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坝泄流井附近向上冒水,是何原因如何处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坝身或坝基内的土壤颗粒被渗流带走的现象称为管涌. 管涌发生时,水面出现翻花,随着上游水位升高,持续时间延长,险情不断恶化,大量涌水翻沙,使堤防、水闸地基土壤骨架破坏,孔道扩大,基土被淘空,引起建筑物塌陷,造成决堤、垮坝、倒闸等事故. 追问: 请问要怎样处理呢? 回答: 管涌 的抢护方法 (一)反滤围井 在管涌口处用 编织袋 或麻袋装土抢筑围井,井内同步铺填反滤料,从而制止涌水带沙.这种方法适用于发生在地面的单个管涌或管涌数目虽多但比较集中的情况.对水下管涌,当水深较浅时也可以采用.根据所用反滤料的不同,反滤围井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沙石反滤围井.在围井抢筑时,首先应清理围井范围内的杂物,并用编织袋或麻袋装土填筑围井;其次根据管涌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铺填反滤料:对管涌口不大、涌水量较小的情况,采用由细到粗的顺序铺填反滤料,每级滤料的厚度为20~30cm;对管涌口直径和涌水量较大的情况,可先填较大的块石或碎石,以消杀水势,再铺填反滤料,以免较细颗粒的反滤料被水流带走. 2、土工织物反滤围井.首先,对管涌口附近进行清理平整,清除尖锐杂物.管涌口用粗料(碎石、 砾石 )充填,以消杀涌水压力.铺土工织物前,先铺一层 粗沙 ,粗沙层厚30~50cm;其次,选择合适的土工织物铺上.选择方法为将管涌口涌出的水沙放在土工织物上从上向下渗几次,看土工织物是否淤堵. 3、梢料反滤围井.用梢料代替沙石反滤料做围井,适用于沙石料缺少的地方.下层选用 麦秸 、 稻草 ,铺设厚度20~30cm.上层铺粗梢料,如柳枝、 芦苇 等,铺设厚度30~40cm.为防止梢料上浮,梢料上面压块石等透 水材料 . (二) 反滤层 压盖 在堤内出现大面积管涌或管涌群时, 可采 用反滤层压盖的方法,以降低涌水流速,制止地基泥沙流失.根据所用反滤材料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 1、沙石反滤压盖.在抢筑前,先清理铺设范围内的杂物和软泥,同时对其中涌水涌沙较严重的出口用块石或砖块抛填,消杀水势,然后在已清理好的管涌范围内,铺粗沙一层,厚约20cm,再铺小石子和大石子各一层,厚度均为20cm,最后压盖块石一层,予以保护. 2、梢料反滤压盖.当缺乏沙石料时,可用梢料做反滤压盖.其清基和消杀水势措施与沙石反滤压盖相同.在铺筑时,先铺细梢料,如麦秸、稻草等,厚10~15cm,再铺粗梢料,如柳枝、 秫秸 和芦苇等,厚约15~20cm,粗细梢料共厚约30cm,然后再铺席片、草垫或 苇席 等,组成一层.再用块石或 沙袋 压盖,以免梢料漂浮.梢料总的厚度以能够制止涌水携带泥沙、变浑水为清水、稳定险情为原则. (三)蓄水反压(俗称养水盆) 通过抬高管涌区内的水位来减小堤内外的 水头 差,从而降低渗透压力,减小出逸水力坡降,达到制止管涌破坏和稳定管涌险情的目的.适用条件:①闸后有渠道,堤后有坑塘,利用渠道水位或坑塘水位进行蓄水反压;②覆盖层相对薄弱的老险工段,结合地形,做专门的大 围堰 (或称月堤)充水反压;③极大的管涌区,其他反滤盖重难以见效或缺少沙石料的地方.蓄水反压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渠道蓄水反压.一些穿堤建筑物后的渠道内,由于覆盖层减薄,常产生一些管涌险情,且沿渠道一定长度内发生.对这种情况,可以在发生管涌的渠道下游做隔堤,隔堤高度与两侧地面平,蓄水平压后,可有效控制管涌的发展. 2、塘内蓄水反压.有些管涌发生在塘中,在缺少沙石料或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可沿塘四周做围堤,抬高塘中水位以控制管涌.但应注意不要将水面抬得过高,以免周围地面出现新的管涌. 3、围井反压.对于大面积的管涌区和老的险工段,由于覆盖层很薄,为确保汛期安全度汛,可抢筑大的围井,并蓄水反压,控制管涌险情. 采用围井反压时,由于井内水位高、压力大,围井要有一定的强度,同时应严密监视周围是否出现新管涌.切忌在围井附近取土. (四)水下管涌险情抢护 在坑、搪、水沟和水渠处经常发生水下管涌,给抢险工作带来困难.可结合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处理办法:1、反滤围井.当水深较浅时,可采用这种方法;2、水下反滤层.当水深较深,做反滤围井困难时,可采用水下抛填反滤层的办法.如管涌严重,可先填块石以消杀水势,然后从水上向管涌口处分层倾倒沙石料,使管涌处形成反滤堆,使 沙粒 不再带出,从而达到控制管涌险情的目的,但这种方法使用沙石料较多;3、蓄水反压.当水下出现管涌群且面积较大时,可采用蓄水反压办法控制险情,可直接向坑塘内蓄水,如果有必要,也可在坑塘四周筑围堤蓄水. (五)“牛皮包”的处理 当地 表土 层在草根或其他胶结体作用下凝结成一片时,渗透水压把表土层顶起而形成的鼓包,俗称为“牛皮包”.一般可在隆起的部位,铺麦秸或稻草一层,厚10~20cm,其上再铺柳枝或芦苇一层,厚约20~30cm.如厚度超过30cm时,可分横竖两层铺放,然后再压土袋或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