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的价值

如题所述

  美国的《经济展望》杂志认为:“未来10年,最成功、最有市场潜力的并非汽车、电视机或电子产品,而是中国的豆腐。”

  在中国,豆腐一直是家常菜肴的主角之一,烹饪方法千变万化,所以在食谱上以豆腐为原料的名菜也特别多,其中川菜“麻婆豆腐”更是中外闻名。

  日本人爱吃中国豆腐,已人尽皆知。如今,日本人在豆腐中加入了新鲜菜汁,这种“绿色豆腐”既好看,也更具营养价值。

  在德国,许多人已习惯用豆腐烹制中国风味的“虾仁豆腐”、“菜花豆腐汤”等。

  近年来,很多美国人特别喜欢吃成都的“麻婆豆腐”和“砂锅豆腐”,他们进中餐馆一般都要点“红烧牛肉”、“咖喱鸡块”和“豆腐汤”。

  祖国医学早就提出,豆腐具有益气和中、清热解毒、生津润燥、补虚养血之功效,适用于赤眼、消渴、泻痢等。

  根据“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理论,豆腐制成菜肴可以防治多种疾病,如葱白、淡豆豉和豆腐制汤可以治感冒;川贝炖豆腐可以治咳嗽;红糖煮豆腐可以治胃溃疡;木耳烧豆腐可以治便秘;泥鳅煮豆腐可以治肝炎;蘑菇炒豆腐可以降低血脂;荠菜拌豆腐能降低血压;雪里蕻烧豆腐可以治冠心病;鱼头烧豆腐可以治神经衰弱。

  在西方,近年来豆腐也名声大振,深得人们喜爱,被公认为“最佳食品”和“植物肉”。据测定,每100g豆腐含钙量为140-160mg;豆腐又是植物食品中含蛋白质比较高的,蛋白质含量为45%左右,脂肪含量占20%左右,碳水化合物含量30%左右;

  豆腐同时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此外还含有动物性食物缺乏的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等。

  目前研究还证实,豆腐有抗氧化的功效。其所含的植物雌激素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使其不被氧化破坏。

  如果经常食用就可以有效地减少血管系统被氧化破坏,另外这些雌激素还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而丰富的大豆卵磷脂有益于神经、血管、大脑的发育生长。比起摄入动物性食品或鸡蛋来补养、健脑,豆腐都有极大的优势,因为豆腐在健脑的同时,所含的豆固醇还抑制了胆固醇的摄入。

  20世纪70年代,美国医学界就发现大豆蛋白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效果,能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所以大豆蛋白恰到好处地起到了降低血脂的作用,保护了血管细胞,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国外最新研究发现大豆还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大豆中所含的蛋白酶抑制素、肌醇六磷酸酶、植物固醇,分别具有抑制乳腺癌、皮肤癌、膀胱癌的效果,并能抑制结肠癌、肺癌、胰腺癌、口腔癌等。特别是大豆富含的异黄酮被确认为最理想的抗癌物质。

  专家初步判断认为,亚洲国家结肠癌患者较少,可能与吃豆腐、喝豆浆有关。

  豆腐最可贵之处是一般人都可以食用。有研究人员还指出,豆腐是植物性食物中含蛋白质最高的,甚至比肉类还要高,容易被人体吸收。对龋齿或肠胃能力降低的人,豆腐是最理想的食品。

  豆腐中所含的脂肪是植物性的,不含胆固醇,也是动脉硬化和心脏病患者的美食。另外,豆腐含碳水化合物极少,最适合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以及妇女保健美容之人食用。对于脑力工作者和经常加夜班的人也非常适用。

  下面介绍几款以豆腐为主要原料和其他食物种类搭配可以增加营养价值的例子,以飨读者:

  1.豆腐和鱼配,营养可加倍
  豆腐蛋氨酸含量较少,而鱼类含量非常丰富;鱼类苯丙氨酸含量比较少,而豆腐中则含量较高。这样两者合起来吃,可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从而提高营养价值。由于豆腐含钙量较多,而鱼中含维生素D,两者合吃,借助鱼体内维生素D的作用,可使人体对钙的吸收率提高很多倍。因此,特别适合中老年人、青少年、孕妇食用。

  2.豆腐配肉蛋,营养高过半
  豆腐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缺少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氨酸。如果单独烧菜,蛋白质的利用率则很低。如果将豆腐和其他的肉类、蛋类食物搭配在一起,可以提高豆腐中蛋白质的营养利用率。

