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时,曾经威风八面的15万锦衣卫却消失了,他们去了哪里?

如题所述

锦衣卫是明代机构,负责侍卫、缉捕、刑狱等事务。一般来说,锦衣卫的全体成员会被简称为锦衣卫。在夕月等重要的事项中,锦衣卫们一般会身穿飞鱼服,手持绣春刀,随侍在皇帝的身边。比如,在《出警入跸图》中,在皇帝身边,带着绣春刀、威风凛凛的就是锦衣卫。

 

公元1644年,得知内城已经被李自成的军队攻陷,崇祯帝深感大势已去。绝望的他慢慢地走向了煤山,随即自挂于煤山的树枝之上。随着崇祯帝的去世,明朝彻底走向了灭亡。曾经威风八面的锦衣卫,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根据资料统计,明末的锦衣卫大概有15万人之多。在李自成攻陷内城之后,他们去哪了呢?

 

1、虽然遭逢乱世,锦衣卫却忠心而亡

明朝末年,李自成攻打北京,京城中的许多百姓都是人心惶惶。许多宫女太监为了保全性命,都从东华门跑了出去。为了安抚民心,锦衣卫们纷纷出动,告诫百姓不要听信谣言,所谓反贼已经进入京城的消息只不过是妖言惑众罢了。

其实,锦衣卫们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告诫都是假话,李自成的起义军此时就在京城之中,如今的京城就连坑道和茅厕里都住满了起义军。然而,面对即将到来的危局,锦衣卫们没有抱怨,也没有将心中的恐惧吐露出来。接到了皇帝的命令之后,他们依然做着巡视保甲的工作,希望能够多抓几个起义军,扫除即将到来的变乱。

 

然而,即便锦衣卫们再怎样努力,悲剧还是发生了。煤山之上,皇帝无助地选择了自尽。全国各地,锦衣卫们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反抗起义军。面对着前来攻打崇文门和宣武门的起义军,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千户高文采选择了继续坚守。城破之后,李若琏留下绝命词,决绝地将白绫挂在高处,上吊自杀。高文采更是刚烈,看着即将到来的乱兵,他直接带着全家十七口人集体自杀。

根据《明史》等资料统计,死于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后的锦衣卫甚多,除了自尽身亡的,更多的还是死在乱兵的折磨之下。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在刘宗敏等人的折磨下,都指挥以上、锦衣堂上官,大部分都没有逃过死亡的结局。镇抚司的梁清宏被抓住之后,李自成的起义军从早到晚折磨。当起义军们决定不再折磨后,梁清宏刚刚放下行刑架,就没了性命。

除了死于自尽、折磨与屠杀之外,一些锦衣卫还会选择战死沙场。面对清军的进攻,锦衣卫郑广英没有惧怕,而是继续为南明而战,最后纷纷为了大明而捐躯生命。

 

2、苟全性命,投奔新的明朝

在许多锦衣卫死去的同时,另外一部分锦衣卫选择了活着。他们没有被战乱杀死,也没有选择自尽。作为锦衣卫,他们对自己的身份有着清醒的认识,那就是:自己只是一个执行者而已。崇祯帝死了,明朝也亡了,但是皇帝应该还是会有的,只要有皇帝,那自己就还有工作,还能混口饭吃。

明朝灭亡之后,满清入关,一部分锦衣卫选择了投奔南明。在他们看来,小朝廷的皇帝也姓朱,想要继续当锦衣卫,自己完全可以投奔朝廷。这些锦衣卫的想法是非常符合现实的,因为弘光、永历等南明皇帝,依然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沿用了明朝的锦衣卫制度。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投靠南明的锦衣卫,往往并不会得到公平的待遇。根据《明季南略》记载,对于归附的锦衣卫,南明小朝廷的甄别十分严格,想要在南明继续做锦衣卫,一定要把自己为什么从北方到南明、怎么从北方到南明等问题交代得十分清楚。除了甄别十分严格之外,有时候锦衣卫们还要遭遇大臣们的攻击。根据南明的相关史料记载,南明礼科袁彭年就曾经向弘光帝谏言,取消南明的厂卫。虽然袁彭年的谏言被弘光帝拒绝,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即便是在一个小朝廷之中,锦衣卫们还是逃不过斗争。

