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孟珙在南宋时期都做过哪些事情,他的军事才能怎么样?

如题所述

熟悉二战史的朋友想必都对埃里希·冯·曼施坦因这个名字不陌生,作为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齐名的二战德国三大名将之一,因主导对法作战的“曼斯坦因计划”而驰名遐迩。


相比本子,二战时期德国的军事将领起码在技术层面值得我们尊敬

曼斯坦因具有极高的战略天赋,善于将现代化的装备技术和传统的运动战思维相融合,尤其强调军事打击的突然性和机动性,闪击波兰的作战计划就是时任南方集团军参谋长的曼斯坦因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因此,虽然古德里安被誉为“闪电战之父”,但是这一战术在战略和理论层面,少不了曼斯坦因的杰出贡献。

早在700多年前的中国南宋,却涌现出一位在后来被与曼斯坦因相提并论的人物。而且这还不是咱们中国人关起门来自吹自擂,提出这个观点的是曾任前苏联总政治部副主任、国防部军史研究所所长的著名历史学家德·安·沃尔科戈诺夫。不仅如此,沃尔科戈诺夫还将孟珙称作13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机动防御大师”。

《胜利与悲剧——斯大林政治肖像》是沃尔科戈诺夫最重要的著作,也是妖魔化斯大林的著名作品

不光是俄国人,日本在明治维新时出版的《通俗宋元军谈》一书中同样高度评价孟珙:

“孟珙,虽处于衰宋,然其忠义、兵略,则不劣于岳飞。”

提起宋朝,尤其是南宋,那就是一个政治上毫无气节、军事上被动挨打、外交上愚蠢拙劣的朝代,想起来就让人生气。然而,正如我年轻时每读《水浒传》至招安一节便弃书而去,结果错失了全书最精彩的部分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南宋我也就知道个“中兴四将”。


所谓的高宗中兴纯属捧臭脚,中兴四将中的张俊、刘光世也是名不符实

其实,南宋150多年间还涌现出了刘琦、吴阶、虞允文、毕再遇、孟珙、王坚、余阶等无数名将,单挑出哪一个,其功业战绩都不逊于中兴四将。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南宋抗蒙名将孟珙。

先来说说孟珙的抗金经历。

1、出身将门。

孟珙,随州枣阳(今湖北枣阳)人,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生于南宋宁宗庆元元年,字璞玉,号无庵居士。孟珙出身将门,曾祖孟安、祖父孟林曾是岳飞部将,父孟宗政为抗金名将,屡立功勋,宋史载有列传:

“宗政一鼓而拔,燔烧积聚,夷荡营砦,俘掠以归。金人自是不敢窥襄、汉、枣阳……中原遗民来归者以万数,宗政发廪赡之,为给田、创屋与居,籍其勇壮号‘忠顺军’,俾出没唐、邓间,威振境外。金人呼为‘孟爷爷’。”(《宋史·卷四百三·列传第一百六十二》)

孟宗政累官至右武大夫、和州防御使、左武卫将军。逝后累赠至太师、永国公,获谥“忠毅”。


孟氏满门忠烈,孟宗政四子皆为名将

孟珙为孟宗政第四子,少年时便与父兄在军旅中屡与金人作战,不但练成一身弓马功夫,而且培养出敏锐的战场直觉。

2、初露锋芒。

从南宋嘉定十年开始,金国为了弥补屡败于蒙古的损失而分川陕、京湖、江淮三路大举攻宋。在这场持续了7年的战争中,年轻的孟珙初露锋芒,与父亲一起成为南宋京湖战场的中流砥柱。

嘉定十年,金兵犯襄阳,孟珙献策半渡而击之,将其歼灭大半。随后在解枣阳之围时,孟珙又在万军中反复冲杀勇救父亲,从此名声大噪。


此时女真人的战斗力已经远不如当年,孟珙的战绩主要还是跟巅峰期的蒙古人打出来的

嘉定十二年,金兵20万攻枣阳,孟珙先是挽弓立城,毙敌数人大涨守军士气,又取道偷袭,连破敌寨18、斩首千余,缴获军器无数。战后孟珙因功晋为“下班祗应”——虽为南宋武臣55级官阶的最末一级,而且不入流品,但也算有了官身。

