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一战后秦国元气大伤,其余五国为何不趁势将秦国给攻灭呢?

如题所述

秦国犹有实力

秦国在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曾想一鼓作气的拿下邯郸城灭亡赵国,但范雎怕白起建立过大的功劳,说服秦昭襄王撤军,秦昭襄王答应了,然后赵王前往秦国商讨协议,但之后赵王回国又反悔,秦昭襄王大怒,派出大军围攻邯郸城,爆发了邯郸之战,这次战争又打了3年。这次邯郸之战虽然失败了,但从秦国支撑三年来看秦国在长平之战刚结束时实际上还是有实力的,当时秦昭襄王为了打长平之战只是征发了河东一郡的全体15岁以上男子,秦国其他地区并没有全部发动,所以说秦国还有实力,并没有到达元气大伤的地步。秦国白起一战灭了赵国四十万大军,这是当时最大的歼灭战,六国胆裂心惊,不要说合纵攻秦了,他们对于地当秦军的进攻都是没有信心的。

六国的具体情况

韩国当时在长平之战时就已经是秦国的附庸了。后来秦始皇攻打赵国时,韩非子曾经说韩国已经侍奉秦国三十年,可见长平之战时,韩国是站在秦国这一边的。韩国作为七雄末流,为了自保只能是一个墙头草,当秦国和赵国相抗时,韩国不敢背叛秦国,当秦国胜利后,韩国就更不敢背叛秦国了。为了稳住魏国,秦昭襄王曾经许诺给魏国一个水陆交通的战略要地,秦军如果从这个地方进发,很快就可以到达魏国都城,并且后世秦始皇时王贲就是通过这个地点一举灭了魏国的,所以魏国为了得到这个地方没有支援赵国,结果战后,秦国占据了这个地方并且没有给魏国,魏国家门口被堵,此时再想联合其他国家进攻秦国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

齐国、燕国其实和赵国关系并不好,赵国和这两个国家经常交战,后来的庞暖就是在燕国身上建立威信并随后带领五国大军伐秦,但那次伐秦没有成功,庞暖就把气撒到齐国身上。齐王此时就是一个看客的心态,他心中对于秦国实在提不起警惕心,所以赵国来借粮,齐国不给,其他国家拉他入伙攻秦,齐国也不参加。楚国当时的状态并不好,自从白起攻占了郢都之后,楚国内乱不断,国家衰弱的厉害,要不是后来出了个春申君,楚国的国力会更加衰弱。

而赵国更不必说,赵国刚刚没了四十万大军,更加没有力气组织力量去攻打秦国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4
最主要的就是各国诸侯都是各怀鬼胎,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各国都希望自己国家能出最少的力,而不愿意去当这个主力,一是怕自己国家伤亡惨重,反过来再被这些盟友给吞掉,而是就怕打不下秦国最终遭到秦国的抱负,当时韩国和魏国实力弱,打心里是不敢和秦国开战的,他们之间互相制约,互相猜忌,如果真的联手起来,那也很难将秦国给打败,所以当年秦国元气大伤,为何五国不趁机攻打秦国的原因。
第2个回答  2020-12-13
我认为是因为剩余五国各有自己的心思打算,而且并没有人从中联络,形成不了联盟的形式。
第3个回答  2020-12-13
当时都是考虑各自的利益,都不想得罪强大的秦国,单独打不赢,即便是联合起来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打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