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会和小朋友相处怎么办

如题所述

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孤僻、不合群、不会跟别的小朋友玩,我很着急?怎么办呢?

现在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中没有伙伴,如果家长没有意识到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经常会有以下的情况:

1)有的家长(或保姆)自己带孩子玩,几乎不接触外人和其它小孩。孩子在家中是成人哄着他一个人玩,所有的玩具都是他自己的,没有人跟他争抢或与他交换着玩,他满足于独享。一旦接触到其它小朋友,他就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分享,不会合作。比如:家里来了小朋友,他会不给人家玩具玩,家长拿给人家,他就哭闹,家长会很难堪。

2)家长带孩子走出去看到一群小朋友,想让孩子和大家一起玩,他却拉着家长的手站在旁边看不肯去。家长无耐地说:“这孩子就是胆小,不会和人家玩”结果是孩子更松不开家长的手了。

每个孩子都是需要玩伴的,家长要有意识地正确地引导孩子,学会怎样去交朋友,寻找伙伴,下面介绍一些方法:

1)家长不要总把“他不会和别人玩儿”这句话挂在嘴边,这会暗示孩子他不行。

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引导孩子说:“你试试看,你一定行。”

2)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寻找小朋友玩。三四岁的孩子能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了,家长要教会孩子此交流的技巧。下面举一个具体例子:让孩子拿一个球去找小朋友,先叫一声“小哥哥。”家长再帮他表达出“**弟想跟你玩球好吗?”小哥哥同意后,家长要和他一起加入游戏,也就是要带他走入这个游戏环境。一会儿熟悉了,家长再退到一边。小朋友玩起游戏来就会有语言交流了,会玩得很高兴。游戏结束时,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问问小哥哥叫什么名字?在哪个楼住?是哪个幼儿园?哪个班?临走时一定要说“再见”。回家后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说:“你今天真勇敢,认识了一个小哥哥,多交了一个好朋友。”下次再见到小哥哥时一定要让孩子主动打招呼。孩子尝到了与伙伴玩的乐趣,下次再引导他结交新朋友时,他就会表现得主动了。总之家长是在孩子寻找朋友的活动中,起到了一个引导者、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这样会让您的孩子学会很多语言和交往技巧,尤其是在和哥哥姐姐玩时更会有新鲜感。

3)在幼儿园里,如果孩子只有一两个朋友,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朋友越多越是好孩子。”同时和老师取得联系。可这样和老师沟通“老师,我发现我的孩子交往能力弱,朋友少,我很着急。我希望他将来能成为开朗、活泼、人际关系好的孩子。我渴望老师帮助我的孩子,您能不能多让一些开朗、大胆的孩子带着他玩,引导他和各种孩子交朋友,拜托老师了。”这样,家长以求助的态度与老师沟通,提醒老师在培养您的孩子交往能力方面多个别引导,扩大交往面。在家中,家长要经常与孩子交谈以下话题:你又和哪一个新朋友玩了?明天把他介绍给我好吗?在家长抱着很大兴趣的提问中,孩子会兴高采烈地给你讲述,这样孩子不仅重温了游戏的快乐,又能发展语言能力,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4)家长也可拿纸把孩子朋友的名字一一记下来。幼儿园的记一张纸,园外的记一张纸,逐渐累计起来。数量越积越多,数数一共有几个好朋友了?孩子越数越有成就感,越来越爱交朋友,同时又锻炼了孩子的数数儿的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您好!下面有几条让孩子与小朋友快乐相处的方法供您参考:
   一、在宽松的环境中,与孩子探讨“交往”

  宽松的环境会让幼儿身心放松,可增加幼儿身体和心理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之间融洽关系的发展,避免紧张关系的发生。

  父母主要应当通过非正式的轻松的交谈、游戏等,如在餐后、游戏、出游、观看影视节目时,以寓教于乐的方法与孩子交流他在与同伴、老师交流时内心的真实感受,及时掌握孩子的“社会交往”内容、质量、焦点、难点,为帮助孩子化解幼儿之间的紧张情绪和交往障碍打好基础。引导孩子正确地评价他人,找出同伴的优点和缺点,使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做错事情的时候,要善于理解他人。

  孩子的绝大多数冲突都是同伴间相互抢夺同一样东西引起的,因此在生活环节中必须让孩子们按先后顺序做事,难免会出现暂时的等待,因此父母要合理利用家庭、社会生活中的等待如:排队购物、乘车、就餐等等,让幼儿学习友好谦让,从而着重锻炼幼儿的延迟满足个体欲望的能力。

  在亲子活动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教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等等。这些技能的熟练运用,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冲突,也使他们自己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二、“身临其境”,让幼儿通过体验学习交往

  在陪孩子游玩时,父母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生活场景,如:孩子经常遇到的一些冲突情景,由父母演示或是放映影视资料,让孩子看一看,冲突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解决。然后再请孩子演示自己认为处理冲突的恰当方法。这种形式带给孩子以较生动鲜活的临场体验,便于孩子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父母还可以利用现实中的突发冲突场景进行现场教育。如在外出时,遇见成人发生冲突,父母在确保孩子的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可直接为孩子对此冲突进行点评,这样也可以促使幼儿对此反思、做出判断,从而提升孩子的是非观和处理办法。

  三、 培养幼儿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

  在幼儿之间冲突是常有的事情,所有的冲突都让成人解决,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还会增强幼儿的依赖性,削弱或剥夺他们的独立性。事实上,由于幼儿间的冲突没有多少利害关系,幼儿自己可以解决,只要我们成人放手并信任幼儿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如被某个小朋友欺负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自己跟他协商,不见效时再请求父母的帮助。如果别人不小心碰了自己,父母则应引导他们善于理解、原谅别人,引导幼儿多说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同时也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责任感。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孩子。父母不能仅仅关注幼儿的个体身心发展,更要重视孩子的社会交往活动能力的养成,努力使群体对其中的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健康、积极的影响。所以父母在培育孩子时,应本着正面教育和集体教育的原则,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发展。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3-06
先要摸清是什么原因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如果是因为胆子小,那父母要做的就是以身作则,经常带孩子去小区,人多的地方玩,见到和自己孩子差不多的孩子主动打招呼,如果父母能和别的孩子玩起来,自己的孩子也会慢慢加入其中,千万不要说教式的教育,期望孩子主动出击,这是非常难而且没有可操作性。如果不是因为胆子小,而是其它原因,比如之前有其它小朋友一起玩,弄疼过,如果发生过类似的事情,父母尽量找到原因,并加以安抚与鼓励,并试着找机会多与周边的小朋友玩,可以邀请小区比较友好的小朋友到自己家里玩,你可以准备一些吃的点心,准备一些故事书或玩具,逐渐给小孩建立起最基础的交际自信心,绝对不要说教,父母坚持这样做,肯定会有帮助的。
第3个回答  2014-03-04
要教会孩子学会谦让和乐于助人,更主要的还是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总结友善待人的经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