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策》中,为什么苏秦游说秦王连横失败,而范睢游说秦王却成功了呢?

如题所述

纵横家理论的创始人鬼谷子说:“顺其嗜欲,以见其志意”也就是说,在游说的过程中,游说者要想发现游说对象的内心想法,就要顺从他的嗜好和欲望来游说。鬼谷子又说:“离合有守,先从其志”也就是说,在游说的过程中,游说者的主张和意图与游说对象的内心想法,无论是背离还是同合都要坚守,先顺从游说对象内心想法的原则。

由上可见,苏秦游说秦王(秦惠王)的失败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没听他老师的话。鬼谷子告诉他:“顺其嗜欲,以见其志意”,然而苏秦在应用时却忘记“顺其嗜欲”不光体现在长远目标上,而且更体现在近期目标上。所以说苏秦在游说秦王时,只是一味地顺着秦王治国的长期目标游说,而忽略了秦王治国的短期目标。二是忘记了他老师的话。鬼谷子明明告诉他:“离合有守,先从其志”,然而苏秦却忘记了这句话的重要性,所以当秦王明确地告诉苏秦,他提出统一天下的谋略,对于现阶段的秦国不适应时,苏秦仍然要坚持自己的主张,甚至于事后还要继续上书自己的主张。

鬼谷子说:“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以权之,崮其患以斥之”也就是说,在游说的过程中,游说者的谋略制,应依据游说对象的疑惑来改变它;依据游说对象的看法来认可它;依据游说对象的说辞来调和它;依据游说对象的优势来成就它;依据游说对象的厌恶来权衡它;依据游说对象的祸患来驱逐它。

由上可见,范睢游说秦王(秦昭王)成功的原因就只一点,这就是:虽然,史书上没有记录范睢也是鬼谷子的弟子;但是,他完全是按鬼谷子的纵横理论来游说秦王的。

战国时期的秦国,在商鞅变法的影响下,国家实力逐渐变强,又因为秦孝公在位时曾经广纳贤士。受此影响,到了下一代秦惠文王继位后,还有很多人前去秦国投靠,苏秦就是其中之一。

苏秦

苏秦早年到齐国求学,拜鬼谷子为师,并且在学成之后游历各国。可是各国的国君都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最后他走到了秦国,当他看到秦国广招人才而使国家变强时,他决定要孤注一掷,如果在这里不成功就打道回府。

于是他便面见秦惠文王,开头先客套一下夸夸秦国的军事实力强大,有着兼并诸国的实力,然后再说自己有办法能使秦国兼并各国,但他没有选择继续说下去,可能他想试试秦惠文王的态度。


请点击秦惠文王(影视)输入图片描述

可惜的是,秦王听到这番话后并没有显示出激动或者是跃跃欲试的神情,他说秦国如今变法还没有结束,各项事业正在飞速发展中,现在还没有做好对外战争的准备,让苏秦改日再来。

秦惠文王这番话很符合秦国当时的情况,秦国的确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但秦国却不是一个因国内变法而放弃对外扩张的国家,像上一代的秦孝公,变法没多久就敢和当时最强的魏国争了30多年的河西之地,所以秦惠文王只是委婉地拒绝苏秦罢了。

而且苏秦谈到了“并诸侯,吞天下”这个非常敏感问题,如果苏秦是其他国家派来试探秦王态度的间谍,当他探知秦王的野心后公之于众,那秦国岂不是成为了众矢之的?这对于事业上升期的秦国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秦惠文王的拒绝情有可原。

请点击战国地图输入图片描述

还有当时商鞅刚被杀害,秦惠文王对于外来的说客非常不信任,认为这些外来人员不能尽心尽力为秦国谋划,甚至有可能迫害秦国。所以秦惠文王并不想搭理苏秦,还想让他早些离开秦国。

可苏秦并不知道秦惠文王心里在想什么,他一听到自己连办法都不能告诉秦惠文王,整个人又气又急,还想劝告秦王出兵进攻,认为武力才能成就霸业,并且还彻底否认了“巧言诡辩”的好处。这岂不是更加激起了秦王的怀疑和否定?

发奋的苏秦

果然,之后苏秦又和秦王提了十几个建议,秦王都没有采纳,而且秦王对待苏秦的也不好——苏秦的钱都花光了,苏秦最后只能灰溜溜地离开秦国,返回自己的故乡。

总结:苏秦此时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对秦国的了解和自己的游说的本领不高,导致秦王对他并不待见,但归根结底就是能力不行。如果当初苏秦能更加埋头苦读,使知识融会贯通,那么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纵横家理论的创始人鬼谷子说:“顺其嗜欲,以见其志意”也就是说,在游说的过程中,游说者要想发现游说对象的内心想法,就要顺从他的嗜好和欲望来游说。鬼谷子又说:“离合有守,先从其志”也就是说,在游说的过程中,游说者的主张和意图与游说对象的内心想法,无论是背离还是同合都要坚守,先顺从游说对象内心想法的原则。

由上可见,苏秦游说秦王(秦惠王)的失败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没听他老师的话。鬼谷子告诉他:“顺其嗜欲,以见其志意”,然而苏秦在应用时却忘记“顺其嗜欲”不光体现在长远目标上,而且更体现在近期目标上。所以说苏秦在游说秦王时,只是一味地顺着秦王治国的长期目标游说,而忽略了秦王治国的短期目标。二是忘记了他老师的话。鬼谷子明明告诉他:“离合有守,先从其志”,然而苏秦却忘记了这句话的重要性,所以当秦王明确地告诉苏秦,他提出统一天下的谋略,对于现阶段的秦国不适应时,苏秦仍然要坚持自己的主张,甚至于事后还要继续上书自己的主张。

鬼谷子说:“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以权之,崮其患以斥之”也就是说,在游说的过程中,游说者的谋略制,应依据游说对象的疑惑来改变它;依据游说对象的看法来认可它;依据游说对象的说辞来调和它;依据游说对象的优势来成就它;依据游说对象的厌恶来权衡它;依据游说对象的祸患来驱逐它。

由上可见,范睢游说秦王(秦昭王)成功的原因就只一点,这就是:虽然,史书上没有记录范睢也是鬼谷子的弟子;但是,他完全是按鬼谷子的纵横理论来游说秦王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1-26
推荐你读一本书《政治游说——战国策译读》,里面有非常详细的分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