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最终失败的原因

关羽的失败的原因

他集忠于君,善与友,正义,武力,智慧,勇气,毅力,大志于一身。他集骄傲,狂妄,轻敌,自大于一身.
除了“亡命”这一性格特点,关羽的另一特点是量小,不能容物。最早是刘备得孔明之后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如果说当时关羽瞧不起刚刚二十出头刚出茅庐的小子还是正常的话,那么后来要于马孟起单挑就太不识大体、自负、不能容物了。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从这里,可以看出关羽完全是一个争勇斗狠的一介武夫,不识大体,诸葛亮的一封信还要遍示宾客孔明深知吾心也——虚荣!诸葛亮的这封信虽然缓解了暂时的矛盾,但是助长了云长的骄、傲之气。建安二十四年,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果然、刘备将黄忠列为无虎上将引起了云长的愤怒大丈夫誓不与老卒为伍不肯受拜。此时关羽针对的并非是黄忠,矛头指向的已经是刘备了。此次幸亏费诗的善言,不然刘备真不知道如何下台阶了。此时云长已经如此难控制,刘禅代位之后又如何驾御世之虎臣?按照中国历史上来看,此时刘备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

量浅,胸无城府也是他的一大致命伤。比起司马懿坦然受妇人服,关羽的心理素质极差。孙权给儿子求婚,婚姻自由,不嫁也就算了,竟然还说出吾虎女安肯嫁汝犬子乎这样伤人的话。后关羽围樊城,让孙权出兵相助,孙权却使敕使莫速进。关羽极其愤怒下说出洛(反犬旁——字打不出)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这样的话,“洛子”是对江东人极大的侮辱,还露骨的表示樊城拔将移师东吴。看看当年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心中虽痛骂韩信,但是嘴上还说“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此外看关羽北伐,糜芳、傅士仁供应军粮,有时不能及时到达,关羽宣称还,当治之;再看看刘邦,在外面辛苦作战,还不停的给后方的萧何封官,两下比较,治《春秋》的关羽比起市井无赖刘邦来实在太逊。陆逊的一封信竟然让关羽心花怒放,撤去后防重兵。这充分说明了他只是一个浅碟子,实在浅的很。

在用人方面,关羽竟然把江陵、南郡、公安这些后方重镇以及供应军需的重任交给素来有隙的糜芳和傅士仁,又不知安人心——失败!大军解围撤退,反击江陵之日,情势和当初彭城落入刘邦之手,项羽敌前撤退反击彭城一样,项羽一举击溃刘邦的部队,关羽复仇之师却边走边散,这是怎么样的统帅?当年孙权给吴下阿蒙开出的看书单子中也有《春秋》,治《春秋》著称的关羽应该感到脸红(有可能是脸红了)。