  3.豆腐配海带,加碘又补钙
  豆腐及其大豆制品,营养丰富,价格便宜,能补充人体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卵磷脂、亚油酸、维生素B1、维生素E、钙、铁等。豆腐中还含有多种皂角甙,能阻止过氧化脂质的产生,抑制脂肪吸收,促进脂肪分解;但皂角甙又可促进碘的排泄,容易引起碘的缺乏。海带含碘丰富,将豆腐与海带一起烹调,是十分合理的搭配。

  4.豆腐配萝卜,身体不受拙
  豆腐属植物蛋白,多食会引起消化不良。萝卜,特别是白萝卜的消化功能强,若与豆腐拌食,有利于豆腐被人体吸收。

  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人们对豆腐的营养价值早有定论。

  古代有人称赞豆腐为“小宰羊”的,说明当时他们已经认识到白嫩豆腐的营养价值可与羊肉相提并论。据现代化学分析证明,在一定重量的豆腐中蛋白质含量与等量的羊肉相比,所含蛋白质不相上下,所以古代人将豆腐同羊肉相比,确实是一定道理的。

  用大豆制成豆腐是中国发明的。但始于何时,至今说法不一。清王汲在《事物原会》中说:周代已有豆腐。这种说法可能靠不住,因为先秦古籍中有“刘安做豆腐“的记载。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刘安是个炼丹家,曾经招致大批方士为他炼制长生药。他们的炼丹实践,除炼汞之外,还包括植物性、动物性等药物的研究,所以人们说,豆腐的发明与刘安有关,这是可能原。1959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中发现豆腐作坊石刻,描绘了豆腐的加工过程。由此可见,豆腐至晚汉代就有了。

  中国到了五代以后中,有关记载豆腐的文献多起来了。陶谷《清异录》记载:“日市豆腐数个,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陶谷在五代晋、汉、周和宋初都做过官,开宝中卒,他所记的事,是何年、何地现尚难考出,据他的话可以说在10世纪左右,至少在华中一带豆腐也成为日常食品。

  到了元代,记宫廷饮食的《饮膳正要》里有关于豆腐的记载。文人如虞集、郑允端都有咏豆腐的诗。吴瑞《日用本草》也写了豆腐,王祯《农书》也记载了豆腐。

  钟祥盛产大豆,是全国闻名的豆腐之乡,特别是石牌镇豆腐郎遍及全国各大城市,所制作的豆腐,受到广大民众欢迎。

  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和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还含有糖类和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腐的消化吸收率达到95%以上,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现代医学证实,豆腐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之功能外,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豆腐不含胆固醇,为高血压、向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防止骨质疏松症有很好的作用。还有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血癌的功能。

  豆腐作为一种菜肴不论在我国南方、北方都受欢迎。钟祥民间豆腐的食用做法很多,一是炒。青菜(白菜)炒豆腐,二一青二白,即好看,又好吃;二馏。葱、姜馏豆腐。或将豆腐切成小丁与炒好的瘦肉末一起馏也可以;三是煲。鱼头或猪排与豆腐煲。先将鱼头或猪排在锅中煸好后同豆腐一起煲,爱吃辣的加上干红辣椒,根据自己口味可以加金加少;四是炸。炸豆腐丸子。将豆腐捣成烂泥加适量生粉拌匀制成丸子放在油锅中炸;五是煎。将豆腐切成小块,用植物油煎,放上葱、誙等佐料,非常好吃;六是做豆腐汤。将豆腐切成小块与鸡蛋和西红柿做汤。总之,吃法多种,美味各异。钟祥人的餐桌上可以没有鱼、肉,没有山珍海味,但不能没有豆腐。钟祥长寿老人众多,奥秘何在,据有关专家考察,这与钟祥盛产优质大豆,钟祥人历来有爱吃豆制品的传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2004年我们调查48位百岁老人,老人们每天都吃豆肉食品。张集镇张兰英105岁耳聪目明,据她自己讲,她80多岁时还自己做豆腐,一生都爱吃豆制品。

  豆腐,古称“福黎”,是由我国最早发明、制造,而后传往世界各地的。豆腐是我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历来受到人们的欢迎,被人们誉为“植物肉”。豆腐主要以大豆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大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因此豆腐营养价值也较高。豆腐可以常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因此在蔬菜生产淡季,可以调剂菜肴品种。

