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到处都能看到有沙县小吃?

两广都有

沙县其实在福建省中部,隶属于三明地区,东晋末年设县,距今大约1600年。历史上,北方每隔几百年就会发生大规模战乱,为了保命,中原百姓纷纷南迁,许多人逃难至此,自然而然,把家乡美食也带到了这里。所以沙县小吃来源广泛,既有福建当地特色,也蕴藏着中原遗风。这就像60年代的台北街头,一条街上,重庆小面﹑陕西凉皮﹑南昌炒粉……各地小吃琳琅满目,因为跟随国民党逃台的老兵来自全国各地。

沙县小吃大规模走出沙县,并在全国各地“攻城拔寨”,那是9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他们为什么要走出去呢?在当地做做小吃不是挺好的吗?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的。

首先,沙县位于闽中,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面积少。明世宗嘉靖年间编写的《沙县志》写道:“沙域皆山也”;“邑居万山之中,山溪盘合,外薄炎海,内阻豫越,高峰峻岭,草木蒙密。”林地面积占总面积80%,耕地只有9%左右。一方面耕地少,另一方面人口却在激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多力量大”的口号下,中国经历了一场人口爆炸,沙县也是如此。1953—1960年,全县总人口增长2.96万;1963—1975年,又增长7.23万,等到90年代,他们长大成人,却没有多余的耕地、工作岗位,如何安置这批过剩的农村劳动力?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接下来是个现实原因。80年代末,沙县正在搞旧城区改造,很多人想建新房,却苦于资金匮乏,当时银行业不发达,融资比较困难。为了缓解这个问题,一种叫“标会”的组织在民间盛行起来,人们把钱投进标会,能够获得比银行更高的利息,中标者可以迅速筹集资金,解一时之急,带有高利贷的性质。老百姓一看,往里面投钱,会有相当高的回报,何乐而不为?简直是空手套白狼。于是纷纷参与。

标会火爆到什么程度?当时沙县县城,60%以上的家庭参与标会,农村更是恐怖,高达85%,为了发财,人们都疯狂了。不幸的是,1992年6月,由于管理不善,比如赌博什么的,标会资金链断裂了,这可如何是好?手头没有钱,拿什么还人家。于是很多人选择了跑路,所谓“八大会头”出逃。他们到外地后,为了生计,搭起简易场所,做起了小吃,这就是沙县小吃的走出去的第一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01
首先说沙县人民能把小吃做到全国都有,说明沙县小吃确实符合人们的胃口,再就是有人冒充沙县小吃,利用沙县的口碑,开店做生意,这也是一个原因,再就是沙县小吃店在不断的开着连锁店
第2个回答  2017-06-16
经济实惠品种多风味独特,新鲜,当然百姓喜欢了。不光是两广多,沙县小吃”已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其中发展上千户以上的城市就有本省的福州、厦门、泉州,以及省外的石家庄、广州、深圳、汕头、珠海、上海、南京、杭州、海口、长沙、武汉等城市,并向江苏、广西、江西、云南、北京等省市拓展,乃至国外(如:新加坡等国),倍受各地消费者赞誉,
第3个回答  2008-07-16
因为好吃又不贵,加上特色混沌,蒸饺人们比较喜欢。…人喜欢自然就有人开可以赚钱
第4个回答  2008-07-18
沙县小吃的牌牌迟早会被做砸的,太多外地的挂着沙县小吃的牌到处做,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引起重视,沙县小吃还能开几年,当大量小吃人回县找生活,沙县经济这个大泡沫就会像中国股市令人大跌眼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