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从曾国藩那里学到什么?

如题所述

毛泽东主席评价曾国藩时说过: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历史唯物主义是剖析历史人物,汲取历史人物智慧的强大认识工具。毛泽东主席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给了曾国藩进行了定位,给我们学习其智慧,突破其阶级局限性提供了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是我们能“千古完人,心灵导师”的称谓带来的迷信和盲从,真正从曾国藩身上学到点真本事。曾国藩是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身上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自然对后世起到资政育人的东西不少。据说曾国藩有10套本事,流传后代的只有两套,一是《挺经》、一是《冰鉴》。当前不少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机关干部围绕着这两部著作学习。对于这两部书,笔者都看过,对于前一部,乃是曾国藩能成为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的精神境界的体现,对于后一种则是基于中国传统相术和个人经验的一种识人心地、才干的工具书。对于这两套本事,笔者的浅见是没有一定的国学基础,特别是理学基础,没有一定的阴阳学家的基础,是无从学起的。所以曾国藩的这两套本事不是很好学的。要学到曾国藩的两套本事尽管难学,但是有途径径可走。 第一、跟着曾国藩的人生的履历学.曾国藩的人生履历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嘉庆16年到咸丰2年,这个阶段是从一个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向封建官僚演进的过程。曾国藩在第一个人生阶段里,值得当代干部能从他身上学习的地方大致分为两点。第一点是上位靠真本事。众所周知,曾国藩沿着正统的科举考试之路由农民知识分子晋身为封建官僚的。科举考试的衣钵在当今的政治生活中,特别是人才选拔中依然得到了延续。所以,当今干部依然要把自己的晋升的基点锁定在选拔考试上。考试尽管备受争议,但是其公正性、公平性是其他选拔方式的所不具备的。所以必须适应这种考试的环境。今年甘肃省出了一个焦三牛就是靠着考试能力提拔上来的,所以考试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掌握的能力,而是一种政治能力。掌握考试考试这种政治能力,是当今干部必须具有的素质。考什么,就学什么,这是一种政治敏锐性体现,我们要格外锻炼。曾国藩的理学家的建树,就是在这这种科举考试的氛围中炼成的。这对我们当今的干部是有榜样作用的。考试在古代还是现在都是真本事,机关干部一定要练成这样的真本事。第二点是跟着曾国藩在日常政务学。曾国藩是多面手。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前,他已经身兼礼部、兵部、户部、工部、刑部的侍郎(相当于副部长)。当时清政府就六个部,曾国藩已经在五个部有了任职履历。这固然和清朝皇室的恩宠有关。基于其个人来讲,勇于任事,善于任事是其显著特征。当前很多干部在分内的职责,敷衍了事,分外的义务,推脱塞责。每天围着领导的眼皮子转,围着利益转。俗话说:有为才会有位!曾国藩身兼五部侍郎的背后是一系列工作实绩。这是当前干部必须学习借鉴的。其次,如何处理社交圈。是人都有一定的社交圈。上级、同僚、下属,是古往今来宦游人的社交圈里必不可缺少的元素。曾国藩敬上不媚上,用下不欺下.对于同僚大多以宽和的方式来处理各类关系,并且选拔任用了李鸿章等一大批得力干才。在曾国藩的第二个阶段是从咸丰3年到同治11年。这个阶段是曾国藩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兴办洋务等活动的辉煌期。历史机遇对于人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历史给了曾国藩一个机遇,就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本人属于文士,自身对于军事并不是本行。但是他接着曾经任兵部侍郎的履历,对军事有了深入了解,积累了军事知识。而且网络了一批军事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创办了晚清政府倚为栋梁的湘军。在历史机遇 ,面前,如何把握历史机遇?曾国藩从文人转换成了将军,就把握住了这个历史机遇。