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霸座反应了怎么样的社会心理

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霸座”现象既是侵占别人权益的道德问题,也是扰乱公共秩序的治安问题。 其实,无论是列车上的乘务人员,还是关心事件后续的网友,维护乘车秩序的目标是相同的,保障旅客权益的诉求是一致的。但公众更期待的是,当面对劝说无果、撒泼耍赖等违规现象时,执法部门腰杆能不能更硬一点、现场处置能不能更果断一些?执法人员更渴望的是,当遭遇断章取义、污蔑指责的争议声音时,容错机制能不能更多一些、社会公众能不能再包容一点?把这些问号拉直,才能让守护规则的人不寒心,让遵守规则的人不闹心。
但反过来说,倘若通过诉诸网络暴力、披露个人隐私来惩治违规,不仅对夯实规则意识于事无补,反而落下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口实。单靠“公道自在人心”当然无法说服公众,但单纯以暴抑暴肯定也不是治理良策。让“座霸”们心服口服的最好办法,是使用规则来维护规则,带着理智来表达理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03
个人认为,你所说的“高铁霸坐”,仅属于个别或偶然现象,而绝非普遍现象。因而,所谓由此反映出“”某种社会心理”之说,有点夸大其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04
22日晚,高铁“霸座”男子孙某录制道歉视频,称对自己乘高铁霸占座位一事深表悔恨和自责,向当事人和全国人民表示诚挚道歉,保证在今后不再犯此类错误,恳请全国人民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第3个回答  2019-01-03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霸座”男子在道歉视频中称,“我的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社会公德”。对于严重违背道德的行为,如果没有对应的法律规定,从道德上进行批判、声讨都是可以的,但不适宜直接采取实质性的处罚。处罚必须依法进行,如果认为有些严重违背道德的行为必须予以处罚,那么可以修改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包括其他相关法律,制定新的规则,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情况,这是法治思维的体现。对于严重违背道德的行为,可以修改相关法律使之易于惩处,从道德谴责上升到依法处罚,使得规则、规范更加具有可期待性,让国家、社会的秩序更加稳定。严重违背道德的行为,有可能就构成违法行为,当然要看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具体违背的是什么类型的道德准则。

从法律层面应该有以下几个角度来看:一是从合同法角度看,旅客购买车票后与铁路部门之间就构成了一个运输合同关系,座位额问题就是运输合同当中的一个条款。他实际上没有按照合同来履行约定,所以这是一个违反合同的行为。二是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角度来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有一个违法行为就是扰乱火车上的秩序,因为火车上的秩序也是一种公共秩序。虽然他的行为具体影响的是被他占座的那个女孩的利益,但实际上对火车上的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三是认定该男子的行为构成对火车上的秩序的扰乱,除了他没有按照车票上载明的座位就坐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乘警在询问他时,他没有如实陈述,他说自己不能动了,从事后来看,这显然不是真实情况。乘警履行的是治安责任,面对乘警和列车长的询问,他编造了一些不存在情况来回答,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