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古越文化

有关于诸暨的古越文化是什么

  追踪古越文化的变迁足迹

  张学勤 颜越虎 2003-9-22

  今年夏天,12名学者冒着酷暑在浙、闽、桂、粤、琼五省区追寻古老的越文化。在22天的实地勘察中,学者们接触了大量越文化的活资料,实地考察了许多古越文化遗址,其间,他们感触最深的是:台湾与祖国大陆,文脉相承,地脉相连,血脉相通——

  追踪古越文化的变迁足迹

  由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和绍兴越文化研究所共同发起的这项研究课题全称为“古代越文化传播分布地域实勘研究”,参与研究的专家学者来自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浙江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先生是该课题的设计者。
  说到越文化,人们自然会把目光落到浙江的绍兴,毕竟绍兴曾经是越国的统治中心。但是,这次参与研究越文化的学者们却更多地将目光落到了浙江以外的东南沿海诸省,包括台湾省,这种学术上的指向是以丰富的史实为基础的。

  百越文化遍布东南沿海

  绍兴越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知名越文化研究者车越乔是该研究课题的总策划人。他说:“这项研究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通过运用各学科取得的最新成果,来综合研究越文化,此次确定实勘地区也是建立在这一点上。”
  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历史文献资料后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浙江绍兴崛起的越国(当时称“于越”),只是越人中的一支。而与此同时崛起的吴国(当时称“句吴”)也是越人的支系。随着越王句践灭吴,并北上称霸后,越的名称开始大显于世。东南沿海地区以后又陆续出现了干越、扬越、南越、闽越、瓯越、骆越、夷越等称呼。
  由于越人都居住在我国长江下游的东南沿海地区,所以古书就将这一地区称之为“百越之地”;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也被称之为“百越民族”。细心的读者如果对比《史记》和《汉书》对百越的记载就会发现,《史记》全写作“越”,而《汉书》则都写作“粤”。其实,在古书中“粤”与“越”相通,越人就是粤人。“百越”就是“百粤”。所以,在这次的越文化实地勘察中,学者们的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在福建武夷山下有一个古村落的门楼上赫然有“古粤”两个大字,这是一个古越人的聚落遗存。参加实勘研究的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杨式挺先生说:“广东的简称是粤,但是,广东也有‘越’的地名,著名的越秀山就是其中之一。”
  近些年,一些专家还注意到,古书在记载百越历史时还提到“内越”和“外越”的概念。经考证后,目前专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内越就是居住在东南沿海地区的越人;外越则是居住在台湾等岛屿上的越人。
  由此可见,台湾高山族人与祖国大陆同宗同族,血肉相连。这次的“古代越文化传播分布地域实勘研究”项目不只是研究“大越”的文化,还要研究“内越”和“外越”的文化。
  但是,今天的人们可能会感到困惑:面对宽阔的台湾海峡,古代的越人是如何登上台湾岛而成为“外越”的呢?

  越人祖先轻松去台湾

  台湾地区的考古资料表明,台湾目前发现的最早古人类化石是距今2万年左右的“左镇人”。那么,2万年前的“左镇人”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来自“百越大地”。
  根据古地理学和第四纪等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更新世,台湾海峡曾几次成为陆地。最近的一次发生在距今16000年至15000年间。当时,海平面下降至今天海平面的-155米以下,包括台湾海峡在内的整个东海大陆架都变成了广阔平坦的大平原。
  浙江、江苏、广东、广西曾发现距今5万年至1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可见越人的祖先在东南地区居住的年代相当久远,他们曾目睹台湾海峡沧海桑田的变化,当整个东海大陆架都变成了广阔平坦的大平原时,越人的祖先就曾迁移至这个富饶的“东海大平原”上生活。至于今天的台湾岛,当时则成了东海大平原东南方的一片山地和丘陵。当时的越人祖先要去这些山地和丘陵,还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吗!
  大约在1万年前,随着卷转虫海侵,海平面开始不断上升,东海大平原最后成为华夏大地上沉没的古陆。生活在东海大平原上的越人祖先,有的向内地迁移,有的则留在了舟山、澎湖、台湾等岛屿上。在实地勘察中,学者们对古人将越人分为“外越”和“内越”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作者: 59.38.125.* 2006-3-19 13:24 回复此发言

  --------------------------------------------------------------------------------

  2 追踪古越文化的变迁足迹
  1999年,福建泉州的考古爱好者曾从台湾海峡中打捞起数千件动物化石,其中有一个化石似乎是人类化石,后经专业考古研究人员检测,这是一个距今1.1万至2.6万年间的古人右肱骨化石。著名人类学家贾兰坡将其命名为“海峡人”。这项考古新成果,也证明了台湾海峡曾经成为东海大平原的历史,更为海峡两岸古人类之间的血脉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证。

