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业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4
1、品种培育方面,我国成功挖掘了一批优异的种质资源和基因,完成了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基因图谱绘制和测序工作,以及猪、牛、羊等动物的基因组测序,建立了中国荷斯坦牛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2、自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80年代以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发展。以1985年与1952年相比,农业总产值从46.5亿元增至368.3亿元;粮食从1582万吨增至4006万吨,大牲畜(年底头数)从2439万头增至4749万头。
3、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以农业收入和粮食收入为主,实物收入占比较大。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就业结构的变化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民收入来源逐渐呈现出市场化、多元化和非农化的趋势,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4、党中央、国务院秉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推动以乡镇企业为主体、小城镇建设为依托的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各地更加注重农产品加工转化和突出绿色品牌,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新亮点。
5、改革开放后,农民获得了自主择业和进城务工的权利,非农产业就业人数和比重迅速增长,进城务工农民数量稳步增加,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和就业格局呈现出新的特点。
6、在技术研发方面,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动植物疫情防控和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重大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技术体系趋于完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研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 - 我国农业科技取得系列原创成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