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07年1月至9月国内外重大事件

不要太细,特别注意有关旅游方面的!注明时间!

2007年新闻日历

2月
●2月23日,克隆羊多莉诞生10周年。
4月
●法国总统大选 5年一度的法国总统大选将正式开幕,4月22日举行第一轮投票,5月6日进行第二轮选举,现任总统希拉克任期于5月17日结束。目前最热门的候选人是女议员罗亚尔和内政部长萨尔科奇。
5月
●布莱尔要下台 2006年9月,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将在一年内下台。有报道说,布莱尔将在2007年5月31日辞去工党主席职务,7月26日辞去首相职务,之所以选择这一天是因为明年5月正好是布莱尔出任英国首相10周年。但也有报道说,布莱尔将在明年5月4日下台。
8月
●探测器飞火星 美国宇航局计划于2007年8月发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
●8月31日,戴安娜王妃殒命10周年。
9月
●新一轮登月竞争开始 印度将于9月发射月球轨道探测器“月球初航”,印度计划于2014年发射载人航天器,在2020年实现宇航员登月。
中日关系面临挑战
即将过去的2006年可谓是中日坚冰逐渐融化之年。2007年,两国将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同时也是“七七事变”70周年以及南京大.屠.杀70周年。无疑,这是一个中日关系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年份。
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12月18日表示,中国领导人已原则同意明年访问日本。专家预测,如果成行,这将是自1998年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日本,也将成为2007年中日关系的重头戏。中日首脑能否实现首脑定期互访机制,将是衡量中日政治关系是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007年令人期待,但两国关系发展同样也存在不容忽视的不确定因素。日本前首相小泉在任时连续参拜,已经把参拜问题恶化、升级为危害日本与邻国关系的一颗“定时炸弹”,安倍对参拜问题一直持暧昧态度,这为中日关系发展留下不确定因素。不过安倍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2007年,也许参拜问题并不能彻底解决,但在很大程度上却可能被淡化或回避。
“七七事变”70周年、南京大.屠.杀70周年,2007年无疑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那段屈辱历史极其敏感的年度,但在日本国内仍不乏对历史问题持模糊甚至歪曲态度的人,他们也还会时不时的抛出一些不负责任的奇谈怪论。
因此,新的一年,历史问题可能将再次考验中日关系。
2007年1月1日,联合国(UN)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前往联合国办公室“报到”,他在2006年12月14日就职宣誓时承诺,“不受任何外部影响,全心全意为联合国服务。”外有世界局势难以平静,内有联合国事务需要解决,潘基文上任之后的“三把火”烧向何处?
潘基文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全球热点问题,尤其是地区纷争。12月26日,潘基文表示,中东局势、黎巴嫩问题、伊朗核问题、巴以冲突等地区纷争已成联合国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些地区问题由来已久,错综复杂,潘基文的平衡能力有待考验。
身份特殊的潘基文在朝核问题上的作用值得期待。潘基文在去年2月宣布角逐联合国秘书长职务后表示,如果当选秘书长,他将为尽快解决朝核问题发挥积极作用。去年10月份,潘基文再度表示将致力于解决朝核危机。
与全球热点问题一样,联合国内部事务也将考验潘基文的耐心和智慧。联合国拥有近9000名职员,一段时间以来被认为机构臃肿,急需改革。对此,潘基文相当清醒,他在去12月早些时候表示,上任后将面临改革秘书处、重建信任和加强联合国施政能力的三大挑战。
2006年,潘基文春风得意,联合国秘书长竞选之路一片坦途。不过,他从安南手里接过来的是“地球上任务最难完成的工作”,前面的路还有众多不可预测的风险。

月球火星不再寂寞
与辉煌的2005年相比,2006年人类科技前进的脚步似乎放缓了,整整一年也没有令人惊喜的重大突破。在即将到来的一年,人类将把科技探索的目标直指太空,2007年,月球和火星将不再寂寞。
从去年开始,月球就再次成为大国太空竞赛的“主赛场”,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和印度都提出了自己的登月计划。今年,计划将逐步演变为行动。2006年11月,印度实施载人航天计划获得通过,印度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预计2014年实施,首次登月初步安排在2020年。2007年,则是这一计划开始实施的第一年。
与此同时,中国的登月计划也将在2007年有重大突破。中国探月计划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将于2007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执行绕月飞行任务。
2007年,在太空探索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和俄罗斯也将有大动作,他们的目标是更遥远的火星。2007年8月,造价3.8亿美元的美国宇航局“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将发射升空,它将使美国在火星探测方面处于更加领先的地位。另一个航天大国俄罗斯在火星项目上也不甘示弱,2007年俄罗斯将进行飞往火星的载人飞行实验。不过俄罗斯人的“飞往火星”是在俄罗斯生物医学研究所进行的模拟实验,宇航员将在完全仿真的情况下进行一次火星之旅。

美国对外政策如何调整?
2006年,伊拉克局势不断恶化,美国既无法控制局面,又难以全身而退,耗资巨大、伤亡不断、形象受损,国会中期选举共和党的失败使得来自民主党的制约加强。阿富汗局势也有伊拉克化的倾向。美国外交政策面临调整,成为影响2007年国际形势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
美国下一步政策调整的具体内容还不明晰,但可以肯定:第一,撤换国防部长无疑是布什政府第二任期最重要的人事调整,美国的外交政策将逐步从单边主义可能重新回到多边主义的轨道上来。第二,中期选举共和党的失利标志着“9·11”以来形成的布什强势总统时代的终结。
美国会对伊朗动武吗?
伊朗核问题可能是2007年最具爆炸性的热点。作为重要的石油输出国,伊朗在世界能源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重要的是,伊朗作为什叶派的领袖,在中东地区有重要的影响力,伊朗多次直言不惧怕国际制裁。美国现在深陷伊拉克,为缓解紧张局势,在一定程度上有求于伊朗。可以说,正是美国中东政策的困境造就了伊朗的强势地位。
但是,不能据此认为美国会容忍伊朗发展核武器。对美国来说,伊朗一旦拥有核武器,将有可能使其失去在中东的主导权。打击伊朗还是与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伊朗共存?美国可能会选择前者。
大国关系有何新动向?
“一超多强”的格局在2007年仍难以改变,但协调解决国际问题的可能性也会加大,大国对话、互访会增加。2007年大国关系将继续保持缓和、稳定。
中美关系方面,由于民主党一向在人权、贸易、台湾等议题上对华立场比较强硬,民主党控制国会后,对华批评将增多,但不会对两国关系造成根本上的冲击。
俄美关系充满矛盾,但交恶不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所以,俄美关系在2007年将继续保持“软对抗”,既针锋相对又斗而不破的状态。
俄欧关系方面,俄罗斯在意识形态、情报、能源等领域与西欧的摩擦不会减弱,而绕不过北方领土问题的日俄关系在2007年恐难有突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