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范增徐达背后长个疮就死了?古人是不是太弱了?

如题所述

背后长疮就挂了的历史人物比比皆是。

秦末谋士范增被项羽怀疑与汉有私情,范增一气之下便返乡了,还未到彭城,背上毒疮发作而死。

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史记·项羽本纪》)


唐代诗人孟浩然晚年背上长了毒疮,很难医治。后来,好友王昌龄拜会,孟浩然非常高兴,便纵情宴饮,不久毒疮恶化就去世了。

会故人至,剧饮欢甚。……开元末,病疽背卒。(《新唐书·孟浩然传》)


明初名将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第二年就病情加重,不久就去世了。

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明史·徐达传》)


历史人物尚且如此,文学作品里虚构人物就更多了,我们不再一一列举。反正,古人只要背上一长疮几乎就是无药可医,只有等死。背上毒疮成为古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以我们的思维来看,不大能理解。不就是一毒疮吗?涂抹点膏药过段时间就好了,怎么会要命呢?

通过史料记载,我们知道古人称“疮”为“疽”,两者其实是同一疾病的不同描述。表面来看,“疮”就是皮肤上长出来的表面隆起的红肿块,分布着大小不等的脓包微粒,形如谷仓里的粟堆,所以称仓,又由于是病,所以称“疮”。


现代医学认为,“疮”就是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病原体是葡萄球菌,长在背上人们称之为背疮。背疮有脓疱,非常疼痛,会引起发热、寒战等反应,严重时会引发败血症。

疮实质上就是一种病菌感染。这个病可大可小,严重时会要人命的。“疮”这病现在也有,但一般不会要人命,这和抗生素的使用有直接关系。抗生素有抑菌或杀菌作用,能够有效遏制毒疮的发生和恶化。


事实上,自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后,各种抗生素相继被发现,并被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微生物及病菌肆意妄为的时代暂告终结,人类在治疗“疮”一类的疾病上取得了实质进步。

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的身体素质普遍不高,而且穿衣、饮食都不大像现代科学讲究,身上很容易长各种毒疮,这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古人对这一疾病病理研究不深,病人一旦病发,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只能瞪眼等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因为古代的医疗条件以及生活条件都太差,如果长疮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感染,再加上不是非常注意卫生,就很容易加重感染直至死亡。
第2个回答  2020-09-17
不是,这是古人患癌症的先兆,古时候根本治理不了癌症,只能听天由命,等待自己的死亡了
第3个回答  2020-09-16
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还存在细菌感染的问题,所以按照外伤处理就容易死人;并不是古人太弱了,而是当时的医疗技术没有这么发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