关羽的自负,不仅断送了自己,还断送了诸葛亮的整个战略计划。由于他个人的冲动无谋,使全盘战略计划成为虚话。
关羽性格的最大悲剧是自恋,而这种自恋,较之吕布又有不同。吕布的自恋来自于自负,来自于对自身鬼神般武勇天下无敌的信念。而关羽的自恋则是一种强烈得近乎变态的自恋,这种自恋的来源不是自信,却是自卑,或者说由于到达了自恋的顶峰,所以反而走向另一面,即所谓“刚极易折,物极必反”。
关羽的性格其实有很多,譬如义薄云天,譬如有情有义,譬如好大喜功,譬如刚愎自用,譬如……陈寿《三国志》对关羽有一个相当精辟的评价:“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言虽一句,却大有深意,充分体现了关羽的这种自卑的自恋。“善待卒伍”,是因为从行伍兵卒到三军统领,地位差距足以道计,绝对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加以善待,于己无损,反可博“体恤士卒”美名。而“骄于士大夫”,则是因为面对真正的士大夫,极易勾起自身作为一介武夫的自卑。因为终关羽一生,都希望附庸风雅,所以他留长胡子;所以他处处要显示与众不同;所以他无时无刻不手捧一本《春秋》,虽然从未见他从《春秋》之中悟出什么;所以当诸葛亮夸他“髯之绝伦逸群”时会“省书大悦”甚至“以示宾客”,惟恐天下不知。这种需要依靠他人评价来找到信心的心态,充分反映了关羽“附庸风雅”的严重底气不足。
西方文学家说过:“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的时间。”或许事实上不用三代,但是与本人从小的家庭教养和环境却是密不可分的,关羽在《演义》中卖枣,在《志》中“亡命奔涿郡”,实在不具备成为士大夫的条件,也绝对不可能具有真正士大夫的内涵,所以当真正面对士大夫的风流雅致时,关羽的这种附庸风雅就很容易看破。欲为士大夫而不得,在自卑情绪的支配下,最直接的反应就是逆反,以骄相待,处处显示我比你强,我不耻你。而关羽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将自卑隐藏得极好而自恋发挥到了极至,因而给人留下的是一个威武英明,宛若天神下凡的光辉形象。但是最终,关羽还是因为这种“自恋而又自卑”性格下“骄于士大夫”的表现而导致最终身亡。
首先,他拒绝了与孙权的联姻。与孙权联姻本事上上之策,关羽亦非愚人,不会不知,但是他做不到,因为关羽平生最恨,或者说最嫉妒的就是孙权。孙权本亦应是一介武夫,却仰仗父兄基业,竟成一方霸主,且俨然以风流雅士自居,这对关羽内心的刺激是非同小可的,在这种心理的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做出这种决定是肯定的。
其次,他率先动兵攻曹。因为自恋到自卑,关羽一心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来证明自己是真正的威武英明。这种事业不是上阵打打杀杀的砍几个敌将,而应当是“威震华夏”,于是他意气风发的去打曹操了,前期倒也打出了威名,可是之前被“骄待”的士大夫却众心不从,于是关羽就走了麦城,然后死掉。
关羽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而这悲剧一生的根源,还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自恋和自卑,惟使后人叹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2
原因如下
一、关羽本人原因
1、性格问题
(1)关羽为人与张飞刚好相反,重士卒而轻视士大夫,所以造成了后来糜芳和傅士伦的关键性反叛
(2)傲慢无比,关羽的傲慢众所周知,这种性格自然不利于团结与妥协,该为以后的糜等人反叛和东吴背盟有责任
2、决策问题
(1)轻信吕蒙和陆逊的计策,调走了荆州的兵力,最后被吕白衣渡江瞬间断了后路
(2)当初孙权曾有意与关于结过亲家,但是关羽当时以极不礼貌的方式回绝了,虽然不是根本原因,但至少有刺激作用
(3)进攻樊城其战略意义在于牵制曹之兵力,使之不能从长安一线进攻益州,水淹七军后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但关羽仍然想扩大战果,最后使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终于令吴国铁了心加入对蜀作战
(4)其实这个不算,但是如果关羽投降的话,应该还是能活的,但我们都知道,他不会,所以他死了

二、刘备势力的其他部门与环节上的原因
1、决策层
(1)对待孙吴的外交策略失误,至少没有稳住孙权
(2)对孙权反目没有充分的准备
(3)大战略设定上存在矛盾
2、刘封,孟达
他二人本可救援或能牵制孙权的围攻行为,但孟达的一句话使得关羽的死成了必然