  海峡两岸使用相同石器

  在近几年的考古发掘中,人们已经注意到,大凡在东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都会发现一种叫“有段石锛”的石器,这种安装在“7”字形木柄上的石锛,是百越文化的一大特色。
  浙江的河姆渡遗址曾出土7000年前的有段石锛,曾经被专家视为有段石锛的发源地,但是,近年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原始有段石锛更是将此石器的年代上推了1000年。所以,确切地说,浙江的宁绍平原是有段石锛的发源地。
  有段石锛随着越文化的流动,从浙江走向江苏、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广大百越之地。台湾岛上的大坌坑遗址、圆山遗址等许多新石器遗址中都曾出土不少有段石锛。
  作为越人特有的有段石锛究竟有何用处呢?考古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已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这些有段石锛的一个很重要的用处是挖制独木舟。
  去年,跨湖桥遗址在出土有段石锛的同时,更出土了一艘7000多年前的独木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专家经考证后,再次确认“石锛是制作独木舟的工具”。
  古书称百越民族“善于用舟”。越王句践曾描述越人为“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所以,今天也有人称百越民族为“海洋民族”,称“百越文化”为“海洋文化”。
  东海大平原被海水淹没后,海峡两岸越人的来往遇到台湾海峡的阻隔,但是,在水边成长的百越民族,早已练就了应对水的本领。他们凭借自己独特的工具——有段石锛,挖制独木舟,来往于海峡两岸,尽管台湾海峡宽度达上百公里,但是,它阻隔不了内越与外越的来往,阻隔不了越文化的传播。
  海峡两岸的考古新成就,向我们展示了数千年前两岸的越人使用着相同的工具。小小石锛见证了两岸文化的一脉相承。

  文化特色传承海峡两岸

  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春明先生是著名的越文化研究专家。他说:“其实,百越民族确切地说就是东南土著民族。”秦汉以后,随着部分越人的内迁,和大量汉人的南下,东南土著民族在与汉族人民的共同生活中,渐渐融为一体。如今,大部分越人的后裔都已经汉化。
  那么,我们又将如何寻找越人的后裔,如何实地勘察越文化呢?吴春明先生说:“今天,许多学者都已注意到东南地区有些少数民族就是百越民族的后裔。由于他们居住在高山等偏僻地区,与外间的接触较少,一直保持并发展着自己的独特文化和习俗,这里面就曾保留着不少古代的越文化。”
  语言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资料表明,壮族、苗族、瑶族、黎族、台湾高山族等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都是百越民族的后裔。因为他们都或多或少地保留有古代百越文化的特色。
  前些年,有学者将清朝《台湾府志》中所列台湾土著民族的特殊风俗习惯100条,与祖国大陆南方少数民族,特别是与古越人有密切渊源关系的壮侗语族的各族比较,发现相同或接近的占82%。
  如“断发文身”是古代百越民族的特有习俗,台湾的高山族和海南的黎族都曾长期保持着这一习俗。拔牙也是古越人的风俗,台湾的高山族和广西的壮族也都曾长期保持着这一习俗。
  参加这次实勘的广西博物馆研究员蒋廷瑜先生说:百越民族是稻作文化的开创者,两岸都有史前稻谷遗存发现。台湾的营浦遗址中发现了史前稻谷遗存,这里的文化与福建昙石山文化就很相近。
  此外,海峡两岸作为百越民族后裔的少数民族,在语言、信仰等许多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这次的实地勘察中,学者们非常注重在这些少数民族的资料中收集有关古代越文化的信息。
  陈桥驿先生说:随着人类学、考古学、第四纪学、语言学、古地理学等许多学科不断取得新成果,加上碳14、铀系、热释光等科学测年法的逐步具备,今天,全面综合地研究古代百越文化的条件已经成熟。这次学者们之所以将研究的主要目光落在了海峡两岸,也正是因为各门学科的新成果已经为这项研究指明了方向。
  陈桥驿先生认为,运用各门学科的成就综合研究越文化,不仅能把握海峡两岸文脉相承,地脉相连,血脉相通的历史,更能了解海峡两岸的百越民族,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据悉,“古代越文化传播分布地域实勘研究”项目,将用3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些天,学者们正在整理从浙、闽、桂、粤、琼五省区实地勘察后得来的资料,明后两年,专家们还将赴华南沿海省区,他们的实勘脚步将踏上祖国的宝岛台湾。

  作者: 59.38.125.* 2006-3-19 13:24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追踪古越文化的变迁足迹
  海内外专家学者在绍兴研讨越文化
  新华网 (2002-06-17 16:43:28)
  稿件来源:新华网

  --------------------------------------------------------------------------------

  新华网杭州6月17日电(记者潘海平)今天,来自韩国、日本、美国、中国的80多位专家学者聚会浙江省绍兴市,参加在此间召开的“越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3天会议期间,与会者将围绕越国的兴衰、早期都城的地望、墓地形式及其文化遗存、越国的政治体制与思想领域等主题展开研讨,以揭示这个远古王国的瑰丽文明。

  据专家介绍,浙江省历史的序幕揭开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浙江先民早已过上以水稻耕作为主的农业定居生活,并创造了享誉海内外的“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跨湖桥文化”。

  古越国是以绍兴为核心地域建设的,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开始,经历了近2千年的发展历程。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其邻国吴国后,势力范围曾经北抵山东,南入闽台,东到大海,西达皖南、赣东,是中国古代东南沿海一个强盛的大国。

  据史料记载,越国先民不仅是中国青瓷的发明者,而且其青铜铸剑和造船的技术也名扬天下。越文化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而且涉及到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关于古越国的考古发现,让人们再次感受到惊奇。其中,印山越王陵即越王勾践之父的陵墓,就以巨大的墓坑、形制奇特而豪华的木椁、构筑缜密防腐设施而轰动一时。

  为了弘扬浙江悠久的历史文化,揭示浙江深厚的文化内涵,诠释越文化对海内外的影响及其重要地位。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绍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这次讨论会。(完)

  作者: 59.38.125.* 2006-3-19 13:31 回复此发言

参考资料:新华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