南门立木的故事讲的是( )讲诚信。

如题所述

  您好!南门立木的故事讲的是( 商鞅)讲诚信。

  一、出处:(商鞅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zhé)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二、译文: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金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金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金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三、解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怪:以......为怪。

  四、词语解释

  既:已经

  怪:对……感到奇怪

  于:在

  翻译:

  有一人徙之,辄(zhé)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金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

  五、启示

  做人要以诚为本,说到做到,才能树立威信。以诚为本,依法治国,照章办事,才能够取信于民,得信于民,才能够做到令行禁止,政通人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26
讲的是商鞅讲诚信的故事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5-26
商鞅,立木为信
第3个回答  2015-05-26
商鞅?
第4个回答  2015-05-26
商鞅讲诚信 的故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