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 蒋熙辉

如题所述

一是抓好主题思想教育,树立民警正确世界观。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引导民警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诉求为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切实转变民警的执法观念,提高工作效率。教育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使民警做到入心入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是抓好职业道德教育,端正民警执法理念。培育民警执法队伍的团队精神,结合调整规范津贴活动,在民警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进行爱岗敬业教育,每位民警结合职业道德、执勤执法等对照检查,增强执法民警队伍恪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三是抓好案例剖析总结,提升民警执法能力。为使民警能够及时发现说理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弱点和问题,所里定期组织民警对案件纠纷进行剖析,从第一接触、交流沟通技巧、驾驭现场状态等各方面着手,进行现场再现,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的做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02
任何权力都存在被滥用的可能,具有强制力的警权被滥用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在具有突发性、紧迫性、冲突性甚至危险性的执法现场情景中更易发生警力的不当使用,因此警察执法不规范乃是古今中外的一个普遍现象。今天在规范警权方面做得较好的一些国家或地区,无一例外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治理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治理经验就是将执法权装进“制度的笼子”,这也是中央深改组《意见》的中心思想:“确保执法权力在法治轨道和制度框架内运行”。
联想到北京雷洋案引发的热议,感觉《意见》的出台很及时、很重要。该案的真相如何,还要等公安机关最终的调查结果。笔者不由得想起《意见》中提到的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问题。
规范化就是制度化和法治化,进一步细化就是《意见》要求的“四化”: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管理系统化、执法流程信息化,择其关键则可归纳为两点:一是要靠制度明晰促成标准程序,二是靠严厉问责促成有效监督。
就前者而言,重点是解决执法标准弹性太大、可操作性较差的问题,从接警、传唤到立案、强制措施、调查取证等执法全程每一个环节的权力运行都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尽可能限缩警察在执法时自由裁量权的使用范围,并指引警察在必要的情境中能遵循比例原则而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权,从而减少因无章可循造成的客观失误,杜绝因个人情绪或私利导致的主观任意。
就后者而言,重点是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有专家指出,就目前我国现有公安执法规范化的规范性文件而言已经足够全面,但之所以执法不规范行为禁而不绝,就在于问责不严厉,致使制度荒废。法律的有效性取决于究责和惩罚的不可避免性,《意见》强调“执法规范过程信息化”,就是要在过错责任追究中要充分利用警录仪、公共视频监控、目击者影像记录等信息化证据保全手段,不仅有效保护正当执法权益,更能有力倒逼执法者自觉规范现场行为。
从人类法治史经验看,制度、程序的设计和正面引导必不可少,但只有问责才能激活它们。因此,严格落实执法办案责任,构建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执法责任体系,才能快速有效地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要求落实到执法全过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