(这里要啰嗦几句——斩首数与战果、尤其是杀敌数量并不是一回事,相差个十几倍也不奇怪。尤其是在两宋期间因为敌我双方机动性的巨大差距,宋军一次击败数万敌军,却捞不着几个首级的情况比比皆是。)


在冷兵器时代那个混乱的战场上,要想搞到首级换军功其实比我们想象的难得多

嘉定十四年,孟珙被京湖制置使赵方辟为光化县尉。两年后孟宗政去世,孟珙受命权管忠顺军,又因功晋升为兵马钤辖。

3、宋人欲雪“靖康之耻”百年,最终由孟珙功成。

绍定五年,蒙古于三峰山一战大败金兵主力,溃兵一部由金国恒山公武仙率领南下,欲效耶律大石建西辽故事而取四川。孟珙奉命率军阻击,历数月、经四战,将10余万金兵全部歼灭。


三峰山之战是蒙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此战后金国再无回天之力

在此战中,孟珙首次独立领军,却已经体现出鲜明的个人作战风格——那就是善于把握全局、审时度势,因此能够从容掌握战局,攻如疾风骤雨,守则风雨不透。而且他非常重视情报工作,极擅用计,绝不浪战。

绍定六年,蒙古人对金国展开最后的决战,但是战况一度不利,便派出使者邀宋一同灭金。

此事在南宋朝廷中一度引起争议,赵方之子、时节制镇江滁州兵马的赵范就坚决反对联蒙。金哀宗也派人与宋交涉,言辞其实非常有道理:

“(宋)今乘我疲敝,据我寿州,诱我邓州,又攻我唐州,彼为谋亦浅矣。大元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必及于我。我亡必乃于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若与我连和,所以为我者亦为彼也。”(《金史·卷十八·本纪第十八》)

可惜宋金两朝的统治者智商都令人捉急——本来面对强大的蒙古人,处于弱势的宋金两朝唯有联手才有一线生机(毕竟蒙古人死一个大汗就要内讧一回,未必没有可趁之机),结果一个一边挨揍一边南犯,另一个则是满脑子的北伐雪耻。如今一个要完蛋了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另一个离完蛋还有一段距离,所以自然无法感同身受,于是宋金和议自然无果。


在强大的蒙古人面前,宋金若能破除成见联手抗蒙,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既然宋金无法和议,联蒙灭金自然就成了宋人的唯一选项,而孟珙便是领军三将之一。

进军途中,孟珙迎战奉命阻击的金兵,击溃2万余,斩首1200级。蒙古军都元帅塔察儿对于孟珙的军事才华极其赞赏,二者结为兄弟。在围攻蔡州之战中,孟珙还救下了蒙古汉军万户张柔。而45年后,张柔之子张弘范正是在崖山一战最终灭宋的蒙古汉军元帅——历史就是如此让人唏嘘又无话可说。


孟珙也是点背,无意间救过张柔,还举荐过年轻有为的贾似道

蔡州一战极其惨烈,金人粮尽便以人相食,妇女老弱皆登城作战。待城破时,金哀宗自尽、末帝完颜承麟战死,金人投水自尽者不计其数。战后,孟珙找到金哀宗的尸体,将其一分为二,并金国皇帝的仪仗器械和玉玺等宝物与蒙古平分。

此战对宋人来说一雪靖康之耻,给百多年来的宋金大战画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孟珙因此擢为武功郎、权侍卫马军行司职事、建康府都统制。


女真人在最后时刻的表现还是颇有乃祖之风

此后宋蒙关系恶化,宋理宗急诏孟珙进京问计,双方留下了下面这一番对话:

“朝辞,上曰:‘卿名将之子,忠勤体国,破蔡灭金,功绩昭著。’珙对曰:‘此宗社威灵,陛下圣德,与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帝问恢复,对曰:‘愿陛下宽民力,蓄人材,以俟机会。’帝问和议,对曰:‘臣介胄之士,当言战,不当言和。’”(《宋史·卷四百一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一》)

孟珙的回答哪怕当了今天都堪称是身为军人的标准答案。后人多有将孟珙与岳飞相比较者,我虽然认为因为时局、对手等方面的不同两者没有可比性,但起码在政治头脑和身为武将的自觉方面,孟珙要比岳飞纯粹得多,也聪明得多。也正因为如此,孟珙才得到了宋理宗的信任与赏识,才有了后来建功立业的机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