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鸦片战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9
在道光年间,鸦片成为清朝面临的严重问题。尽管朝廷一直采取严厉的措施禁止鸦片,但走私和贩卖却越来越多。1858年,中英在上海进行税则谈判,英国提出“鸦片贸易合法化”的要求,而咸丰帝也希望以此作为交易的筹码,换取废除《天津条约》中公使驻京条款。然而,中英双方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中规定每百斛鸦片纳税银三十两,英国的目的达到了,而咸丰帝的愿望却落空了。
事实上,鸦片问题已经严重到了禁而不能止的程度。据统计,1842年印度产鸦片在中国销售28508箱,到1858年已大幅增至61966箱。既然进口鸦片可以公开销售,那么本土鸦片也没有禁止的必要了。1859年,惠亲王绵愉奏请将洋药、土药一律抽厘,得到了咸丰帝的允许。
然而,朝廷并没有放弃禁止鸦片的姿态,对鸦片征税抽厘,美其名曰“寓禁于征”,即通过征税增加鸦片吸食成本,抑制烟毒泛滥。然而,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辞,其真实想法不外乎:既然无力禁绝,不如从中收税以缓解巨大的财政压力。
1861年,慈禧太后夺得大权,她接手的就是一个烟雾缭绕的清朝。进口鸦片货值日益增长,大清的白银哗啦啦地外流;本土罂粟种植面积日益增长,因为种罂粟制鸦片获利更高,各地农民纷纷弃种农作物。朝野上下都看到,本土种植大有文章可做。只有本土鸦片生产多了,才能减少进口。因此,“鸦片商战”的论调开始被公开讨论。
在慈禧太后的统治下,鸦片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据估计,全国吸食者群体达1345万人左右。历史学者林满红根据1906年鸦片销量推算,全国有1960万吸食者,占全国总人口的4.56%。朝廷中毒“以土抵洋”成效显著。根据姚贤镐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年》一书中的统计,1867年,鸦片进口货值在中国进口货值中占比46.15%,1894年这一比例降至20.56%。可以断定,清朝取得了“鸦片商战”的胜利。
然而,烟毒泛滥进口和本土鸦片竞相流出市场,吸食者必然一天比一天多。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大量吸食者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在帝国的权力中心如此,民间就更加泛滥了,无数人变成“烟鬼”,“垂头丧气闹昏昏,斜睨灯枪欲断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