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一百多字的《朱子家训》原来只是听说过,却从未看过.原来以为是很枯燥的文言文,读后才发现全篇以偶句连成,读来如金玉落地,颇具韵律之美,不仅不觉得枯燥,还令人爱不释手.反复吟读,更觉得蕴涵丰富,深意绵长.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从第一句我便有一种亲切塌实的感觉,进而似乎看见一种田园般的悠然生活,与世无争,恬然自若,每日清晨,趁着清露沁人的凉爽,持着扫帚将庭院打扫干净,把自己也收拾清爽,干干净净地迎接新的一天,当最后一束阳光被收走 ,便就着月色进入梦乡,紧紧的大门将烦扰关在门外,宁静的是梦中人.这是一种让人向往不已的生活状态,这样的生活需要一份怎样的心情去经营呢?君子的如水心态才能享有这样的安宁吧! 粥饭思不易,丝缕念维艰.这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正如那古诗所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是在物质已有很大发展的今天仍须大力提倡.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耗着大量的自然资源.现在石油煤炭的储蓄量已所剩不多,更需要我们合理利用,节约资源,使得人类的发展可以延续下来. 《朱子家训》中主张人要温和理智正直,不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对贫困的人不得落井下石,而要雪中送炭.这种脉脉温情在古代和现代都是难能可贵的.对人刻薄,自己也总究会受到别人的反击,不守伦理乖僻古怪,很容易为人所弃,在对贫富上,讲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对争诉,讲究温和甚至有点息事宁人的味道,但讲究的也不无道理,与人争诉,难免要结怨,结怨又易招祸灾即“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此话也有道理,但细想,似乎又有点古代士大夫明哲保身的味道:中国人身上根深蒂固的朱子理学,儒家孔孟之道让“明哲保身”这个词成了一个中性词.但为人不搬弄是非,不说三道四就是一种道德操守,现在有些杂志和八卦,又有研究说明,八卦也是现代人压力释放的渠道,所以不八卦,不多言,相当不容易,是要人有很高的自觉,非同一般的自律,否则是很难管住自己的嘴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书中有一句“勿念口腹,而恣杀生禽”,这一句是指不能因为自己的贪念而随意地宰杀生禽,这句颇有环保意识.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这句讲的是交友,与那些为人不良的恶少交往,长久必会被其所累,与老成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时候可以依靠,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交友之道.这句对我的启发很大,对我而言.现在是一个即将跨入大二门槛的大学生,在交友方面有一种困惑,亦觉交友不易,“千金易寻,知音难求”啊! 其实,在处世为人方面,书上给我启发很更大.“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这是教人不要轻信流言,要想到着也许是别人的陷害呢,要懂得三思而行,正所谓“兼听则明”嘛!“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这句就是要人学会反省自己,不要一味怨天尤人.待人方面,“财诗惠勿念,受恩莫忘”对人好不要想得到回报,施恩不求报才是真善.但受到别人恩惠切不可忘记.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才是君子所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学会宽容,学会给别人机会,“宽容”一直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一个宽容的人胸怀必定如大海一样宽广,这样的人才是平和的人,他的心才会常有安宁.为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人永远生活在妒忌的箭熬里,这不仅会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所以“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 在对待功名利禄的追求中,朱子提醒我们: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家身.读书是为了求学问而不是为了追名逐利,当官是为了家国天下,而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这样的追求现在已经很难实现了,现实总是无情改变人的初衷,再纯洁高尚的初衷在现实面前也在无数次的碰壁后变的面目全非.所以坚持自己的初衷是很难的事,而这种艰难必须由坚定的信念克服,道理讲千遍万遍不假,但是要把道理贯彻下来,那是不容易的事.时时追念自己的初衷,监守内心的阵地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吧! 读完《朱子家训》,所思所想远非上文所述的,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对于一个尚且稚嫩的大学生,在对成人的世界探索中,来自百年之前的老前辈给了我们一点点安慰,也许这些与世俗格格不入,但我不会认为它过时,它是鲜活的,也应当永远是鲜活的.它帮我寻找到一片灵魂的净土,教我如何在喧嚣的尘世里保留一点纯真,一点真诚,一点文化的坚守.总之,受益非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