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相文王,为秦谋天下。

如题所述

张仪相秦
《张仪相秦》是一篇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散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
张仪相秦,谓昭睢曰:“楚无鄢、郢、汉中,有所更得乎?”曰:“无有。”曰:“无昭睢、陈轸,有所更得乎?”曰:“无所更得。”张仪曰:“为仪谓楚王逐昭睢、陈轸,请复鄢、郢、汉中。”昭睢归报楚王,楚王说之。
有人谓昭睢曰:“甚矣,楚王不察于争名者也。韩求相工陈籍而周不听;魏求相綦母恢而周不听,何以也?周是列县畜我也。今楚,万乘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主也。今仪曰逐君与陈轸而王听之,是楚自行不如周,而仪重于韩、魏之王也。且仪之所行,有功名者秦也,所欲贵富者魏也。欲为攻于魏,必南伐楚。故攻有道,外绝其交,内逐其谋臣。陈轸,夏人也,习于三晋之事,故逐之,则楚无谋臣矣。今君能用楚之众,故亦逐之,则楚众不用矣。此所谓内攻之者也,而王不知察。今君何不见臣于王,请为王使齐交不绝。齐交不绝,仪闻之,其效鄢、郢、汉中必缓矣。是昭睢之言不信也,王必簿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2
战国历史丰富多彩,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纵横家,合纵连横,让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扑朔迷离,尔虞我诈的计谋层出不穷。

张仪,师从鬼谷子,首创连横外交,打破苏秦的合纵政策,为大秦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时局动荡的战国时代,运用自己的口才与智慧,斡旋于大国君候之间,用口才与智慧,将诸侯各国君主玩弄于鼓掌,为大秦帝国立下汗马功劳,封相败候之后又能全身而退,可谓是不可多得的一大人才

张仪在漂泊过程中始终没能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于是苏秦在楚地对张仪加以羞辱。张仪气愤之下,觉得只有秦国才能击溃楚国,于是张仪飞往秦国。张仪凭他的口才,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当上了秦国的相国。这时候,六国正在组织合纵。

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组成一支联军,攻打秦国的函谷关。其实,五国之间内部也有矛盾,不肯齐心协力。经不起秦军反击,五国联军就失败了。在六国之中,齐、楚两国是大国。张仪认为要实行“连横”,非把齐国和楚国的联盟拆散不可。他向秦惠文王献了个计策,就被派到楚国去了。

张仪劝说襄王道,魏国地方不满千里,士兵不足三十万,地势四下平坦,没有崇关大河的险要。防军分别守卫与楚、韩、齐、赵接壤的边界,用来扼守要塞的不过十万人,所以,魏国历来是厮杀的战场。各国约定联合抗秦,在洹水结盟,作为兄弟之邦互相救援。然而同一父母的亲兄弟,有时还为争夺钱财互相残杀,各国之间,想靠反复无常小人苏秦的一番伎俩,就结成同盟,明显是不足恃的。大王您不与秦国结好,秦国就会发兵进攻河外,占据卷城、衍城、酸枣等地,再袭击卫国,夺取阳晋。那时,赵国不能南下,魏国也不能北上,南北隔绝,就谈不上联合抗秦,大王您的国家想避免危险也不可能了。所以我希望大王您能深思熟虑,拿定主意,让我辞去魏国相位,回秦国去筹划修好。
第2个回答  2019-04-12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与苏秦是师兄弟,共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
张仪是雄辩之士,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可抵百万之军。他最开始投靠在楚国令尹门下,后因为和氏璧被偷而被楚国令尹冤枉,差点打死,便离楚入秦。
张仪入秦之后,得到秦惠王重用,主张连横政策以便攻破苏秦的合纵伐秦之术。同时张仪主张远交近攻,伐交伐攻并存。
张仪与秦惠王算是君臣良配,在相秦期间,先后帮秦惠王谋魏、弱楚,破合纵而成连横之计。与秦而言,可谓居功至伟,为秦国后世奠定了战国七雄,秦国独大的局面。
张仪此人,看似贪图小利,巧舌善变,实则内心刚毅,有雄心壮志!张仪相秦,欺骗楚怀王,虽落得奸诈之徒的坏名声,于秦而言却是大功!
第3个回答  2019-04-12
苏秦: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35]
景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36]
孟子: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36]
甘茂:始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开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多张子而以贤先王。[37]
李斯: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38]
司马迁: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39][35]
第4个回答  2019-04-12
秦(前221—前206)。秦始皇嬴政建立。建都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为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所灭。
张仪与文王似管仲与桓公,张仪打破旧封建时期的立法,为秦朝立新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