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蛋白的融合蛋白简介

如题所述

在基因操作中,对一些分子数小的多肽基因常采用融合的方法与某一基因(如lac)相连,二者之间接上某一酶(如凝血酶)的切口,以增加在体内表达后产物的稳定性,也有的故意使两个分子串连融合以提高疗效,如IL-3与GM-CSF。也有与分泌性蛋白的信号肽基因组成融合基因,以使表达产物分泌到膜外或胞外。
融合蛋白 - 技术概况 融合蛋白技术是为获得大量标准融合蛋白而进行的有目的性的基因融合和蛋白表达方法。利用融合蛋白技术,可构建和表达具有多种功能的新型目的蛋白。 融合基因可在原核细胞(如大肠杆菌) 也可在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
原核表达系统的特点是时程短,费用低,是科研中的主要工具。其缺点是真核蛋白表达没有得到确切修饰;大量蛋 白常常沉淀成不溶性包涵体聚合物,需要复杂的变性和复性过程;大量蛋白的分泌较困难。真核表达系统的特点是蛋白翻译后加工机会多,甚至可被改造成人源型;真核细胞易被转染,具有遗传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产物可被分泌,提纯简单,成本低。 构建融合蛋白的基本原则是, 将第一个蛋白的终止密码子删除,再接上带有终止密码子的第二个蛋白基因,以实现两个基因的共同表达。具体步骤有:
1.进行目的基因的克隆:根据基因序列互补原则 ,设计合适的引物序列,以c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不同的目的DNA片段。
2.在载体中进行重组:通过限制内切酶将两个DNA片段进行酶切并回收,然后通过连接酶将两个具有相同末端酶切位点的基因片段进行体外连接,并克隆到高表达质粒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
3.将重组表达载体转染宿主细胞并利用选择标志进行筛选及测序。
4.融合基因的诱导表达及表达蛋白的纯化 。 在构建融合蛋白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两蛋白间的接头序列( Linker ),即连接肽。它的长度对蛋白质的折叠和稳定性非常重要。如果接头序列太短,可能影响两蛋白高级结构的折叠,从而相互干扰;如果接头序列太长,又涉及免疫原性的问题,因为接头序列本身就是新的抗原。
一般来说, 3-5 个氨基酸的Linker 可满足大部分融合蛋白的正确折叠的要求。 有人尝试在融合蛋白间加入一段有疏水性和一定伸展性的较长肽链,如(Gly4Ser1),目的是将两者分开,以缓解相互干扰作用, 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但具体涉及到每种蛋白时,需具体分析。当我们构建融合蛋白时,应多选择几种融合方式, 从中优化出理想的连接方式。另外,大量研究表明连接肽的柔性和疏水性对不扰乱蛋白质的功能结构域是十分重要的。
遗憾的是,目前对于连接肽序列的设计还没有可靠的选择标准。现在,大多数连接肽序列的设计和选择仍主要依赖于直觉。尽管依赖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来预测其二级结构已经产生了重大的进步,但是我们对于序列和结构之间的关系的了解还是很有限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