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蕨
<!--enpcontent-->
属于鳞毛蕨科,拉丁学名Sorolepidium glaciale Christ。�
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状茎短,直立或斜升。叶柄和叶轴表面都布满覆瓦状鳞片。鳞片棕色,老时苍白色,边缘具细锯齿状睫毛。叶片线状披针形 ,具短柄,一回羽状或二回羽裂。孢子囊群圆形,在主脉两侧各排成1行,无盖。
主要生长在高山冻荒漠带,常见于冰川边缘或雪线附近,在碎石和隙间零星散生。暖季(7~8月)地表解冻后可短期迅速生长。�
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三省区毗邻的高山上,零星分布。为中国特产种,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中华水韭
<!--enpcontent-->
属于水韭科水韭属,拉丁学名Isoetes sinensis。
多年生沼泽植物。植株高15~30厘米。根茎肉质,块状,呈2~3瓣。向上丛生着多数为轴覆瓦状排列的叶。叶多汁,草质,鲜绿色,线形,长15~30厘米,宽1~2毫米。孢子囊椭圆形,长约9毫米,直径约3毫米,具白色膜质盖。大孢子囊常生于外围叶片基的向轴面,内有少数白色粒状的四面形大孢子;小孢子囊生于内部叶片基部的向轴面,内有多数灰色粉末状的两面形小孢子。�
适于温和湿润,春夏多雨,冬季晴朗较寒冷的亚热带气候。主要生长在浅水池塘边和山沟淤泥土上;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6~6.5。 孢子期为5月下旬至10月末。
分布于江苏南京,安微休宁、屯溪和当涂,浙江杭州、诸暨、建德及丽水等地。水韭属是水韭科中唯一生存的残遗属,有重要科研价值。
光叶蕨
<!--enpcontent-->
属于蹄盖蕨科,拉丁学名Cystoathyrium chinense。
多年生草木,植株高约40厘米。根状茎粗短。叶密生,叶柄短,基部有褐棕形小鳞片。叶片长30~35厘米,宽5~8厘米,披针形,向两端渐变狭,二回羽裂,羽片30对左右,近对生。孢子卵圆形,不透明,表面被刺状纹饰。�
分布区属四川盆地西缘,“华西雨屋”的中心地带,气候终年潮湿多雾,主要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为山地黄壤及山地黄棕壤,pH值4.5~5.5。多生长于阴坡林下,晚春发叶,7~8月形成孢子囊,9月成熟。�
为中国特产种,仅分布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数量极为稀少。
被子植物
革苞菊
<!--enpcontent-->
属于菊科,拉丁学名Tugarinovia mongolica。
多年生草本。根顶部包被多层棉毛状枯叶柄纤维,无地上茎。叶基生,莲座状,革质,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3~15厘米,羽状浅裂至深裂或全裂。雌雄异株。雄株头状花序较小,小花的花冠为管状,白色5裂,花药粉红色或淡紫色,基部有丝状长尾;雌株头状花序较大,小花花冠也为管状,白色5裂,有退化雄蕊5枚。被果长圆形,长8~10毫米,密被长柔毛米。
为强旱生植物,主要见于荒漠草原或荒漠地带,分布区年降水量80~250毫米。常生于海拔1000~1200米的石质残丘顶部或砾石质坡地,可形成局部的小形群落。花果期5~6月。
仅分布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布部、巴彦淖尔盟北部、伊克昭盟西部及与蒙古毗邻的荒漠草原和荒漠地带。为内蒙古高原植物区系的特有种,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长蕊木兰
<!--enpcontent-->
属于木兰科,拉丁学名Alcimandra cathcartii。
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胸径可达60厘米。叶革质,长圆状倒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花纯白色,长5.5~6厘米,宽2~2.5厘米,无托叶痕,气味芳香。
生长于海拨1200~24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偏阳性树种,多生长在山地上部东南坡或山脊上,幼树需要在全光照下生长。土壤要求为酸性,有机质含量高。花期5月,果期9~10月。
