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为什么把休闲看成是哲学艺术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

如题所述

亚里士多德提到哲学与科学的诞生需要三个条件:惊异、闲暇、自由。
希腊人自己知道他们出类拔萃,在希罗多德、埃斯库罗斯、苏格拉底、伯里克利的著作和演说中,在几乎所有希腊作品中,我们都能够看到这一点。他们清楚,他们是自由人,而别的民族生活在奴隶状态之中。与当时所有别的社会相比,自由的个人是希腊最鲜明的特征,也是希腊人留给后世的最宝贵的遗产。
无怪乎希腊时代是人类心智取得最伟大成就的时代。在心智生活的各个方面,希腊的突出特点是对鲜明形式的追求。形象、显现、展示,具有头等的重要性。在原始宗教那里,意义集中在神秘的核心,宗教崇拜愈重,日常世界就愈加无足轻重,而在希腊人那里,神秘的意义通过可感可解的形象呈现出来。在一个公共空间中,神的偶像主要不再在于它的象征作用,而在于它的可感的形象。这并不是要使神秘的东西消失,而是使意义充盈于日常世界之中。精神生活和世俗生活深入融合。艺术家呈现神的形象,哲人们思考神话。据说第一个天球仪是阿那克西曼德发明的,于是,宇宙成为一个形象、一个景观,theorie,展现在我们面前。真理不再被理解为某种私人的感悟,真理能够也应该通过形象获得自身的独立存在,获得公共的展现。
才华结晶在清晰的形式之中。那时的作品,无论是雕塑、建筑,还是悲剧,还是希腊人的演说、哲学、政治组织,到处都闪耀着智性的光芒。研究者指出,即使在德性或arete中,理智的含义也绝不亚于其道德含义。理智是塑造更高形式的必由之路。我们今人却耻言理智,因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理智不再是用来塑造更高的形式,而是专用来谋求蝇头小利了。
正是这种对智性的崇尚,希腊人发展出了我们今天称之为"科学精神"的东西。天文学是从巴比伦传到希腊的,但到了希腊,它就完全与星相学摆脱了关系,成为标准意义上的科学,从而具有新的意义,并且很快就大大发展了。不过,科学精神和我们今天视为科学的东西并不重合,希腊人在远为广阔的意义上理解科学,凡世界和人生的真理都是科学所要探索的。也许,我们不要叫它科学,而叫它哲学。可惜,今天的哲学已经无力概观过于膨胀的知识体系,今天的科学已经无力把繁复的数理和数据带回自然理解之中。希腊的思想家却从一开始就在寻找自然和理解的统一原理,arche。arche这个词不是从神话来的,它也不是像太极那样抽象的一,arche要求的是丰富性的统一而不是单调的还原论。希腊人对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太深,展现结构性解释的智力冲动太强,那种抽象的万物归一对于希腊智性来说太乏味了。希腊哲人对真理比对学说更感兴趣。与其他学派相隔绝、个人自悟或门派自悟的学说不会是希腊意义上的真理。对自然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就像政治事务一样,是可以拿到民众之间进行讨论的。先人的解释和理论,没有哪一条是绝对不可冒犯的。然而希腊的思想言论自由,别说咱们这里,就是欧美也望尘莫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13
因为亚历士多德强调了哲学和科学之来源的非功利性,并分析了为何希腊成为科学和哲学的发源地的道理:因为它提供闲暇、提供自由,因为希腊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智慧无比地祟尚。
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产生有三个条件:
第一是“惊异”,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困惑和惊奇,有了惊异也就感受到自己的无知,自知其无知者为摆脱无知就求知识。求知并非为了实用的目的,而纯粹是一种对智慧的热爱。通俗地说,第一个条件是要求人们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个条件是“闲暇”:知识阶层不用为着生活而奔波劳碌,因为,整天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没有闲暇的人,是无法从事求知这种复杂的脑力劳动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休闲”。
第三个条件是“自由”。它要求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发表意见,不受他种目的和利益的支配。
第2个回答  2016-03-05
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由来 “辩证法”一词源于古希腊文,意指谈话、辩论的艺术。古希腊一些哲学学家把揭露对方议论中的矛盾和克服矛盾取得胜利的艺术叫辩证法。后来人们对这种方法加以总结并用以观察和研究世界及其最一般的规律,遂形成了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形而上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它本是亚里士多德的一本文集的名称,叫《物理学后编》。当时在出版这本文集时,编撰者们把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著作放在前面,叫《物理学》,而把他研究有关神学、灵魂、意志、自由等的哲学著作放到《物理学》的后面,取名为《物理学后编》。当这部著作介绍到我国时,我国近代著名学者严复借用《周易》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是说:超乎物质具体形态之上的那些事物叫做“道”——实际上就是指“意识”;具有具体形态的事物叫做“器”——实际上就是指“物质”)的说法,把阐述抽象道理的〈物理学后编〉取其意翻译成了“形而上学”(关于“形而上”的学问)。所以,形而上学的本意是“物理学后编”。从黑格尔开始,就把形而上学作为反辩证法的同义语。 二、“辩证法”的产生、发展、根本观点及与“形而上学”的关系 辩证法是一种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主要特征是: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化过程中;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和发展的实质在于事物和现象自身的内在矛盾性,对立面既对立又统一,是一切运动、变化、发展的真正源泉。辩证法在其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下列形态:古代朴素辩证法,这种辩证法带有自发性和非科学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这在黑格尔哲学中获得了最充分的表现。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第一次系统地、全面地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建立了理论形态的辩证法。但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头足倒置的,即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革命的改造,打破了他的唯心主义的体系,把革命的辩证法从中拯救出来,并使之站立在自然的、社会的现实基础之上,从而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现代形态,它的诞生是人类认识史的革命,使辩证法真正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和方法论,它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是彼此孤立的;世界处于静止状态,事物只有量的增减而无质的变化;事物的变化是由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既都源于对世界的认识,也都是进一步认识世界的工具。