  豆腐有南和北豆腐之分。主要区别在点石膏(或点卤)的多少,南豆腐用石膏较少,因而质地细嫩,水分含量在90%左右;北豆腐用石膏较多,质地较南豆腐老,水分含量在85-88%。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味美而养生。

  营养分析

  1.豆腐及豆腐制品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

  2.豆腐内含植物雌激素,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不被氧化破坏,常食可减轻血管系统的破坏,预防骨质疏松、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是更年期妇女的保护神;

  3.丰富的大豆卵磷脂有益于神经、血管、大脑的发育生长;

  4.大豆蛋白能恰到好处地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细胞,预防心血管疾病;

  5.此外,豆腐对病后调养、减肥、细腻肌肤亦很有好处。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豆腐是老人、孕、产妇的理想食品,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食物;豆腐也对更年期、病后调养,肥胖、皮肤粗糙很有好处;脑力工作者、经常加夜班者也非常适合食用。

  2.豆腐消化慢,小儿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豆腐含嘌呤较多,痛风病人及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慎食。

  制作指导

  1.南豆腐细嫩,适宜于烧、烩和做汤;北豆腐适宜于烧、炸、煎和做汤。

  2.豆腐中缺少人体必需氨基酸-蛋氨酸,烧菜是把它和其它的肉类、蛋类食物搭配一起合用成菜,可大大提高豆腐中蛋白质营养的利用率。

  食疗作用

  豆腐味甘、淡,性凉,入脾、胃、大肠经;

  有益中气,和脾胃,健脾利湿,清肺健肤,清热解毒,下气消痰之功效;

  可用于脾胃虚弱之腹胀、吐血以及水土不服所引起的呕吐;润燥生津,用于消渴、乳汁不足等症;用于硫磺、烧酒中毒。

  其他相关

  豆腐最早的记载见于五代陶谷(903-970)所撰《清异录》“小宰羊”条。另有一说豆腐为公元前2世纪淮南王刘安所创制。此说源于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此外还有许多不同说法。考古学界有人认为在河南密县打虎山汉墓发现的画像石,有制作豆腐的全过程图,推断汉代已有豆腐,最迟,当系汉代创制。宋代,豆腐已经逐渐普及,并见于食谱。元、明间豆腐传入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地,清代传到欧洲。现在,豆腐在日本、美国等地深受重视,并被视为健康食品。在中国,豆腐生产遍及全国各地,已由作坊手工操作发展到工厂机械化流水线生产。

  豆腐,据载是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城边的八公山招贤纳士,写下传世名篇《淮南子》,并发明了豆腐制作技术。豆腐是将豆子磨成浆,点入石膏凝结而成的。豆腐的发现是中国食品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豆腐被誉为“东方龙脑”、“中华民族的国粹”、“中国第一菜”。

  备注

  1.优质豆腐选择:豆腐内无水纹、无杂质、晶白细嫩的属优质;内有水纹、有气泡、有细微颗粒、颜色微黄的属劣质豆腐;

  2.豆腐不可过食,过食则腹胀、恶心,可用菠萝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28
豆腐是以黄豆、青豆、黑豆为原料,经浸泡、磨浆、过滤、煮浆、加细、凝固和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最广、最大众化的烹饪原料之一。是我国的一种古老传统食品,在一些古籍中(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有记载。中国人首开食用豆腐之先河,在人类饮食史上,树立了嘉惠世人的丰功。豆腐不仅是味美的食品,它还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五代时人们就称豆腐为“小宰羊”,认为豆腐的白嫩与营养价值可与羊肉相提并论。豆腐干是豆腐的半干制品,营养价值基本与豆腐相同。

≮功效≯
一般100克豆腐含钙量为140毫克-160毫克,豆腐又是植物食品中含蛋白质比较高的,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动物性事物缺乏的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多种矿物质等,营养价值甚高,能养身补中益气,是孕妇产妇的理想食品,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食物。所含的半胱氨酸和B1、B2,是酒精代谢的必要物质,能减轻心脏、肝脏的负担。豆腐还能去腻,解硫黄毒和盐卤毒。因此,常吃豆腐可以保护肝脏,促进机体代谢,增加免疫力并且有解毒作用。

