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别人对自己挑衅或不尊重怎么办

如题所述

杨老师:您好!近来一直在拜读您的文章《爱的法则》看后很有同感,可有还有问题不能解决,想向您请教。您好!记得有这样两句话“诸法无我,万法唯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看什么事情,有了先入为主的看法,那么他的心理就会不断受到暗示,在心理受到暗示的情况之下,就会出现与自己真实情况相左的心理和情感表现。你所说的“感到别人对自己的挑衅,不尊重”是不是也属于先入为主的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呢?你可以考虑和反思。你说“在别人对我不尊重时,我当时想不出用什么方式去回击她,而过后自己却很生气,感到受了侮辱而记恨在心,下次见到她时我就有隔阂而不愿理她”同时你还说“我知道这样做对自己对他人都没有作用,可是我不能劝说自己对她和颜面对,如同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这说明你以及认识到了用极端的方式回击别人,以及自己生气和忌恨在心于人于己都不利的情景,针对这种情况给你提几点建议:首先,不要以我为尺度来要求他人。我们每个人的遗传特质、灵魂的追求,以及成长的环境都是独特的,这就造就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态度、行为方式和独特的人格,如果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过分强调对方的行为、性格与自己不同,那么就会因小失大阻碍我们情商的发展和完善,为将来成大业而设置难以逾越的障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要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说话习惯”“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习惯及爱好”来理解他人,用宽厚、大气量、不计较小得失的方式来对待他人,出现了问题多看自己的不足,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我们就可以以良好的心态对待他人。其次,要认识与他人结交的大气量是在成就自己。在目前的经济型社会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可能与自己不喜欢或不好应付的人打交道,这种打交道的最后获利者一定是我们自己。当我们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与这种类型的人往来时就会在心理和情绪上有所改变,交往自然也就会顺畅起来。第三,我们常说“种瓜得瓜”,佛家常说“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反映在人际交往之上就是: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和行为对待他人,他人也会以同样的心理和行为来看待你。所以我说聪明人首要的是敞开胸怀,广交朋友,善于和自己人格、气质和行为不同的人想处。我相信你是一个聪明人,所以从现在起要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思想、习惯及爱好,在为人处事上求同存异,善于与他人合作,这样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才能进退自如的成就一番大事业。第四,心理学中有个小原理,你不接纳别人的某个特点,实际上是因为你自己的潜意识中就有类似的东西,因为不接纳自己,才会如此不接纳别人。比如,你“感到别人对自己的挑衅,不尊重”,一方面很可能是你的童年生活中曾经遭受了亲人的强烈压抑,而对这一位亲人怀有愤怒,于是不自觉地把对亲人的情绪和态度转移到了具有类似特点的人身上,类似特点的人也就成了你无意识发泄对亲人愤怒的一个“靶子”;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你非常渴望得到更多的人的爱和关注,只是你一直深深压抑了这个愿望,才表现出了“感到别人对自己的挑衅,不尊重”的行为表现。如果你真正领悟了这些原因之后,然后再去和他人打交道,那么你的心态也就会得到放松和转变。第五,在人际关系中,适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即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我们常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相互间用冷漠和敌意对待对方,只会进一步把对方“推”到自己的对立地位之上,而如果尝试以德报怨,以温和与友好来对待对方的“排斥”, “排斥”你的人就会逐渐感受到你的善意,坚冰就会逐渐融化,你们之间也就更容易建立一种遇到问题“对事不对人”的健康人际关系。第六,人的外在言行举止就像一面镜子,它会真真实实的反映出每一寸的真实自我,你对别人与环境的态度所反映的是你起初的个性,别人对你的反应是你对他们的态度,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其实就是你对自己和他人态度的一种反射。所以,要想别人对你好以及有一个积极的态度,那么我们就一定首先要对别人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以及行为。所以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它的题目就叫做《爱的法则——要想得到爱,就必须先付出爱》(你可一点即阅读)。第七,当你觉得“别人对自己的挑衅,不尊重”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静下心来扪心自问:我做了令她高兴的事了吗?我能为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呢?当你这样想问题和付诸行动的时候,对方就会感受到被喜欢或被爱的感觉,那么他们也就会放弃“挑衅、不尊重”而把更多地喜欢或爱回馈给你!我们常常所迷惑或迷茫的是经常想着的是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别人的,你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之下别人会无缘无故的喜欢或爱你吗?所以要想得到别人的喜欢或爱,那么我们必须考虑到别人的需要。具体的做法就是,我们要把自己的脚放进他人的鞋子里,从别人的角度去看事情、去尝试一下。