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就专栏:中国幸福指数为何低于俄罗斯和印度

如题所述

■市场本质之朱海就专栏众所周知,我们现在的GDP总量全球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近联合国发布了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国内地在156个国家中的排名却是第112位,低于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我们的国家,如俄罗斯(76位)和印度(94位),甚至也低于饱受恐怖袭击的伊拉克(98位)和混乱贫穷的巴基斯坦(85位)。为什么我们经济上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在幸福排行榜上却仍然是如此的靠后呢?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想这个排行榜促使我们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一、反思“发展模式”如果这样一种发展模式不能增进人们的幸福,那么这种模式还值得追求吗?过去几十年,我们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确实普遍都提高了,但是为什么还是不幸福呢?我们要知道,“幸福”是一种对生活的满意度,不仅仅取决于物质消费的数量和质量,还与很多其他因素有关。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吃得越好越幸福,动物的幸福是“孤立的”,也就是说只和它自己的享乐有关,提高它的享乐,它就更幸福,而人的幸福更多的是“人际的”或者说“社会的”,人是社会中的人,他的幸福受别人的行动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这样,我们就知道,一种把“提高个人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的发展模式,未必是使人幸福的模式,这种模式可能适用于动物,但未必适用于人。而我们过去几十的发展道路恰恰有这样的问题,即片面地着眼于个人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人所在的社会的问题的解决。所以我们看到,一方面经济增长了,物质有了极大的丰富,但另一方面,社会的各种矛盾却在积累,甚至在激化,或者说,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社会的相应进步。一种仅仅着眼于经济发展的道路,尽管其当初的提出有合理性,但却未必是增进幸福之路。事实上,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必然会采取一些人为的手段,这些人为的手段本身就包含了某种不幸福的“基因”,拿“宽松的货币”和“刺激出口”为例,一直来,它们都是我们用来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这些手段产生了什么后果呢?很明显,是“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的结果又是物价,特别是房价的飞涨,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生活压力加大。除了上述两种手段外,“政府投资”也是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这种手段除了同样地导致通货膨胀之外,还导致了腐败、官商勾结等社会问题,这就相当于人为地制造了“不公正”,并直接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也许,不夸张地说,我们所走的是一条有利于快速增加经济总量,但不利于提高个体的幸福感的道路。不得不指出的是,主流经济学是为这种发展道路背书的,主流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把总体效用的改善等同于个体效用的改善,而衡量总体效用的最简单办法是经济总量。二、反思“价值观”幸福与价值观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因为幸福是价值的实现,一个人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幸福。那么一种能够带来幸福的价值观应该是怎样的?显然,应该是知足的、节制的,而非过度贪婪的。可以肯定的是,对物质或权力的过度贪欲,对个人利益的过分追逐都难以带来幸福。这个幸福排行榜某种程度上就说明了这一点,比如为什么香港的排名只有第67位,甚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它的越南(第65位)?这怎么解释?笔者认为,这是香港为“个人利益最大”的资本主义,人们过度追逐金钱,生活压力大,而越南更为闲适。同样的,在这个排行榜上,排在前列的那些北欧国家也都不是以“个人利益最大”为价值导向的国家,笔者在幸福榜上排名第一的丹麦生活过一年时间,对北欧国家的这种价值观深有体会,我们可能很难想象,这些北欧国家的人们把他人的快乐视为自己的快乐,因此,他们乐于缴税,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相反,在我们这里,很少有人把社会的发展与他们自己的利益联系起来,人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最大,至于社会如何,那和他关系不大,所以不少人有了钱之后“溜”了,有了权之后“裸”了,“移民”和“裸官”成为当代社会两道特殊的风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