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如题所述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1、教师要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注意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编排。

3、在进行教学中,具体分析所教授的内容适合何种迁移 。

4、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6、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

扩展资料:

学生学习迁移的作用:

1、学习迁移迁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2、学习迁移是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3、学习迁移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迁移对学生学习的启示:

1、是要注意发现概念、原理的相同、相通之处。

2、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总结,即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掌握那些具有规律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3、是要广泛地积累各方面的学习经验。

4、是要注意防止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定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27

精选的教材内容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有用的经验,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

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在宏观上,教学中应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结构,并依此进行教学。

在微观上应注重学习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或有意识地沟通具有相似性的学习,简言之,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努力体现迁移规律。

掌握归纳知识经验的原理、法则、定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

学习迁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1)根据迁移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学生学习了英语后能够促进法语的学习。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已学过的汉语拼音常干扰英语字母的读音。

(2)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可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若是前面的学习影响着后面的学习,财称为顺向迁移。后面的学习影响着前面学习所形成的经验结构则称为逆向迁移。例:在学习我国历史中形成的正确的或错误的态度和方法,可能促进或干扰后来学习世界历史的过程。

(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可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一种水平迁移。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4)根据迁移的内容可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如运算技能、阅读技能可以运用到数学或语文的学习中。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如将洋跳中的基本动作加以组合运用到空翻中。

(5)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1.确立明确 具体 现实的教学目标2.注意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编排3.在进行教学中,具体分析所教授的内容适合何种迁移4.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6.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10-17

简单分析一下,详情如图所示

第4个回答  2021-03-20
■ 迁移与教学 ■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特点(相同要素说);
2、原有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情境性理论);
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
5、学习策略的水平;
6、智力与能力;
7、教师的指导。
【促进学生有效地迁移】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
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
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