第八,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喜好和活法,只要不影响别人,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我们大可不必太在意,所以我们要顺其自然,摆正自己的位置,运用①调整你的观念,学会换个角度,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对方,这有助于克服你对对方的厌恶情绪。②自己对自己说“对我不尊重、挑衅的人越讨厌越好,我看你到底能讨厌到哪里去!”这样一来,你就会发现原来对自己不尊重、挑衅的人也不是那么讨厌。③要求自己把对自己不尊重、挑衅的人所具有“优点”尽量全部列出来,慢慢你会发现自己的心态在发生可喜的改变。④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暗示自己“不管你们如何对我,反正我会永远爱你们”,用这种态度对待对自己不尊重、挑衅的人,你心中对他们“厌恶”的心理就会慢慢减除,并会重新看待和审视他们,而对他们产生好感。运用以上方法,就可以表现出自己的自信和平和的心态,你和别人的关系也就会融洽起来。您的文章《爱的法则》我把它打印下来,看了好几遍,文中所说的道理我很认可,我觉得自己的问题是自尊心很强,而自信心不足,所以导致自己道理懂,而不能克服自己主动去对别人示好,我觉得是自己没有自信。从小我就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女孩,虽现在已进入而立之年,总也还有这种意识,因为自己追求完美,所以总看到自己不足,不完美的地方,导致自己心理脆弱,有些自卑,我想这是我问题的根源所在吧,所以现在主要的是改变自己追求完美的心理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杨老师,您认为我分析得对吗?谢谢杨老师对我的帮助!祝您好人一生快乐!这位朋友:您好!你的自我分析非常好,而且也非常到位。根据你的自我分析给你提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第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牢记以下几点,使自己向完善的方向发展(记住这里是完善):①强调正面观点,减轻负面看法。②有最大的潜力取得成功,但别让你成为自己最坏的敌人。③若完美型的人不把那么多时间花在计划上,就不会迫使我们毫无准备地行事,事后又要花功夫去补救。④世事难以尽善尽美,放松些。因此要有意识地努力克服敏感、急躁、好胜等性格,改变过于刻板、过分认真的做事方法,不要过于认死理、钻牛角尖,换个角度去思考,事情往往会有想不到的转机。同时树立信心,勇敢乐观地面对挫折。第二,不做完美主义者。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只要努力了,对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应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对生活、对学习也不应太苛刻,追求极端完美只能适得其反。同时在看问题时不可太绝对,要学会相对比较,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第三,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人既不会事事行,也不会事事不行;一事行不能说事事行,一事不行也不能说事事不行;优点和缺点不能随意增加或丢掉,成功失败也不是自说自定。一个人应该接纳自己,并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自以为是也不妄自菲薄。所以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且知足常乐,这才是完美的心境。第四,立足自己的长处,明了、接受并尽力改进自己的短处。成功时应多反省缺点以再接再厉,失败时多看到优点和成绩,以提高自信和勇气。第五,目标合理恰当。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对自己有恰当的目标和要求,目标符合自己的实际能力,不苛求自己,不被他人的要求左右。同时要学会试着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不要过分追求完美,甚至可以试着给自己的标准打点折扣。尽量做到心平气和,不苛求自己。第六,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人各有所长所短,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欣赏自己的独特性,不断自我激励。第七,天有阴晴雨雪,人有悲欢离合,万事万物不可能有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所以才有残缺美、曲折美等等,所以,我们每天都可能会面对障碍、挫折,乃至意想不到的失误,当然当我们尽力了,我们就不能过分苛求自己,苛求自己的结果只能使自己感到失望、失败,从而失去信心。第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全才,所以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跟据自己的长处和特点来行事,即便是事实与我们的主观愿望向背时,我们也要从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刻苦程度来鉴定,切不可夸大自己的不足与弱点,并为此苦恼不堪,自卑自责,低人一等。第九,凡事尽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积极的一面。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因为有能力才会有自信,才能挑战自我走向成功。同时提醒你:做一件事就要有恒心和坚持长期实践和积累的心理与行为,只有持之以恒,我们才能享受自我超越的愉悦和快乐,当然也才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而进一步获得成功幸福!杨老师:您好!能在网络中遇到您,是我的福气,在我迷茫,没有方向时,您象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道路,谢谢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5

[管理情绪做倔强的小草]要想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会很难,那种境界已经到了唾面自干的地步。一般人很难达到,但是要做到先退一步,给对方个机会,再给个机会,第三次之后,对方还不领情,那就翻脸无情了。

第2个回答  2018-12-23
你要明白一句话,人人平等。不管你多有钱 实力有多大,生活水平有多高!请你尊重我,当平等被打破 就很容易出现杀人报复现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