三、曹孙方面原因
1、孙权处死关羽显然没有经过仔细考虑,关羽爱士卒的情况使得关羽在刘军士兵中有很高的威信,处死关羽显然使得刘备集团战意高涨,并且是未来的和平谈判成为泡影,作为人质或者释放的情况更利于孙氏
2、曹孙两方面战将在此次行动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素质,这也是关羽之死的重要原因
第2个回答  2013-10-12
你好关羽军攻打襄樊,从战略大局上来看,刘备刚得到汉中,并自立为汉中王不久,希望关羽的攻击能使曹操无暇西顾,这样刘备能够在汉中站稳脚跟,而汉中得失关系到益州的安定,所以从大局上看还是正确的,无可厚非。
然而从荆州周围的形势来看其实并非那么乐观,东边,虽然当时徐州曹操守军人数很少,但是东吴君臣自己非常清楚:徐州地势平坦,而曹操骑兵纵横驰骋,东吴得到徐州也很难守住,所以决定反攻关羽,东吴一向对荆州虎视眈眈,垂涎三尺,而且倘若攻击关羽,占领荆州,“全据长江,形势益张”,再加上孙权想给儿子讨关羽的女儿,被素来狂傲的关羽一通臭骂,严词拒绝。面子上更是挂不住了。孙刘联盟已经到了翻脸不认人的地步。
而从荆州西边的形势来看,同样不容乐观,糜芳,傅士仁能力低下,关羽当然素来瞧不起,本不足以给关羽的北进军团提供有力支持,因为和刘备粘亲带故才得到重用,。而上庸一线,刘封孟达在当年才进入上庸,(24年春刘封孟达李严攻打上庸),而且两个人私心太重,客观上无法给关羽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持。
开战之后情况看上去非常不错,曹操急忙调集了几路援军来增援曹仁,第一路由当时曹操最器重的将领于禁率领,内有猛将白马将军庞德,然而于禁一个不小心,没注意到当时秋雨出奇的大,结果关羽水淹七军,坐着船抓了一大堆俘虏,威震华夏。第二路由徐晃率领,虽然徐晃的士兵当时都是新兵,但后来曹操接连把12营的兵力交给徐晃,这样兵力上徐晃就能于关羽抗衡了。第三路由张辽率领,东吴和魏和解后东边威胁相对没那么紧迫了,而且当时樊城比较危急,曹操就连张辽都调来了。事实上,曹操调来了魏国几乎所有的主力部队和他能调来的最好的将领。
如果从战力上分析,关羽在于禁到达战场以后还能和曹操处于均势,关羽只是趁于禁莫名其妙的犯了很外行的错误(连千里之外的东吴的人都看出关羽要水攻,于禁这样的宿将居然鬼使神差的没注意到)才捡了个便宜,徐晃到达战场以后关羽就处于非常明显的劣势,倘若张辽也到达战场了关羽必然会更加困难。从整个大局来看,即使东吴不袭击荆州,关羽的失败也只是个时间问题,最好的结果不过是全军而退。
事实上,从军粮,援军,将领的到位方面分析,此次关羽出击刘备并没有很好的进行准备,关羽军粮本来就供应的不是很得力,在抓了3万多于禁军俘虏后更加捉襟见肘,只好去抢东吴的粮食,这对对关羽早已极度不满的孙权而言更是火上浇油。援军方面,关羽调动了几乎所有的荆州部队进攻襄樊,荆州方面留守部队严重不足,而上庸一线刘封孟达本来应该有支援关羽的能力的,但是,刘孟二人是当年春后才到达上庸的,关羽秋天就进攻襄樊了,刘孟二人以山郡初附为名不出援军于理上尚可理解,但我个人分析主要是因为关羽脾气太臭,刘孟二人倘若真的带兵去了,就归关羽管辖了,他们多少会不舒服。但是不管怎样,这两个人的表现相对曹操连给徐晃12营军队的表现,怎么看怎么觉得小。从将领方面来看,,蜀汉其实除了关羽,剩下的将领几乎都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大名鼎鼎的赵云,其实终身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指挥资历,靠着长板坡保护刘备老婆孩子的功劳才窃居高位(演义中吹出来的不算),,黄忠,张飞只是临阵尚可,马超或许不错,但是这种造起反来连自己老子儿子都不要了的家伙谁敢放心用他?对关羽而言更要命的是,当时蜀汉的知名人物几乎全在汉中和益州一带,刘备带着他们刚刚夺得汉中,想让其中的某位去帮助关羽,时间上也不太够。而且,即使时间上没问题呢?关羽素来狂傲,就会出现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如果派个职位比较高的有威望的人去荆州,关羽一定以为是要夺权,兵家大忌,如果派个职位威望低的人去,就不会有什么权力,又起不到任何作用。
从刘备对关羽出征的支援准备严重不足的情况来看,这次关羽攻击襄樊开始只是骚扰性质的,或者说并非开始就想把曹操赶到黄河以北去。只是借助于禁的错误水淹七军后关羽军威大震,刘备君臣的野心才极度的膨胀起来,最终招致惨败,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能力。
下面是我关于关羽襄樊之战的几种比较好的理想假设:
1:关羽在现有条件下攻克襄樊,东吴不攻击荆州,但是面对随之而来的徐晃和张辽部队,军力上处于绝对劣势,结果,胜,损失必极大,进不能攻,败,倘若荆州仍在,退可守。不过总体来看失败的可能性相当大。
2:关羽水淹七军后主动后撤,退守荆州,带走大批俘虏军械而自身实力无损,骚扰曹魏的战略目的完美达成,曹魏实力受到损失,曹操只能少输当赢,无暇西顾攻击汉中和南下攻击荆州,蜀汉从此实力跃居东吴之上,从而在未来的三国鼎立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3:关羽水淹七军后,刘备未雨绸缪,火速派遣得力将领统率益州部队顺江直下支援关羽并帮助防守荆州。(黄权或者李严都能当此重任),关羽在襄樊争夺战中或胜或败,胜,则因为支援部队的存在而进可攻,败,则同样因为支援部队的存在退可守。
4:最完美理想的结果:条件:(1)与东吴搞好关系(送钱嫁女什么的也未必不可行),鼓动利诱东吴进攻曹操,牵制其张辽军团。(2)派得力将领率益州部队顺江而下支援关羽,(3)同时刘封孟达率上庸部队沿汉水支援关羽,则关羽在对徐晃部队时候就能处于上风,胜算较大。能胜,则乘胜统一黄河以南,不能胜,则牵制了曹魏的绝大部分主力部队,经过足够长时间的僵持,刘备军安定汉中益州,刘备率领张飞黄忠等猛将,法正等良谋趁机攻击长安。诸葛两线攻击的最完美的体现。
第3个回答  2013-10-12
兄弟.我也喜欢三国 关羽孤高自傲.不把任何人放眼里.倒置失败(注:了解三国需找正史来看.别被小说与偏史误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