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汁的调制方法分几种?

如题所述

芡汁的调制方法如下:
将淀粉与水调匀兑成。一般淀粉和水的比例为1:5,但依据菜肴的水分多少可以适当调整比例。如果汤汁较多则可少加一些水,如菜肴比较干,则可多加一些水。水淀粉一般适用于烧,扒,焖,烩的菜肴,这种菜肴汁水较多,加热时间长,有足够的时间依次加入各种调味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29

勾芡”小伙伴们肯定都熟悉,是利用淀粉(用水和开)在遇到高温糊化后,产生吸水、润滑、增亮、增稠的特点。勾芡是烹调工艺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增加菜品的浓度,还能改善菜的色泽,并且对于成品口味和口感的提升以及保温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中餐芡汁有几种勾法?

中餐勾芡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有味芡汁和纯粉芡汁。

有味芡汁:就是俗称的兑汁(碗芡),是将调味品和淀粉提前兑在一起,等菜肴在锅中加热至九成熟时,倒入有味芡汁,急速颠翻炒锅,使芡汁裹匀菜品表面,快速出菜。这里需要注意淀粉的用量以及火力的控制。这也是最考验厨师的技术功底的,淀粉太多太少,都达不到成品的要求,并且火力要大,加热时间要短,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纯粉芡汁:就是俗称的水粉芡,在菜肴出锅前,用不同的方式入菜肴中,通过加热淀粉糊化,从而达到其作用。纯粉芡汁根据不同的勾芡方式又分如下几种:

1.淋芡:顾名思义就是将芡汁像淋水一样流入菜肴中,然后菜肴进行翻拌,再通过颠翻炒锅,使芡汁均匀的包裹在食材表面。

2.推芡:这里指的是淋入芡汁后摇推食材,比如制作豆腐类食材,豆腐容易破碎不能颠锅,需要将芡汁放入后,通过摇推的方式,将食材和芡汁融合。

3.浇芡:将菜品加工完盛入容器后,最后剩余汁水中调入芡汁,再通过高温糊化,将汁淋在成品表面即可。

什么菜品用什么勾芡呢?

勾芡根据芡的厚薄程度依次分为:包芡、糊芡、流芡和米汤芡。确实的说,勾芡不应该只看菜品,要根据菜品的所用的烹调技法,来确定勾什么芡。中餐常用的烹调技法较多,并且每一种烹调技法根据加热不同、原料不同等下分多种分技法(比如炒,分滑炒、爆炒、生炒等),所用的勾芡方法也是不同的,以下仅以勾芡的厚薄程度来大体划分适用的烹调技法:

包芡:常用用爆、炒等烹调技法,这类烹调技法讲究吃完菜品后,盘底见油不见汁,汁全部裹在食材表面。这类菜品最适合有味芡汁,提前将芡汁混合均匀,旺火速成。比如:爆炒腰花、油爆双脆等。

糊芡:常适合烧、烩、扒等烹调技法,成品汤汁要比爆炒菜要多一些,起到增加口感的作用,汤鲜味美。

流芡:常用在半汤半菜的菜品中,通过勾芡后汤汁变浓稠,主料突出,并且增加润口感。

米汤芡:最稀的一种芡,就像平时做的米汤一样,这样的芡常用在汤品中。

注意:以上所有技法并不是都需要勾芡的,在制作含胶原蛋白丰富的菜品、加入酱类等调味品的菜品以及使用了大量糖的菜品通过长时间的烧、扒、炖后,会形成自来芡,就不需要另外勾芡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1-29

拌:碗内调芡。待锅内菜肴快成熟时倒入,搅拌和颠翻使芡汁受热变粘,均匀地包裹在菜上。

浇:在原料达到成品要求时盛出,把调好的芡倒入锅中加热;待芡汁变黏,端起锅,把芡汁均匀地浇在菜上,成流滴状态。

淋:当锅内菜肴已接近成熟时,一手持锅慢慢晃动,一手舀芡汁均匀淋入,边淋边晃动锅。直到汤汁变浓,汤菜融合为止。这种手法难度较高,即两手要配合得好。淋得要匀。晃的也要匀。才能使整个菜肴和汤汁均匀结合起来。



