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籍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为 ?

如题所述

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世界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由于历史上形成的种种原因,这种认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完全为人们所接受。为此,笔者拟沿着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发展的轨迹,分为古代、中古、近代和现代四个历史阶段,将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加以对照和比较,力图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论述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古代中国是世界文学的摇篮之一 据大量考古资料和历史记载,亚洲和非洲的几条大河流域是人类首先摆脱蒙味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地区。世界文明古国产生的大致顺序是巴比伦(含苏美尔、阿卡德)、埃及、伊朗、印度、中国、希伯来和希腊。这些国家和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是世界文学的摇篮。 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创造了先进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作了先进的文学,其中包括神话、散文和诗歌在内。 从种种迹象推断,中国古代的神话(这裏主要指汉族)在数量上是相当可观的,在质量上也足以同其他国家的优秀作品比美;可惜由于没有系统记载神话的专书等原因,绝大多数作品未能完整地保存下来,今天所能见到的只是后人记载的某些片断(收入《山海经》、《左传》、《国语》、《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搜神记》、《述异记》等书中)。因此,就保存至今的材料而言,中国的神话不及印度和希腊的神话丰富,也没有像印度、希腊和希伯来神话那样产生广泛的世界影响,但仍不失为人类古老的神话之一。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还保存了不少古老的神话,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的某些空白。中国古代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由于载有远古时代的珍贵史料,并且初步具备了叙事、抒情等文学性质,所以它被视为世界古代散文史上最古老的专著之一。在《尚书》之后,中国散文分别沿着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个方向发展。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等)偏重论说,注重文采,风格各异,文体多样。历史散文(如《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等)偏重记述,将历史记录的真实性、思想倾向的鲜明性和语言表现的形象性结合起来,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虽然不是纯粹的文学作品,但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可与印度梵书、森林书、奥义书中的散文作品,古希腊柏拉图的对话,希伯来《圣经·旧约》中的先知书等,并列为世界古代散文宝库中的珍品。中国古代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代表是《诗经》和屈原的创作。《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后代诗歌发展之先河;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人类最早编辑的几部诗歌总集之一,可以毫无愧色地与埃及的《亡灵书》、印度的《梨俱吠陀本集》、希伯来的《圣经·旧约》中的诗歌等并驾齐驱。屈原的楚辞感情炽热,意境高远,在诗歌体制、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上有许多独创,并且开创了与《诗经》的写实精神形成对照的浪漫风格。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抒情诗人,也是世界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抒情诗人之一;若就个人诗歌创作的成就而言,似乎只有印度的迦梨陀娑和罗马的维吉尔与之相当。不过,中国古代诗歌仿佛重抒情而轻叙事,所以抒情诗的水平高于叙事诗,《诗经》和屈原的创作便是明证。大约与此相关,中国汉族没有创作出规模宏大的史诗流传后世,不免使人感到某种缺憾(中国少数民族史诗蕴藏相当丰富,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都享有盛名,其中《格萨尔王传》据说还有可能是世界最长的史诗;但这些史诗产生都较晚)。大约也与此有关,中国古代没有产生真正的戏剧文学,更没有像印度和希腊那样形成戏剧文学的繁荣局面。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材料丰富,达到了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特别是在散文和诗歌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对世界古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而在世界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可以与同时代的印度文学、希伯来文学和希腊文学并列。 二、中古中国文学丰富多彩光辉灿烂 考虑到整个世界历史和世界文学的发展进程,为了更好地对中古时代的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特别是西方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我们有必要大体上以15世纪为界,将中古时代的文学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要早。一般认为,东方其他先进国家大约在公元后 二三世纪至七八世纪之间进入封建社会,而欧洲的封建时代则是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算起。 在中古时代前期,中国文学在古代的坚实基础上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获得了新进展,取得了新突破,在散文、诗歌、戏剧和小说等各个文学领域得到了全面的大丰收,涌现出一系列达到世界水平的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 在散文方面,首先应当提到的是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这部巨著开创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的新纪元,同时也开创了历史传记文学的新纪元,在中古世界文学史上很难找到与其匹敌的作品,不但如此,《史记》对于汉代以后的文学,特别是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推动了中国散文的前进。到了唐代和宋代,又出现了散文的新高潮——“古文运动”,涌现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散文大家。 这个时期诗歌方面的业绩更加引人瞩目。在晋代,陶渊明的诗歌出类拔萃。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真可谓灿若繁星,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堪称世界一流的大诗人。到宋代,宋词得到发展,宋词和唐诗并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高峰,苏轼、辛弃疾分别是北宋词和南宋词的杰出代表。 中国戏剧虽然起步较晚,但自元代起发展颇为迅速,所以后人常把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元代戏剧以杂剧为主,其中关汉卿、王实甫的创作最为出色。他们的创作将中国古典戏剧推上了世界的水平。 中国小说经过长期酝酿,在元末明初逐渐兴盛起来,产生了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等长篇小说杰作总之,中古时代前期,中国在散文、诗歌、戏剧和小说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在世界各国中理应名列前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06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经过漫长的道路,直到唐代才真正地具备了小说要素。
