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三一律具体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三一律(clAssical 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17世纪,三一律被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当作不可违反的规定而极力推行,并在欧洲剧坛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历史演变收起

三一律的来源

三一律是从 亚里士多德 的 《诗学》 引申出来的。在《诗学》中, 亚里士多德 论述了戏剧行动的一致性,认为戏剧 “ 所模仿的就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 ” ,但并不排斥使用次要的情节。他也提到 “ 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 ” ,但这只是指演出时间的长度。

16世纪,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被阐发、曲解。意大利理论家基拉尔底.钦提奥在1545年首先提出“太阳运行一周”指的是剧情的时间。其后,洛德维加.卡斯特尔维屈罗在注释《诗学》时又进一步阐述了剧情时间与演出时间必须一致的观点,并认为戏剧“必须真正限于一个单一的地点”。此外,戏剧行动的一致性也被加上了排斥次要情节、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的限制。

17世纪,三一律被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当作不可违反的规定而极力推行,并在欧洲剧坛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历史发展
在16世纪,意大利理论家C.G.基拉尔底.钦提奥把“太阳运行一周”解释为剧情的时间限度,L.卡斯特尔维特罗又进一步规定一出戏“必须真正限定一个单一的地点”。

在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D).N.布瓦洛把三一律总括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并以此作为不能违背的结构法规。把三一律作为一种戏剧结构的方式,有助于使剧本的结构集中、严谨,运用这种结构方式也造就了不少成功的剧作。但是,把它作为一种法规,对戏剧创作则是严重的束缚。

18世纪以后,特别是浪漫主义剧作家,一再攻击这一法规,其创作实践也已突破了这一法规。

“三一律”是十七世纪古典主义的产物,它是当时法国宫廷中的文人学者根据路易十四的政治意图而制订出来的,最后总结性地反映在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的《诗艺》中。在此书的第三章中写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