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如题所述

《资本论》推动的世界学术体系。
《资本论》写什么?《资本论》内容博大精深,体例完备。其阐说社会历史经济的内在逻辑。客观批判和主观批判也。第一卷逻辑可概括为“历史发生学”,第二卷逻辑可概括为“系统发生学”,第三卷逻辑可概括为“现象发生学”,第四卷逻辑可概括为“认识发生学”。由此看来,《资本论》是一部读和用的著作,实践性强。它提出发生学的批判的方法。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就是这种工作方法。这也是把《资本论》视为史书的依据。从史书工作立场出发,重整经济学,中国经济学可指望也。
《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保卫资本论: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实践:批判和建构(对资产阶级物象二重性的批判)
保卫资本论:史的发生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构
该著认为:
1.
《资本的生产过程》可以说明为历史发生学的“逻辑”;《资本的流通过程》可以说明为系统发生学的“逻辑”;《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可以说明为现象发生学的“逻辑”;《剩余价值理论》可以说明为认识发生学的“逻辑”。
2.
善读善用《资本论》,同时,也要善于进行中华转化;注意从中发掘中国元素,以开放的态度统一中华历史和世界历史,创造新的工作境界和新的理解境界——“国学马克思主义”。一句话,没有民族内涵和工作体式作为支撑,任何门类或流派的经济学都将不可避免地沦为理论空壳,免除不了成为一堆逻辑的空壳。这是现代语境中“创建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必然要求。严格意义看,《资本论》是“12部史”:转化史I、转化史II、资本生产史;运动史I、运动史II、资本流通史;生活史I、生活史II、资本积累史;范畴史I、范畴史II、资本批判史。表明马克思的航程乃是“历史”到“逻辑”,再到“历史”。它的内在的方法、逻辑和工作话语是“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这是中华条件下的马克思的“我的辩证方法”工作语境,由此,我们可以在历史探究方面合并叙述“农业史的经典著作——《道德经》”和“工业史的经典著作——《资本论》”。
3.
其首篇则是对以上逻辑的一个“导引”以及“总括”。将历史发展过程说明为由这些“史”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规定所构筑,乃是升华了《资本论》的工作逻辑。这是绝对的历史主义和行动主义,自然是对“结构主义”、“科学主义”、“形式主义”的最大反动。进一步又可以说,《道德经》和“《资本论》的“研究同构”乃是确立了社会科学的根基。
《保卫资本论》四部分六篇结构
四部分:
  第一部分 行动的语境:批判和建构[总论]
  第二部分 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地基:社会主观批判
[方法论和思想史批判统一形态]
  第三部分 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建筑:社会客观批判
[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统一形态]
  第四部分 经济形态社会理论运用:中国经济学提要暨大结局
[历史和思想统一形态]
高屋建瓴的理论气概
 
六篇:
  第一篇 总问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和策略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工作地基:经济形态历史观批判
  第三篇 资产阶级工作地基:经济形态社会观批判
  第四篇 马克思的批判逻辑:历史批判之导入
  第五篇 政治经济学工作逻辑:《资本论》究竟怎样炼成
  第六篇 蕴涵中国历史规定的批判逻辑:对马克思革命的继承和超越[1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