1.先秦两汉——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为小说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露出小说童年时期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的端倪。
神话: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神话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这正是萌芽时期的小说艺术要素。
寓言故事是一种短小精悍而又富于讽刺力量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通过假托的故事,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先秦寓言,它敢于干预生活,有助于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它的讽刺艺术,直接为后世小说继承和借鉴。后世的讽刺小说的小说中的讽刺艺术,无不受到寓言的积极影响;它是最早的叙事文学之一,又开创了自觉地虚构故事的先河,在叙事、写人、拟人、状物、夸张等多方面的艺术经验,为小说家所汲取。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它改变了以往以编年体或国别体记叙史事的传统,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的历史性的活动来说明历史。就对小说的影响而论,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外,还在于曲折细致地描写妙趣横生的故事场面,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故事生动、人物逼真,富于戏剧性和小说意味,不仅为后来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更重要的是为小说文体的形成直接提供了编写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经验。
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迷信传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形成了古小说中语怪与纪异两大类别。先秦时代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巫教。
2.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的童年期。此时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干宝《搜神记》(志怪),这些小说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只是“粗陈梗概”:描写人物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形象,所写故事,大多是实录性质,缺乏艺术上的虚构,作者们只是搜奇记轶,而不是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但它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
3.唐代——古代小说的成熟期。唐代出现了唐传奇。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较之童年期的作品,唐人小说有长足的进步:有意识地做小说,从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走向现实生活,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提高。著名的唐传奇有: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
4.宋代——话本产生。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也称“话本小说”。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小说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从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作品描写的对象由封建士子转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发生了变化;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代表作有《错斩崔宁》、《三国志平话》。
5.明代——白话小说蓬勃发展。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体制、形式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寻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明代是白话小说蓬勃发展的时代。著名的作家作品: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明清出现了“章回体小说”。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常取一个或两个中心事件为一回,每回篇幅大致相等,情节前后衔接,开头、结尾常用“话说”“且听下回分解”等口头语,中间穿插诗词韵文,结尾故设悬念吸引读者。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 了一大批不朽的名著。明初,《三国演义》(罗贯中)和《水浒传》(施耐庵)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此,中国小说以短篇小说为主转入以短篇小说为主。“四大奇书”在所属的各类题材的小说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是小说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吴承恩)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小说,也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小说。
6.清代——长篇小说创作的高潮。清代的《儒林外史》(吴敬梓)和《红楼梦》(曹雪芹)的问世,把长篇小说的创作再一次推向高潮。此时的文言短篇小说著名的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红楼梦》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成低谷状态,至晚清才又繁荣起来,晚清长篇小说有一千种以上,著名的有“晚清四大小说家”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第2个回答  2022-05-04
01.绳串联。在商代之前,距今3000多年,为了便于保存,将内容相关的几片甲骨用绳串联起来,绳结记事,这就是早期书籍的装帧形式。还有一些文字被记录在树叶和兽皮上.
02.青铜器铭文亦称金文,就是指铸刻在这种青铜器物上的文字。青铜器本身有其固有的用途,铸刻在上面的文字也只是档案性质的资料,尚不具备正规书籍的涵义与性质。但青铜器作为一种文字载体,传播了历史事件和古代知识,又起到一定的书籍作用,故历来的中国书史研究者把青铜器铭文视为中国书籍的初期形式之一。
03.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均用毛笔墨书。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04.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
05.石经。石经是中国古代刻于石碑,摩崖上的儒家经籍和佛道经典。迄今有文字可考的刻儒家经籍的石经有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蜀石经、北宋石经、南宋石经、清石经七种。
06.拓印。把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或图画印在纸上。也可用纸紧覆在物体(如植物的叶等)表面,将其纹理结构打拓在纸上。刻石的拓印,由来亦久,那时的拓印术实际上已经是雏形中的印刷术了。
07、纸质书。自东汉蔡伦发明了纸以来,书写材料的有了飞跃性的提升,文字信息的传播有了更好的载体,这为中国文化的普及与进步扫除了巨大障碍。中国考古发现有西汉时的纸质地图,但当时文献的载体主要还是竹简和帛。魏晋以来,随着佛教发展,纸本经卷才发展起来,早期的纸质文献多为卷轴装或经折装,到了唐代后期随着雕版印刷的流行出现了蝴蝶装,就与现在的书形式差不多了。
08。电子书。不解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