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汉字文化是起源于那里的?

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汉字起源于那里,又是经过多少的演变呢?

在有关创造汉字的传说中,仓颉造字说,是一种有价 值的传说。这种传说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文献里。《吕 氏春秋·君守》说:“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 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荀 子》、《韩非子》也有关于仓颉造字之说。到了秦汉时代,仓 颉造字说流传更广,影响更深。《淮南子·本经训》有“昔 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李斯统一文字时 所用的课本,第一句就是“仓颉作书”,所以称作《仓颉 篇》。把前人传说吸收后加以整理,正式写入早期汉字史 的是东汉的许慎。他在《说文解字·叙》里说:“及神农氏 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 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又 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文心雕龙·练字》沿 袭许慎的说法,才有了“文象立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 作”的名句。 对于仓颉造字说,过去的历史学家们着眼于考证仓 颉是否实有其人,如果有,大约在哪个时代。由于确凿史 料的缺乏,很难得出结论。而在我们看来,仓颉造字说的 可取之处,主要在于它说出了汉字起源的一些道理,许多 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仓颉是史官,因集中使用原始文字,得以对群众自发 产生的字符加以规整。《荀子·解蔽篇》说:“故好书者众 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对“壹”字有不同的理解,有人 解释作“专一”,把《荀子》这句话理解成:“仓颉只是众多 好书者中由于用心专一而最有成就的一个”。又有人以 “壹”为“同一”、“统一”,认为《荀子》这句话应当理解为仓 颉整理过文字。其实,《荀子·解蔽篇》所说的“壹”指正 道,也就是正确的规律。“壹”与“两”相对,不受邪说的蒙 蔽叫作“壹”。荀子认为,后稷之于稼,夔之于乐,舜之于 义,和仓颉之于书一样,都是因为专门从事某方面的工 作,从而掌握了正确的规律,才能独传。仓颉是一个因为 集中使用文字而摸着了它的规律从而整理了文字的专 家。在汉字从原始文字过渡到较为规范的文字的过程中, 他起了独特的作用。可以推断,这样的一个人,在汉字起 源阶段的晚期,一定会存在的。 “仓颉”出现的时代,应在原始汉字有了一定数量的 积累阶段,也就是中华民族由蒙昧走向文明的初期。说他 在神农氏之后的黄帝时代,是因为黄帝代表中华民族共 同的祖先,黄帝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发源时代,至于具体的 时间,是不足为据的。 (三)远古文物显示的蛛丝马迹 传说毕竟不是确凿的史料,汉字起源的确切时代和 起源时的状况,曾经那样模糊。近六十年来,现代考古学 在中国兴起,古代文化的谜一个个从地下揭晓。关于汉字 的起源,也有了更多的考古资料显示了蛛丝马迹。 殷墟甲骨文产生在商代后期,约为公元前十四至前 十一世纪。这时的汉字已经是可以较好地纪录汉语的文 字系统。这种汉字的实际面貌表明,它不但经过相当长时 期的积累,而且经过某种程度上的整理规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9
如果把中华文明比作人体的话,那么汉字就是构成人体组织的细胞。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也是活化石(她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传承的已有3000年历史的古文字),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最精美绝伦的伟大贡献之一。

遗憾的是,汉字的重要性现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举当前的“汉服”来说,复兴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仅仅靠这些外在的,我们更要思索深层次的东西。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细胞核,她本身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基因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以上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也是从商朝开始的。

金文是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由于它铸刻在钟鼎上,所以又称钟鼎文。金文有粗而宽的笔画,点画圆浑,体势雍容。金文和甲骨文属于同一系统的文字,但比甲骨文更规范,结构更整齐。

西周晚期,金文形体趋向线条化,笔画比较整齐、匀称,这种字体叫大篆。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

秦统一后,为维护国家统一,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统一文字。李斯按照秦国的文字标准,对汉字进行整理和简化,制定标准写法,在全国推行,这种新字体叫小篆。

篆书笔画圆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存着象形的意味,但符号性显然大大加强。小篆使文字规范了,但书写还很不方便,因此,在民间流行一种更简单的字体,叫隶书。

隶书字形扁平,字的构架多有方折棱角,笔画有粗有细,形成波势和挑法,所谓“一波三折、蚕头燕尾”。从篆书到隶书,是一次更大的变化,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从此,汉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丧失了。

汉朝后期,隶书又演变为楷书。楷书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书。从隶书到楷书字形结构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在书写时把隶书的波势挑法改变成定型的勾撇,使字形更加方正平直,书写更为简便。

与楷书并行的还有草书和行书。草书特征是笔画连带、结体简约、气势连贯、字形奔放。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比楷书简便,且比草书易辨认。我们可以通过下图体会汉字的演变。
第2个回答  2013-10-19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契刻符号在河南;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在河南;第一套完善的汉文字系统甲骨文出土在河南;帮助秦始皇“书同文”、制定规范书写“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编写世界第一部字典、归纳汉字生成规律、统一字义解析的文字学家许慎是河南漯河人,他在家乡完成了《说文解字》这部汉文字学巨著;至今我们还在使用的规范性字体“宋体”字产生在河南开封,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发生在这里。
第3个回答  2013-10-19
黄河流域吧
第4个回答  2013-10-19
河南 殷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