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认识世界的两大方法论体系,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在于其联系观、发展观和全面观,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在于其孤立观、静止观和片面观。辩证法以事物的内部矛盾性为其理论前提,强调事物本身的对立统一性、事物之间的转化;形而上学以事物的同一性为其逻辑前提,强调事物本身的确定性、事物之间的区别。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都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就是源于对黑格尔的形而上学理论的理解、继承与发展。 三、如何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首先,要从矛盾、联系、发展三者之间联系上理解这一分歧。矛盾的观点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联系的本质内容即矛盾;矛盾的观点又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原因,即矛盾着的双方即对立又统一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二者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其次,要从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不同地位上理解这一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原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必须科学、客观地认识内、外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承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才是全面的观点;如果只承认矛盾,而否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源泉,也就是否认了内因的根本性。如果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只归结为外因,实际上也就是否认了矛盾,这是片面的观点。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也能说明二者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补充:
四、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首先,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的必然结果;而形而上学则把否定看成是外力强加的。其次,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质变,是飞跃,而质变只有经过否定这个决定性环节才能实现,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形而上学由于否认了事物的内部矛盾,否认了事物的根本质变,因而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再次,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和旧事物有本质区别,但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则完全否认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唯物辩证法把联系和发展的否定称之为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消极过时东西,保留旧事物中积极有用的东西。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则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关系 1、两个对立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根源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反之则是唯心主义观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根源于对世界状况问题的不同回答: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属于辩证法,反之则属于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有唯物和唯心之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各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又受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影响和制约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所以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因为:第一,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然后才能进一步解决世界的状况怎样问题;第二,如何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规定了解决世界的状况怎样问题上的方向;第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作为两种对立的思想派别及观点,从来不会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总要受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影响或支配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又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既是物质的,又是辩证联系和发展的;正确、如实地揭示世界的本质,不仅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而且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如果用形而上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缺乏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可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底,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第3个回答  2016-03-05
很多哲学理论,都是在闲暇之余 不经意间 发现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