零星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及西藏墨脱。为木兰科的单种属植物,对研究植物区系有一定的价值。树干通直,木材优良,花美观而芳香,为产区的稀珍造林树种,也可作城乡庭园绿化树种。
藤 枣
<!--enpcontent-->
别名苦枣,属于防己科,拉丁学名Eleutharrhena macrocarpa。
木质藤本。嫩枝稍有柔毛。叶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9.5~22厘米。雄花序有花1~3枚,簇生状,着生落叶腋部,花瓣、雄蕊都为6枚。果序着生于无叶的老枝上着,核果椭圆形,成熟时橙红色,长2.5~3厘米,直径1.7~2.5厘米。种子椭圆形,长1.5~1.7厘米。
为低山沟植物,生于海拔620米低山沟谷季节雨林边缘。土壤为紫色砂岩形成的黄壤,有机质层厚。果期2~3月。
目前仅见于云南西双版纳景洪,个体极少,经调查只见到唯一结果的一株,在中国属独属独种,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萼翅藤
<!--enpcontent-->
属于使君子科,拉丁学名Calycopteris floribunda。
常绿蔓生大藤木,高5~10米,最长20米,茎的直径5~10厘米。茎皮灰白色,枝纤细,密被柔毛。叶对生,革质、卵形或椭圆形,长5~12厘米。总状花序腋生或集生枝顶,形成大型聚伞状花序;花小,苞片卵形或椭圆形,密被柔毛;雄蕊10,2轮排列;子房1室,胚珠3,悬垂。假翅果被柔毛,长约8毫米,具5棱,宿存萼片5,增大为翅状,长10~14毫米,被毛。
生长于气温较高、雨量丰沛、干湿季明显的亚洲热带山地。土壤为砖红壤,pH值4.5~5.5。花期3~4月,果期6~8月。
在中国仅发现于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霸后山海拔300~650米处。缅甸、印度和新加坡也有分布。其在中国的分布,有力地说明中国云南西部属于热带北缘气候,有重要科研价值。叶可用作强壮药和去毒药,果可制兴奋剂。
膝柄木
<!--enpcontent-->
属于卫矛科,拉丁学名Bhesa sinica。
半常绿乔木,高13米,胸径60厘米。树皮黄褐色,有发达的板状根。叶薄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9~17厘米,叶脉线密成格状。总状花序生于枝梢叶腋,长 2~3厘米,花淡白色,花瓣5瓣,长圆形着生于花盘外围;雄蕊5枚;子房球形,顶端具有一丛长毛。蒴果长卵圆形,长2.5~2.8厘米。种子1枚,长约2厘米,种皮黑褐色有光泽,假种皮为肉质,全部或近全部包着种子,黄褐色。
近年发现的热带树种。生长于距海岸不远海拔约50米的丘陵坡地上。与其伴生的主要植物有豹皮樟、潺搞木姜子、红枝薄桃和山小桔等。露出地面的板根,能萌发出新植株。
仅分布于广西合浦,产地仅发现一株大树,很少开花结实,林下未见幼树。也是该属分布的最北端,对研究中国植物区系有重要科学意义。�
珙 桐
<!--enpcontent-->
别名水梨子、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拉丁学名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
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深灰色,常呈薄片脱落。叶纸质,互生,无托叶,常密集于幼枝顶端,宽卵形或近圆形。花杂性,由多数雄花与1雌花或1两性花组成近球形的头状花序,直径约2厘米,着生于幼枝顶端,雌花或两性花生于花序的顶端,雄花环绕于周围。花序基部有膜质近于长卵圆形的花瓣状苞片2~3枚,几乎与叶大小相等,但稍窄一些,初为淡绿色,继变乳白色,最后变淡黄色而脱落,远看像白鸽,故有“中国鸽子树”之称。核果长卵圆形,倒卵圆形或椭圆形,紫绿色并有黄色斑点。
生于海拔1250~2200米处的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混交林中,偶有小片纯林。分布区的气候冬冷夏凉,多雾多雨。土壤为山地黄壤或黄棕壤,PH值4.5~6.0。在土层疏松、团粒结构好、枯枝落叶层厚的地方生长较好。果期在10月份。
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系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种,也是全世界闻名的观赏植物。因花的形态有别于本科其它各属,有些学者主张另立珙桐科。目前数量较少,分布范围也日趋缩小,有待加强保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