当代的干部在当今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面前要学习曾国藩这种顺应形势、把握机遇的转换,能在政工、业务、监察等多个岗位进行转换。在转换中把握机遇,当让这种转换不是随便的转换,而是在一定基础上的转换。此外,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政绩和声誉。也是我们值得向曾国藩学习的。众所周知,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曾国藩主动裁撤了湘军,转而去推进洋务运动。这个持盈保泰的措施。当前不少干部都做出了不小的成就,而且组织起了干事的班底。是把这些成就和班底作为自己的个人财产,还是当做党和国家的公产?曾国藩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给我们做了明智的选择。提起天津教案,不少人都认为是曾国藩政治生涯中的败笔,毁了一生清誉。其实不然,曾国藩放下个人荣辱、委曲求全使得清政府避免了一次受到西方列强的武力进攻,保全了清政府。从政治层面上讲是务实的。这对今天的干部来讲,有一定指导意义,该旦角唱旦角,该唱丑角唱丑角,有些时候为了保持当地的安定团结,干部饱受社会舆论的质疑、甚至是非议,要有仍辱负重的胸襟和耐力!第二跟着曾国藩的墨宝学曾国藩是举世公认的书法家。曾国藩和包世臣、何绍基三人被誉为清朝咸同年间的三大书家。曾国藩还被一些书家推为 明清“八大家”之一。有道是字如其人。他的书法乃是其人生履历,学术修为、政治、军事生活的浓缩。 他流传后世的两套本事《挺经》《冰鉴》在书法字形和书法理论中往往可以寻找到轨迹。比如他的书论:予尝谓天下万物皆出于乾坤二卦,即以作字论之,纯以神行,大气鼓荡,脉络周通,潜心内转,此乾道也;结构精巧,向北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气言,凡坤以形质言。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即此道也,即乐之意也;丝丝于扣转折合法,即礼之意也。”就和他的《挺经》: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剥”也者,“复”之几也,君子以为可喜也。“夬”也者,“姤”之渐也,君子以为可危也。是故既吉矣,则由吝以趋于凶;既凶矣,则由悔以趋于吉。君子但知有悔耳。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乎?。有一脉相承之处。书法是当前不少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进行自我修养的一种方式。曾国藩的书法和书论是不错的学习教材。为什么这样说呢。提起已经伏法的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名雅贪。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成了他敛财的工具。在历史上写的一手漂亮好字的还有秦朝的赵高、北宋的蔡京,南宋的秦桧,明朝的严嵩。这些人书法修为个个了得 ,但都是千古骂名。所以说,单靠练习书法是提升不了人的境界的,而曾国藩的书法则是其人生履历,学术修为、政治、军事生活的浓缩,是帮助人提高学术修为,学习政治、军事生活的智慧,是能够帮助人提升人生境界的。曾国藩40岁以后注重对欧阳询、李北海、黄山谷书风的研习吸收,书法风格有了长足发展。其楷书遒劲挺拔,以刚为主,结构严谨,气韵内含,不露圭角,显露出唐杯的风韵、汉碑的雄浑,刚柔相济。其小楷流利自然,劲拔雅利,韵味流长。其行书骨硬肉润,雄强清俊,行笔流畅,韵致雅逸。这种书法风格固然是起当代干部通过其书法学习其本事的重点 。我们要通过揣摩其风格来得其精神。下面笔者就选取曾国藩的一副书法作品来谈具体些。 这是曾国藩提写的一副匾额。乃是曾国藩提给好友洋务运动先行者、近代中国首位驻外大使,郭嵩焘的 一副匾额,按书体属于榜书类型。风格上具有其推崇的“笔画作字之道,点如珠,画如玉,体如鹰,势如龙,四者缺一不可”。透过其风格,我们可以感受到曾国藩在挺经中的明强之气、坚忍之风。透过这幅匾额,可见曾国藩同当时有”学问文章,世之凤麟“的郭嵩焘之间的友谊。进而感悟到其《冰鉴》识人的功底。 并由此此书法书写的感悟“养知”之意——不断学习,增长知识,进而揣测到曾国藩不同于其他理学家之处,能够接纳西方先进科学知识,推行洋务运动的宽广胸襟。 以上是笔者以自己切身体会,从当代干部学习曾国藩发现的两个途径。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最后笔者,再次声明一点,曾国藩是个封建官僚,尽管身上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当代干部学习,但是其自身是存在糟粕的,我们要引以为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