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弟是山东人,马上要高考了,想去北京 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上学,能给点建议吗?--非诚勿扰,拜谢

主要就是这两地人文民风啥的。环境咋样。都是大都市嘛。还有就是最近聊天,总说北京好学校全国最牛,最多。但北京人招的特多,不公平啥的,是咋回事。
朋友亲戚啥的都说去北京好,北京人好啥的。说上海人都特排外,特别看不起我们外地人。而且特别鸡贼。但我内心还是想去上海看看。现在想定个方向。早作准备。毕竟全国人民都知道,我们这高考不容易,所以非诚勿扰!小弟谢谢大家

你好啊~山东小哥儿。前两天看见一山东高速公路上,路人齐救落水车辆的事儿,姐对山东大汉们印象不错~哇哈哈哈
首先,作为一个和你同龄的、地道的北京胡同儿 女,欢迎你到北京来念书~
你要是今年高考,我应该比你大一到两岁,在北京一所部属“211”的语言类大学读大二(名字就不提了,避免做广告之嫌),就是你所谓的“北京好学校”。你既然说想到北京来念好学校,那我应该可以理解为你的分数肯定是够的。在这个前提下,我来跟你聊聊你提的这些问题~
上海的人文吗,应该说…北方人恐怕不太好适应。跟你举个实例。我们班有个上海同学,跟我同宿舍,关系很好~但大一下有一段时间,感觉突然就跟我疏远了。到上学期时,我才听宿舍另一个姐妹儿说,因为有一回早上吃早点,我没零钱,管她借了五毛钱(你没看错,就是5角钱),忘还给她了。后来她和我这姐妹儿叨叨起这事儿了,我才知道。也许你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有点假。但我告诉你,这是真的。(其实我开始也有点不相信…不过当然了,这事儿是我不好,借钱应该还)。其实不仅上海,江浙一带的人都那样。高中有个哥们,在杭州浙大~六人间,除了他其余都是江浙沪赣那边人,结果他每次放假回来聚会,都跟我们叨叨,南方人有多“鸡贼”。不过我倒是想说一句,你不能因为南方人事儿多,而觉得他们鸡贼;也不能因为北方人豪爽,而觉得他们大方。这是文化差异,没有好坏之说。当然了,更不能因为个别事儿而说这个这个地方人都怎么怎么样。毕竟这种事儿从统计学上讲应该还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就算是上一代人的文化差异较大,咱们这90后一代,西方思想影响很大,所以各地孩子们想的应该也不会差太远,无所谓的。
再说说北京人,这个问题我和你提的问题2一起回答。北京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包容。这个和上海的文化不一样。北京人也没那么多的事儿。很好相处。但是说实在的,你如果只是在北京上大学,而且是比较好的大学,碰到地道北京人的机会并不多。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我们语种只有我一个北京人…其他比较大的专业北京人也很少。大概比率上和其他省份差不太多。因为北京虽然好学校是全国最多的。但北京人招收的比例却是和外省基本无差(仅指部属高校,市属的首师大、工商、首经贸等等除外)。这个和上海也是不同的。就拿你们山东为例。我简单查了一下,像复旦这样的学校这几年在你们山东招人的总数从来都没超过50人,假如你们山东今年有80万人参加高考,这就意味着每16000~18000人中,才能有一人上复旦。而同比,上海本地考生比率大致为70~80:1 ;上海交大为50~60:1~~同济、理工、华东师范、上财、上外估计也差不多这样儿了~~北京要略好一点,但其实也就都这意思。你们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什么的也是本省招的多啊~所以说,各地其实都一样~
而且说实在的,我高中在人大附中,在北京算是最好的高中了(有人说四中最好,无所谓啦),我们这学校,基本90%以上能上重本。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我们班40个人当中,20多个是第一代或者第二代的外地人“移民”~就是说,要么是自己和爸爸妈妈直接从外地过来的;要么就是爸爸妈妈是外地人,他们毕业后留京工作,然后把孩子生在北京,上的我们学校。在海淀区,北大附中,清华附中,101中学等等比较好的学校,这种事很普遍。因为北京本来就是个移民型城市,全国各地的精英汇集。他们的孩子自然在北京上学。我去过好多同学家玩儿,他们的父母说自己的家乡话,但孩子满口“京腔儿”,那你说他们是不是北京人?公平不公平?呵呵呵~~所以说,无所谓啦~
最后一个问题。北京也好,上海也罢。各有特点。我个人认为,上海气候好一点。不像北京,夏天巨热,冬天巨特么冷(比如现在),春秋还时不时的刮沙子~但北京比较好融入~
至于学校嘛,肯定是北京的最好最多,毕竟是首都么。但上海的也不错哦~(不过其实还是得看你想学什么,分数够不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31
我就是上海人,欢迎来上海报考~~~~上海好学校多,环境也好~~~
不知道你成绩怎么样,文科好报复旦,外国语,华东师大
理科好的话报考交大,华东理工
以上学校绝对是华东地区数一数二的好学校,北京的学校不清楚,所以不能乱讲呵

来了上海就不用怕排外之类的问题,说实话,我妈妈那一辈的人看不起外地人,但是我们年青一代的人都不会排外,上了大学你就会发现,同学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都是中国人,怎么会排外呢?往哪里排呢??我现在的舍友全部都是外地的学生,一个四川的,一个山西的,还有一个就是山东青岛的。我和那个青岛的还是好朋友呢~~~
其实每个地方的人都有好有坏,上海人部分排外我不否认,但是那一代的人在我们这个时候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的教育有限,我们也要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你说对不对??~~~~希望你对上海有所改观,上海不错,我山西的同学在空间上还发文表示十分庆幸来到了上海,上海的机遇也不错,工资待遇蛮高的,你也可以考虑啦,当然这是后话

