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鱼翁的最后一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望天际下中游,
  岩上无心云相逐。

  唐代永贞年间,柳宗元参与了王叔文政治集团的改革,改革失败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这期间,诗人写了许多优秀的山水诗篇,《渔翁》便是其中的精品之一。
  诗以“渔翁”领起,通篇写渔翁的活动。诗中的渔翁,过的是一种日落即随处而栖,日出则沿江而渔的平淡生活。首句“夜傍西岩宿”用一“傍”字,就营造出一种境界:渔翁以舟为家,傍青山,靠绿水,清高绝俗,自在逍遥。第二句写渔翁汲水烧饭,这原本只是日常生活琐事,无多说头,然而诗人却造语新奇,颇具韵味。“晓”字紧承上句“夜”字而来,点明时间。这里诗人只用取水烧柴指代做饭的全过程,简练含蓄,很具语言之密度美。另外,本句中诗人不说取水而说“汲清湘”,不说烧柴而说“燃楚竹”,也是甚有深意的,它暗合典故,进一步表现了渔翁高洁洒脱无拘不羁的性格。总之,这两句诗表面看来是写渔人的日常起居,但透过作者对渔翁生活的羡慕之情,曲折的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自己被排挤不被理解的苦闷心情。
  诗的三四句,以奇特的想象,灵活的笔法,写出了秀山丽水的迷人情趣。作为诗中唯一的人物形象,渔翁无疑是孤单的,但是,这种孤单,并没有显示出普通意义上的灰暗色调,却在“唉乃一声山水绿”的烘托下,呈现出一种孤高傲世的明丽之美。晨起江面常有水雾迷蒙,生火之时也自然会有炊烟缭绕,那老渔翁的形象在水雾炊烟中一直朦朦胧胧,看不真切。等到“烟销日出”之时,本来该清楚地看到老渔翁了,谁知却不见踪影。忽然间一声桨声唉乃,放眼望去,面前是一片青绿的山水,简直是与尘世隔绝的另一个世界,虚幻而神秘。诗写“渔翁”,从渔翁的角度看,他放舟中流,一声“唉乃”,其悠闲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而放眼一看,山青水绿,悦目怡神,心物交感,融合无间,更抵达《始得西山宴游记》所说的“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诗的最后两句:“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不仅拓展了诗的意境,而且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索,更显出一种平淡悠远的意境,而这正是老渔翁心态的真实写照。当然,这里作为主体形象的渔翁与作为客体形象的诗人,是有所区别的。渔翁之于山水,是以主人的占领姿态出现的。他宿西岩、汲清湘、燃楚竹,他沿江上下,捕渔而生。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他的天然财产,都可为他所用,他与这片山水水乳交融,融为一体。而作为客体的诗人却只不过是被贬谪居于此,于这片美丽的山水而言,他只不过是一个匆匆过客。虽然他歌之咏之,但他乡终究不是故乡。他没有渔翁那份优游与自然,也没有渔翁那份清心与开阔。因而,渔翁的这种与山水合一,物我两忘的生活境界,自然就成了柳宗元的精神追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05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第2个回答  2007-10-02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烛。
烟销日出不见人,〔矣欠〕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第3个回答  2007-10-02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望天际下中游,
岩上无心云相逐。
第4个回答  2007-10-02
不是这个:
回望天际下中游,
岩上无心云相逐。
就是这个:
独钓寒江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