豆腐有抗氧化的功效,其所含的植物雌激素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使其不被氧化破坏。经常食用就可以有效地减少血管系统被氧化破坏,另外,这些雌激素还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而丰富的大豆卵磷脂有益于神经、血管、大脑的发育生长,比摄入动物性食品或鸡蛋来补养、健脑,豆腐都有极大的优势,豆腐在健脑的同时,所含的豆固醇还抑制了胆固醇的摄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医学界就发现大豆蛋白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效果,能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所以,大豆蛋白恰到好处地起到了降低血脂的作用,保护了血管细胞,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国外最新研究发现,大豆还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大豆中所含的蛋白酶抑制素、肌醇六磷酸酶、植物固醇,分别具有抑制乳腺癌、皮肤癌、膀胱癌、结肠癌、肺癌、胰腺癌、口腔癌的效果,特别是大豆富含的异黄酮被确认为是最理想的抗癌物质。专家初步判断认为,亚洲国家结肠癌患者较少,可能与吃豆腐、喝豆浆有关。

豆腐最大的优点是一般人都可以食用。豆腐中所含的植物性蛋白质比肉类还要高,容易被人体吸收。对龋齿或胃肠能力降低的人,豆腐是最理想的食品。豆腐中所含的脂肪是植物性的,不含胆固醇,也是动脉硬化和心脏病患者的美食。另外,豆腐含碳水化合物极少,最适合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以及妇女保健美容食用。对于脑力工作者和经常加夜班的人也非常适用。

豆腐不足之处是它所含的大豆蛋白缺少一种必需氨基酸——蛋氛酸,若单独食用,蛋白质利用率低,如搭配一些别的食物,使大豆蛋白中所缺的蛋氨基酸得到补充,使整个氨基酸的配比趋于平衡,人体就能充分吸收利用豆腐中的蛋白质。蛋类、肉类蛋白质中的蛋氨酸含量较高,豆腐应与此类食物混合食用,如豆腐炒鸡蛋、肉末豆腐、肉片烧豆腐等。这样搭配食用,便可提高豆腐中蛋白质的利用率。

豆腐和鱼配,营养可加倍。豆腐蛋氨酸含量较少,而鱼类含量非常丰富,相对苯丙氨酸却比较少,而豆腐中则含量较高。这两者合起来吃,可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从而提高营养价值。由于豆腐含钙量较多,而鱼中含维生素D,两者合吃,借助鱼体内维生素D的作用,可使人体对钙的吸收率提高很多倍。因此,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孕妇食用。

豆腐配海带,加碘又补钙。豆腐及其大豆制品,能补充人体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卵磷脂、亚油酸、维生素B1、维生素E、钙、铁等。豆腐中还含有多种皂角甙,能阻止过氧化脂质的产生,抑制脂肪吸收,促进脂肪分解:但皂角甙又可促进碘的排泄,容易引起碘的缺乏。海带含碘丰富,将豆腐与海带一起烹调,是十分合理的搭配。

豆腐配萝卜,身体不受拙。豆腐属植物蛋白,多食会引起消化不良。萝卜,特别是白萝卜的消化功能强,若与豆腐拌食,有利于豆腐被人体吸收。

据国外科学家研究证明,新鲜豆腐经冷冻后,其内部组织结构成分发生了变化,使其形态呈蜂窝状。但是,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破坏较少。经研究证明,经常食冻豆腐,有促进胃肠道及全身组织脂肪吸收的作用,从而达到减肥目的。此法最好每天食用,并保持一段时间方能收到较好的减肥疗效。

≮适用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它是老人、孕、产妇的理想食品,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食物。豆腐也对更年期、病后调养,肥胖、皮肤粗糙很有好处。脑力工作者、经常加夜班者也非常适合食用。

≮适用量≯
成年人每天80克。儿童每天50克。孕妇或重体力劳动者每天100克。

≮特别提示≯
豆腐烹饪搭配营养高:豆腐的不足之处是缺少一种必需氨基酸——蛋氨酸,搭配一些别的食物如鱼、鸡蛋、海带、排骨等,便可提高豆腐中蛋白质的利用率,而且味道更加鲜美。豆腐常与其他蔬菜搭配烹调,但要注意豆腐忌配菠菜、香葱。由干豆腐与菠菜、香葱一起烹调会生成不易被人体吸收的草酸钙,容易形成结石,不利于健康。

引起消化不良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促使肾功能衰退 在正常情况下,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质经过代谢,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人到老年,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此时若不注意饮食,大量食用豆腐,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不利于身体健康。

促使动脉硬化形成豆制品含有极为丰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半胱氨酸。它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于动脉壁上,导致动脉硬化形成。

