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加强基层宣传报道工作

如题所述

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对推动项目和谐建设与推进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目标具有促进作用。 在工程建设单位中,如何发挥基层人员宣传报道工作的积极性,已经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但在实际工作当中,基层的宣传报道工作存在这一些不足,这是有主观也有客观原因造成的。一、宣传报道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宣传报道。在一些领导中存在这这样一种现象,工程单位建设抓的是绩效,重视的是成本与利润,忽视或者轻视了项目宣传工作。认为宣传报道只是一种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工作,这样的思想对于有兴趣从事此方面工作的职工是一个打击,极大地降低了广大干部职工对于宣传报道的积极性。 (二)、不稳定因素造成宣传工作失横。在大部分的施工单位担任宣传报道的人员主要是由其办公室人员,但是基层办公室人员具有较强的调动性,往往还未适应所属单位的项目文化建设,或刚刚适应就有可能被调离,这对于一个项目的宣传报道极其不稳定。频繁的岗位调动,无法使宣传人员深入的了解项目工程建设,使得报道中语言及格式呈现出一种泛化性与浅薄性,不利于宣传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办公室人员一般都是琐事缠身,不光要负责撰写相关的上报资料、负责内勤招待,有时候还要负责施工现场具体的协调工作,加班加点完成工作已经是办公室人员的必修课,工作的高强度性与繁琐性让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写东西,无法把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人物报道出去,造成新闻报道滞后现象的不断产生。事情众多,拿的还是本职的工资,写与不写成为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产生了一种不作为的情绪,无法形成基层宣传报道应有的力量。 (三)、宣传报道人员“功力”不够。在基层宣传报道中担任宣传工作的人员很多不是从事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理论与文字功底相对薄弱,或者文科学生刚毕业无法理解工程内涵,稿子狭隘片面,很难写出有创意、有深度的稿件。(四)、宣传报道途径单一。在工程单位由于宣传人员的流动性,他们稿件多是投发到上级部门的宣传单位,很难将宣传途径拓宽,往往宣传人员连一些专业性报纸网站的投稿地址都不清楚,对于在当地施工的项目难以起到宣传和拓展企业形象的作用。二、缺点在于改正,不足在于学习。加强宣传报道不光要有意识,还要有更多的行动。 (一)、稳定宣传报道队伍。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基层施工单位宣传工作中同样适用这一理念,工程单位主管领导更要坚持这一理念,适当的对宣传人员进行一些培训,强化宣传工作者的业务性、素质性,为宣传工作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报道环境。 (二)、建立完善宣传报道奖励机制。目前,虽然基层施工单位中大多都有过类似的文件规定,但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脱钩,同时项目与项目间奖励的不一,也为宣传带来了不平衡性。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存在不足,奖励幅度过小,更有甚者是宣传工作者不提出,管理人员选择刻意性忽略。作为一个各项资质都不弱的工程建设单位,适当的提高奖励标准,提高强基层宣传人员的待遇,对宣传人员的积极性有一定的作用,可以适当的减少不作为现象的发生与漫延。 (三)、加强宣传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基层宣传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宣传工作是一个累计的过程,很多从事语言文字与新闻报道的新分学员不了解自己所要宣传及报道的工作内容,这一方面是专业所限,更多的是项目领导不重视和宣传报道人员无师傅所带,造成了理论与现实脱节这一现象。宣传报道人员不能闭着眼睛,摸着石头过河,不能存在走一步算一步的思想。建立宣传报道培训机制,可以采取公司委培或者项目定期技能培训来提高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给宣传工作者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平台。 (四)、拓宽宣传途径,拓展宣传思路。在工作中,我们要根据基层单位实际情况,将工程建设与当地人文结合起来,让工程建设走入普通人的视野,让他们明白工程建设者是做什么的,他们又做了些什么,吸引社会力量成为促进工程建设的动力与促进力。要想做到这些需要各级宣传工作者的积极配合与信息沟通,将工程建设及时、有效、真实的进行报道,以勤为勉,以劳为本。 (五)、做好选题,突出不同文体的实用性,形成宣传报道的特色与亮点,避免宣传八股文的出现,对于具有报道价值的事件人物进行深层次挖掘,用灵活的宣传方式,在不同新闻载体上进行宣传报道,健全宣传报道体系与机制。(六)、宣传报道要面向基层,深入基层。工程单位是由项目主成的实体,只有宣传人员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现场,才能更好的发现和挖掘职工在生活工作中所创造的新经验、新方法,才能提高新闻报道的感染力,提高宣传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宣传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与声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