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学校教育有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积极心理学理论运用到日常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积极人格的发展、品德观念的形成、自信心的建立以及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同时对消减教育的负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1、增加学生积极情绪体验,构建多元化课堂教学环境

首先,要增加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传统“标准化”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只注重知识理论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个性以及天赋等的培养,使学生处在紧迫压抑的的学习状态之中。教师要以增加学生积极情绪体验为前提,积极地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构建学生的积极人格,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2、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体验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景中去体验思考,彻底打破“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最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创建启发式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思考、学会认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使学生在幸福中成长。

3、发挥自身积极力量,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完善自己,提高文化素养,形成积极品质,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了解学生,促进学生成长。

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学习和人格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良好品质和高尚的人格会直接作用于学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唤醒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教师要正面引导学生,切勿采用简单粗暴的教学管理,以免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最后,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关爱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不要居高临下俯看学生,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在赏识教育中观察、欣赏、肯定学生,从而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思想意识,树立自信和归属感。

5、强化学生个体幸福感的培养

“主观的幸福感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活满意、积极情绪以及消极情绪。”教育者要让学生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首先就必须激发学的积极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其次是使学生获得沉浸体验。”

例如,教师应该组织各种娱乐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支持、友情、理解和关怀,从而使人产生积极体验,有利于增强人的主观幸福感。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目标,让学生获得沉浸体验,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