导致碘缺乏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的皂角甙,它不仅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能加速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

促使痛风发作 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多食易导致痛风发作,是痛风病患者尤其要少食。
第2个回答  2023-08-25
豆腐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食物,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多种营养成分。豆腐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这对于人体的发育和修复组织非常重要。豆腐中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女性的健康尤为重要。豆腐还富含钙、铁、锌等矿物质,可以帮助我们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豆腐不仅是一种美味佳肴,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除了营养价值之外,豆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用途。例如,在烹饪方面,豆腐是非常灵活的食材。它可以被制作成各种口味的菜肴,如麻婆豆腐、红烧豆腐等等。无论是家庭晚餐还是正式宴会,都可以利用豆腐制作出丰富多样的菜品。在素食者中尤为受欢迎的素肉制品,也是以豆腐为主要原料之一。豆腐制作出的素肉口感鲜嫩,味道丰富,是素食者的重要蛋白质来源。
豆腐还有许多药用价值。传统中医认为,豆腐性平味甘,具有滋养阴液、益气血、清热解毒等功效。因此,在中医药领域中,经常会将豆腐用于治疗一些疾病,如营养不良、乏力、高血压等。豆腐中丰富的植物雌激素也被用于缓解更年期症状,对女性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保健方面,豆腐也有其独特的作用。由于豆腐富含大豆异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它具有抗衰老和美容的效果。这些物质能够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皮肤老化和色斑形成。因此,经常食用豆腐可以保持皮肤的健康与年轻。
需要提到的是,豆腐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食物,非常适合减肥和控制体重。相比于其他高脂肪的动物性食品,豆腐提供的能量更为可控,可以让我们在饮食中摄入足够的营养而不会造成过多的热量摄入。因此,无论是想要减肥还是保持健康体重的人群,都可以将豆腐作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豆腐拥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样化的用途。它不仅是一种美味可口的食材,还具有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无论是从提供高质量蛋白质到满足素食者需求,从调理身体到保护皮肤健康,豆腐都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食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适当地加入豆腐这种优质食材,并通过多种方式享受它带来的健康益处。
第3个回答  2007-09-28
豆腐,古称“福黎”,是由我国最早发明、制造,而后传往世界各地的。豆腐是我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历来受到人们的欢迎,被人们誉为“植物肉”。豆腐主要以大豆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大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因此豆腐营养价值也较高。豆腐可以常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因此在蔬菜生产淡季,可以调剂菜肴品种。

豆腐有南和北豆腐之分。主要区别在点石膏(或点卤)的多少,南豆腐用石膏较少,因而质地细嫩,水分含量在90%左右;北豆腐用石膏较多,质地较南豆腐老,水分含量在85-88%。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味美而养生。

营养分析

1.豆腐及豆腐制品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

2.豆腐内含植物雌激素,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不被氧化破坏,常食可减轻血管系统的破坏,预防骨质疏松、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是更年期妇女的保护神;

3.丰富的大豆卵磷脂有益于神经、血管、大脑的发育生长;

4.大豆蛋白能恰到好处地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细胞,预防心血管疾病;

5.此外,豆腐对病后调养、减肥、细腻肌肤亦很有好处。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豆腐是老人、孕、产妇的理想食品,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食物;豆腐也对更年期、病后调养,肥胖、皮肤粗糙很有好处;脑力工作者、经常加夜班者也非常适合食用。

2.豆腐消化慢,小儿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豆腐含嘌呤较多,痛风病人及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慎食。

制作指导

1.南豆腐细嫩,适宜于烧、烩和做汤;北豆腐适宜于烧、炸、煎和做汤。

2.豆腐中缺少人体必需氨基酸-蛋氨酸,烧菜是把它和其它的肉类、蛋类食物搭配一起合用成菜,可大大提高豆腐中蛋白质营养的利用率。

食疗作用

豆腐味甘、淡,性凉,入脾、胃、大肠经;

有益中气,和脾胃,健脾利湿,清肺健肤,清热解毒,下气消痰之功效;

