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如题所述

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它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整套系统化程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教师是“布道者”,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是一个让学生获得知识与培养技能同步进行的过程,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将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而要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具有有效性,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首先我们来认识: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什么样的课就是有效的课? (1)实现了预设目标的课就是有效的课。 (2)学生愿意学的课是有效的课。(形式和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 (3)有内容学的课是有效的课(有意义的)。 2、什么样的课是学生愿意学的课、有内容的课?课标指出: (1)符合学生学习情绪、行为发展规律:兴趣---需要---挑战---探索学习---成功; 感受---模仿---学习---应用 (2)主题内容以他们熟悉的、想象的、怪异的、神秘的、超自然的、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的和导引的; (3)能促进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所学东西,并能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4)能激发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产生愿意学的愿望; (5)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产生要学的需要; (6)能让学生产生“我能行”,感受到自身优势和潜力 明白了什么是有效教学设计,以及设计的基本理念,现在来看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二、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情况,全面整合和落实“三维目标”。 教师在具体制定三维目标时,这三维目标可以分别制定,但在具体运用实现过程中却是互相交融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当然,三维目标在具体课中分布和地位也是不同的,有的课知识性强些,有的课教育性比较强,但不管什么课,教师教学设计时对“能力”方面一定要切实关注和重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尽可能挖掘和升华。 案例分析:《10*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教学重点是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课前准备:1.向身边的人访谈对幸福的理解。2.搜集关于幸福的名言警句。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歌声导入,齐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演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在歌声中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在热烈的气氛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生活过得这么幸福,谁想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会感到幸福呢?(生自由说)可是你们知道幸福到底是什么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这个问题能不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板书课题,读题。)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故事内容1.自由读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自由读书后交流)三、三个青年人是怎样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再次阅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四、理解三个青年说的话。 读句子,想情景,议现实,感情读。五、表演故事,深化对故事情节和个人物对话的理解。 1、小组合作,组内表演。 2、班上表演,演后评点。六、拓展交流。除了劳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之外,生活中我们还在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联系亲身经历和课前做的访谈,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1、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2、交流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 八、作业: 1、课外阅读有关幸福的文章。 2、课后写写“幸福是—— ”,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做一番心灵的表白。板书设计: 十年前 砌井问幸福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做益事) 十年后 各自悟幸福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设计时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为主,但上完这一课,发觉与设计时的意图相差较远,经过自己的思考,感觉指导学生不到位原因就在于自身的引导不够明确,设计没有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老师的导很关键,如果老师本身指导的思路不够清晰,要求不够明确,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有所提高的。下面我从教学设计的几个方面来说说指导不够好的地方。首先是导入,我用多媒体播放《幸福拍手歌》,让学生说听了后的感受,其实这个对四年级学生要求过于简单,如果换成先板书“幸福”让学生说有什么想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同时又训练学生说话,效果会更好一些。接着是默读课文,简单归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归纳时应该训练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来说,我为了降低难度,给了学生一个提示语句,让学生根据提示去归纳主要内容,可能会限制学生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一个框里。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我在这里没有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如读文是否流利,文中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也没有让同桌检查读音,基础知识没有抓牢固。对于自学能力较好的学生而言,这6个生字可以在课外认识,但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稍差,所以还是在课堂上提醒一下会加深印象。当找出理解幸福的重点句,我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如何理解这句话,可以分角色表演,也可以自己思考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学生选择分角色朗读的占多数,当我检查时就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去思考这句话,纯粹在读书。请了一个小组上台表演,本想让台下与台上的学生进行互动对话,借机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但是我没有结合课文语句和生活实际理解为什么三位青年感觉劳动可以带来幸福,也没有让学生质疑难道仅仅只有劳动才能带来幸福,所以学生的小组表演结束,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依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重点句,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仿写幸福“格言”。本来的意图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幸福是什么写下来,但是我拔高了要求,以致让学生理解为写格言原来是这么简单,四年级的学生写的句子是自己的感受,这里可以换为写写对幸福的感受,来体会生活中存在身边的幸福并更好地珍惜幸福。当学生写好,可以挑几句好的感受在电脑中打出来,让学生评一评,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