总之,请打消你所有的顾虑,上海欢迎你~~~~
第2个回答  2012-01-28
= =上海排外?其实主要是语言不习惯吧,北京话倒是都能听懂,上海话倒是刚来不一定能听懂。所以就觉得上海排外吧……
至于招生,你比较比较复旦和北大清华本地生源招生比率近年的趋势,你就明白了……
反正我在这座城市生活了10多年,除了对中年大妈神奇的语速表示尴尬外,倒真没觉得有啥排外的地方,倒是听惯了说上海排外的人……sigh,实在不懂
顺道,环境还是上海好吧,远离沙城暴。
欢迎来上海吧,最后举个不算普遍的例子,我一个河南兄弟告诉我说他那北大医学博士毕业留京工作的哥哥却向他感慨北京是多么排外,望天
所以说呢……无论啥身份,无论在哪里,都会有些奇奇怪怪的感觉,不过都是个人感觉,切记,没有普遍性
第3个回答  2012-01-26
北京的教育部直属的学校比较多,这些学校一般在招生上面对于北京的考生照顾不大,没有你说的北京人特别多的现象。据我了解,绝对小于上海的情况。但是北京有一些北京市属的学校,比如首都经贸、首都师范、北京工业、北京化工、北京工商大学、北二外这些学校的生源基本以背景为主了。北京的城市氛围比较大气,人文气息很浓,北京人都比较牛气,属于刀子嘴豆腐心。你求他办事,他会装大爷相,但是却把事情办的很漂亮。
上海的学校也不少,名校很多,但是区域性太强,招生以上海本地居多。上海城市很有精英范,就是特别崇尚国外的东西。如果你很喜欢那种小资情调的生活方式,可以去上海。但是上海的社会比较讲究经济实力,你有钱就是上等人,没有钱就是下等人。
北京因为太大气,太包容,有的时候会把人养懒了。上海精于算计,很多人为了生存反而提高了自身的能力。这个具体看自己的情况,以我身边的经历来看,北方人一般适合上海,南方人不习惯北京。
至于排外的问题,看个人了。作为外地人去了大城市本身就有很多不适应,如果把不适应理解成排外就太狭隘了。你只能去适应和融入,和大家混到一起,这就没有什么排外一说。
第4个回答  2012-01-20
有一篇文章,可以看一下
朋友,我是上海人 来源: 朱晨盛的日志
进了大学,这已是第六次听到有人跟我说。“你们上海人不是都排外的嘛”“不是都看不起我们的嘛”。我总是不厌其烦的跟他解释,其实并不是这样。对,朋友,我是上海人,但我跟你一样,没差。

上海人中有自命清高、趾高排外的嘛?有。有多少?我不知道,但一定没有很多。如果你不信,那我告诉你,我不是,大部分在你身边和你我同龄的上海人都不是。

也许你觉得我们讲“阿拉上海宁”的时候,是划出了泾渭分明,其实那只是一句再普通不过的方言,和你家乡的方言没什么差别。

也许你觉得我们讲上海话的时候,是故意让你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甚至你觉得我们说话的语调或者是方言本身很难听,其实那只是不习惯而已,如果听你说的多了,我也会觉得你家乡的方言好好听。

也许你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很自我、小气、精明,都很会算计,其实那是真的每个你接触的上海人给你的印象呢,还是太多影视相声小品的作品和个别的上海人带给你的错觉呢?

也许,也许,也许有太多,但是原因只有两个。一个,的确,是一些上海人身上散发出的优越感与言行举止让你失了望,第二个,你心中的那个叫“自卑”的东西让你对这片土地上雄起的钢筋铁骨产生了一丝丝距离感,从而让你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产生了距离。

所以,略显愤青的你会认为所有的上海人都那么喜欢抬高自己、看低别人,敏感的你会认为每一句上海话、每一个简单的行为都是在透露出看不起、鄙视。但朋友,我虽是上海人,我跟你一样,没差,唯一的差别只是我们出生与生活的土地不同。

还有更多人对上海男人存在着“小男人”的偏见,可我知道东北汉子里也有娘的,上海小男人里也有豪爽的。你对我们存在偏见,我们也会对你们存在偏见,那么偏见相对何时了?

其实,我欣赏东北汉子的豪爽,也同样上海好男人的细致,真正的男人本该兼而有之。

其实,如果你放下那份自卑与偏见,我实在不知道你眼中上海人的骄傲与自私又从何而来。

其实,如果更多上海人能够有这份清醒,放下大都市人的姿态,我实在不知道你的自卑与偏见又从何而来。

其实,我和你,只是文化不同,而但我和你的不同,正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和而不同。

所以,朋友,我是上海人,但我跟你一样,没差,唯一的差别只是我们出生与生活的土地不同。

所以,朋友,如果你还愤怒,那我代这片土地的同胞们跟你道歉,你可以责骂,可以不满,但请你不要对我们失望,因为苏童说,我对你们的失望很失望。

以此献给所有对上海人还抱有偏见的人们,请你们不要再跟我问说,“你们上海人不是都排外的嘛”、“不是都看不起我们的嘛”。其实你们不知道,这些话真的很伤,虽然我还是会不厌其烦的告诉你,朋友,其实不是这样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