可用于脾胃虚弱之腹胀、吐血以及水土不服所引起的呕吐;润燥生津,用于消渴、乳汁不足等症;用于硫磺、烧酒中毒。

其他相关

豆腐最早的记载见于五代陶谷(903-970)所撰《清异录》“小宰羊”条。另有一说豆腐为公元前2世纪淮南王刘安所创制。此说源于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此外还有许多不同说法。考古学界有人认为在河南密县打虎山汉墓发现的画像石,有制作豆腐的全过程图,推断汉代已有豆腐,最迟,当系汉代创制。宋代,豆腐已经逐渐普及,并见于食谱。元、明间豆腐传入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地,清代传到欧洲。现在,豆腐在日本、美国等地深受重视,并被视为健康食品。在中国,豆腐生产遍及全国各地,已由作坊手工操作发展到工厂机械化流水线生产。

豆腐,据载是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城边的八公山招贤纳士,写下传世名篇《淮南子》,并发明了豆腐制作技术。豆腐是将豆子磨成浆,点入石膏凝结而成的。豆腐的发现是中国食品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豆腐被誉为“东方龙脑”、“中华民族的国粹”、“中国第一菜”。

备注

1.优质豆腐选择:豆腐内无水纹、无杂质、晶白细嫩的属优质;内有水纹、有气泡、有细微颗粒、颜色微黄的属劣质豆腐;

2.豆腐不可过食,过食则腹胀、恶心,可用菠萝解。
第4个回答  2007-10-08
豆制品的起源:
文献记载最早出现的豆腐是由西汉的淮南王刘安发现的。由于其母卧病在床又喜欢吃黄豆,刘安为了孝敬母亲将黄豆熬成汤但又怕母亲喝了没有味道,于是加了点盐调味,没想到居然凝结成块,这也就是豆腐的最初雏形,后来经过人们反复改良,便形成了广为人知的豆腐。踞今已经二千多年的历史了。

豆制品的分类:
豆制品按其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豆腐、豆腐干、豆浆、豆腐皮、腐竹、豆豉、腐乳等等。不同的豆制品所含的营养成分也不完全一样。

豆制品的营养特点:
豆腐:水豆腐的蛋白质含量约为7.2%,老豆腐10.4%。豆腐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被人们誉为“植物肉”,且有健脾利湿、清肺健肤、清热解毒的功效。豆腐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是年老体弱者补充优质蛋白的很好途径。
豆腐干:豆腐干中蛋白质含量为17%,含有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含有多种矿物质,补充钙质,防止因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促进骨骼发育,对小儿、老人的骨骼生长极为有利。
豆浆:豆浆的营养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被称为“植物奶”,尤其是在心血管保健与抗癌上有很好的功效,可调节中老年妇女内分泌系统,减轻并改善更年期症状,延缓衰老。减少青少年女性面部青春痘、暗疮的发生,使皮肤白皙润泽。豆浆对我们亚洲人来讲较易吸收,因此作为日常饮品来说是很合适的。
豆腐皮:豆腐皮蛋白质含量达45.9%,是高蛋白低脂肪不含胆固醇的营养食品。豆腐皮营养丰富,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高,据现代科学测定,还有铁、钙、钼等人体所必需的18种微量元素。豆腐皮还有易消化、吸收快的优点。是一种妇、幼、老、弱皆宜的食用佳品。
腐竹:腐竹被认为是豆制品中营养成分最高的。蛋白质含量45%,含蛋白质丰富而含水量少。 腐竹具有良好的健脑作用,能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这是因为,腐竹中谷氨酸含量很高,为其他豆类或动物性食物的2至5倍,而谷氨酸在大脑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腐竹中所含有的卵磷脂还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有防止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的效果。

豆制品的优势:
豆类是植物性食物中唯一可以和动物性食物相媲美的具有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一直受到保健人士和素食者的喜爱。可是豆类中有一种胰蛋白酶抑制素,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此外,构成黄豆的细胞又都有一层较结实的细胞壁,这层膜阻碍人体对黄豆营养成分的吸收。但在加工豆制品过程中,由于加入一些其它原料(如制豆腐时加卤水)和技术加工,使黄豆中含的胰蛋白胰抑制素及结实的细胞膜遭到破坏,这样就会大大有利于人体对其营养成分的吸收。所以,优质的豆制品比整粒的豆子对人体更有益处。
豆制品的烹饪方法也很多,日常烹制豆制品的方法有炒、烧、烹、炸、烩、煎、焖、炖等等,适合咸鲜、咸辣、咸甜、麻辣等多种口味。

友情小提示:
豆浆宜放白糖而不宜放红糖。
豆浆不能喝生鸡蛋一起喝。
豆腐不宜和菠菜一起煮。
严重痛风患者不宜吃豆制品。
合理搭配,妥善饮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