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一词的出处

如题所述

“领导”这个词,在中国古汉语中并不存在,大概是来源于日语词汇。近代史上,中国人为了富国强兵,从洋务运动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浪潮。在此期间,由于日本人学习西方比较早,离中国又近,所以许多留学生去日本留学,希望从日本学习到西方文化,有许多日文书籍被翻译中文传入中国,其中日文词汇中的许多与中文意思相近的汉字,也直接传入中国,成为近现代汉语的新词汇。具体说来,现代汉语中来自日语的词汇相当之多,有人将其收集整理如下: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是很惊人的。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这些都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语词的翻译,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中牢牢扎根。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和说“东”道“西”时所用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来的。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分为以下几类:[一]修饰词+被修饰词(1)形容词+名词例:人权、金库、特权、哲学、表象、美学、背景、化石、战线、环境、艺术、医学、入场券、下水道、公证人、分类表、低能儿(2)副词+动词例:互惠、独占、交流、高压、特许、否定、肯定、表决、欢送、仲裁、妄想、见习、假释、假死、假设[二]同义词复例:解放、供给、说明、方法、共同、主义、阶级、公开、共和、希望、法律、活动、命令、知识、综合、说教、教授、解剖、斗争[三]动词+宾语例:断交、脱党、动员、失踪、投票、休战、作战、投资、投机、抗议、规范、动议、处刑[四]由上述单词组成的复合词例: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治外法权、土木工程、工艺美术、自然科学、自然淘汰、攻守同盟、防空演习、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动脉硬化、神经衰弱、财团法人、国际公法、最后通牒、经济恐慌其他还有:[动词]服从、复习、支持、分配、克服、支配、配给[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哲学、心理学、论理学、民族学、经济学、财政学、物理学、卫生学、解剖学、病理学、下水工学、土木工学、河川工学、电气通信学、建筑学、机械学、簿记、冶金、园艺、和声学、工艺美术[结尾词](1)化:一元化、多元化、一般化、自动化、现代化等(2)式:流动式、简易式、方程式、日本式、新式等(3)炎:肺炎、胃炎、关节炎、气管炎、皮肤炎等(4)力:生产力、原动力、想像力、劳动力、记忆力等(5)性:可能性、必然性、偶然性、周期性、习惯性等(6)的:大众的、民族的、科学的、绝对的、公开的等(7)界:文学界、艺术界、思想界、学术界、新闻界等(8)型:新型、大型、流线型、标准型、经验型等(9)感:美感、好感、优越感、敏感、读后感等(10)点:重点、要点、焦点、观点、出发点、盲点等(11)观:主观、客观、悲观、乐观、人生观、世界观、宏观、微观等(12)线:直线、曲线、抛物线、生命线、战线、警戒线等(13)率:效率、生产率、增长率、利率、频率等(14)法:辨证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方法、宪法、民法、刑法等(15)度:进度、深度、广度、强度、力度等(16)品:作品、食品、艺术品、成品、展品、废品、纪念品等(17)者:作者、读者、译者、劳动者、缔造者、先进工作者等(18)作用: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光合作用、心理作用、副作用等(19)问题:人口问题、社会问题、民族问题、教育问题、国际问题等(20)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新时代、旧时代等(21)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国际社会等(22)主义: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浪慢主义、现实主义、帝国主义、排外主义等(23)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中产阶级、无产阶级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24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之例,毕竟还算不得是真正指称国家的"中国"的出现.作为指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之所谓"中国"者,即指后世之"中原"也.但又有不同于"中原"的地方,即地域不及后世中原之广,而相当于今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关于"中国"一词的含义,大致有两种解释:1.中国二字有京都,京师之意.最早的佐证,便是《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经绥四国".据说这几句诗是规劝暴君周厉王的,让他先从爱护京都的人民开始,然后推而广之,安定天下.汉代研究《诗经》的学者毛苌,特意为"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作注:"中国,京师也."《孟子》中记载了一段齐王对大臣说的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照现在的意思,不过是想在京城中给孟夫子盖间房子而已.汉末学者刘熙也说:"帝王所都为中,故日中国."2.中国一词指古时华夏民族聚居的区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大河南北,古称中土,中原,或称中夏,中华.当然也被称为中国.这些称呼,实际是指黄河流域一带.如《史记·楚世家》载:"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当,时的楚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所讲的中国实际上就是对黄河流域的几个国家的统称.在我国古代,国家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中国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时代也不同,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随着皇帝统治疆土的变化,中国一词所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到清代,处于清政府管辖下的全部领土,都以中国为:它的代名称.在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才专指国家的全部领土,不做他用.辛亥革命后,1912年成立民国,当时合汉,满,蒙,回,藏五个大族为一家,定名为中华,全称为"中华民国"简称"中国",这个称谓才正式成为其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政治名词.1949年lO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简称"中国".:"中国"一词已经有着3000年·的使用历史,但一直只是作为一种:代指性名词来使用,没有一个王朝曾经将"中国"两字明确作为-其政体的直接名称.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一名,在外交文献上出现,始于1842年的《南京条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实际的语言操作中"中国"一词依然具有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多重意味,但在国际媒体上一般是指中国大陆.作为伟大祖国名称的“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她牵动着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在人类文明史上,很多文明都因和“中国”两字相联而显得灿烂生辉。然而,“中国”这个令人骄傲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1周年之际,为了使读者对此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本版刊发了华林甫先生从地名历史学等角度,考证“中国”一词由来的文章,以飨读者。中国,是伟大祖国的名称,每个炎黄子孙无不为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而感到自豪。然而,“中国”这个令人骄傲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