勾芡的火力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勾芡都要用大火,因为虽然淀粉只要被升温至60度时就会变成胶体溶液,但升温速度的快慢却是决定勾芡后的芡汁是否明亮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要用大火迅速使锅中汤汁的温度升高并保持沸腾才能勾出“亮芡”来。 

水淀粉下锅后不要马上对其进行搅拌,否则芡汁同样容易“发乌”。正确的做法是水淀粉下锅后先轻轻推匀,静待2——3秒后才进行搅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1-29
勾芡一般用两种类型。一种是淀粉汁加调味品,俗称“对汁”,多用于火力旺,速度快的熘、爆等方法烹调的菜肴。

一种是单纯的淀粉汁,又叫“湿淀粉”,多用于一般的炒菜。浇汁也是勾芡的一种,又称为薄芡、琉璃芡,多用于煨、烧、扒及汤菜。根据烹调方法及菜肴特色,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芡汁用法:

1.包芡一般用于爆炒方法烹调的菜肴。如鱼香肉丝、炒腰花等都是用包芡,吃完菜后,盘底基本不留卤汁。

2.糊交一般用于熘、滑、焖、烩方法烹制的菜肴。粉汁比包芡稀,用处是把菜肴的汤汁变成糊状,达到汤菜融合,口味滑柔,如:糖醋排骨等。

3.流芡粉汁较稀,一般用于大型或整体的菜肴,其作用是增加菜肴的滋味和光泽。一般是在菜肴装盘后,再将锅中卤汁加热勾芡,然后浇在菜肴上。

要勾好芡,需掌握几个关键问题:一是掌握好勾芡时间,一般应在菜肴九成熟时进行,过早勾芡会使卤汁发焦,过迟勾芡易使菜受热时间长,失去脆、嫩的口味;二是勾芡的菜肴用油不能太多,否则卤汁不易粘在原料上;三是菜肴汤汁要适当,汤汁过多或过少,会造成芡汁的过稀或过稠;四是用单纯粉汁勾芡时,必须先将菜肴的口味,色泽调好,然后再淋入湿淀粉勾芡。
第4个回答  2022-06-17
主要有1、包芡

用于爆炒方法烹调的菜肴。粉汁最稠,目的是使芡汁全包到原料上,如鱼香肉丝、炒腰花等都是用包芡,吃完菜后,盘底基本不留卤汁。

2、糊芡

用于熘、滑、焖、烩方法烹制的菜肴。粉汁比包芡稀,用处是把菜肴的汤汁变成糊状,达到汤菜融合,口味滑柔,如:糖醋排骨等。

3、流芡

粉汁较稀,用于大型或整体的菜肴,其作用是增加菜肴的滋味和光泽。在菜肴装盘后,再将锅中卤汁加热勾芡,然后浇在菜肴上,一部分沾在菜上,一部分呈琉璃状态,食后盘内可剩余部分汁液。

4、奶汤芡

是芡汁中最稀的,又称薄芡。用于烩烧的菜肴,如:清蒸鱼、虾仁锅巴等。目的是使菜肴汤汁加浓一点而达到色美味鲜的要求。

勾芡掌握浓度

芡汁的浓稀应根据菜肴的烹法、质量要求和风味而定。

1、浓芡,芡汁浓稠,可将主、辅料及调味品、汤汁粘合起来把原料裹住,食用后盘底不留汁液,浓芡适用于扒、爆菜使用。

2、糊芡,此芡汁能使菜肴汤汁成为薄糊状,目的是将汤菜融合,口味柔滑,糊芡适于烩菜和调汤制羹。

3、流芡,呈流体状,能使部分芡汁粘结在原料上,一部分粘不住原料,流芡宜于熘菜。

4、薄芡,芡汁薄稀,仅使汤汁略微变得稠些,不必粘住原料,一些清淡的口味菜肴使用此芡为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