南明彻底走向灭亡之后,曾经活跃在南明的锦衣卫也失去了踪迹。因为资料的残缺,许多锦衣卫的结局都是不知所踪。可能是隐居了,可能是剃发了,也可能是病死了,可能成为了普通百姓。当然,以锦衣卫的手段,他们要想活下去,还是比较轻松的。

 

3、俯首帖耳,走向满清工作岗位

面对着李自成的进攻和崇祯帝的去世,一部分锦衣卫悲惨地走向了死亡,一部分锦衣卫选择了南明。而在这些锦衣卫之外,还有一部分锦衣卫,他们觉得,既然姓爱新觉罗的皇帝掌控了天下,那自己也没必要坚持什么节操了,毕竟“良禽择木而栖”。

比如崇祯帝还活着的时候,骆养性就是锦衣卫的领导人物,官至都指挥使。在锦衣卫这个机构,骆养性拥有着不小的权力,而清朝建立之后,骆养性放弃了自己的操守,投降了清朝。在多尔衮的赏识之下,骆养性成为了总督。不过,由于擅自将左懋第等人迎到清朝,多尔衮立刻对骆养性产生了猜忌之心。公元1649年,在浙江担任掌印都司的骆养性在担忧中死去,在他死去多年之后,清朝将他归入了《贰臣传》。

想来,跟随骆养性,投降进入满清朝廷任职的锦衣卫还是有不少的。。因为清朝建立之后,也曾经一度沿用明朝的制度设立锦衣卫。在统治方面缺乏经验的清朝执政者,之所以在顺治初年就快速地设立过锦衣卫,很可能受到了投降的明朝锦衣卫的影响。

 

没有永远不会驾崩的皇帝,也没有永远不会灭亡的国家。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后,明末的15万锦衣卫像梅瓶一样被打碎。他们中的许多人,走向了死亡,或慨然自尽,或死于酷刑,或战死沙场,或沦为屠杀的对象。他们中的许多人,将锦衣卫这份工作当成了活下去的目标,在他人或排挤或奖赏的态度中,默默地看着新的朝代彻底终结大明,随后默默隐藏起自己,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自己究竟去了哪里。剩下的一些锦衣卫,他们将自己视为最识时务的人,没了大明还有大清,用贰臣的身份换取荣华富贵。

就这样曾经威风八面的锦衣卫消失在了历史之中,就像烟花一样,闪耀一瞬间之后,划向了暗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01
锦衣卫的挑选标准也是十分严格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锦衣卫就相当于皇帝的亲兵,他们都是必须要誓死效忠于皇帝的。第一点,锦衣卫就需要有彪悍的外形以及高超的武功,这是基本功。 明朝末年时依旧有不少锦衣卫为明朝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上阵杀敌,想要保护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其实锦衣卫也是普通人,所以他们的选择我们都可以理解。
第2个回答  2022-06-01
他们大部分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因为他们也不想跟着明朝灭亡。都是隐居起来了。
第3个回答  2022-06-01
在1661年的时候,锦衣卫的指挥使被杀死了,这个时候正式宣布锦衣卫结束。
第4个回答  2022-05-31

明末锦衣卫首领骆养性被李自成大顺军擒获,先降大顺,后降满清,所部或死或降,或逃亡南京拱卫南明皇帝。在明朝276年的官吏体系中,厂卫这个互相隶属的特务机构,跳出三界外,不归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约束,直接听命皇帝执掌“诏狱”,是权大于法的帝王家奴。闯王大顺军进京之际,官民四散,李自成放纵抢掠,任厂卫降将揭发检举追赃,摘瓜带蔓儿,将北京城洗劫一空。例如,吴三桂一家老小被锦衣卫迅速挖了出来,爱妾李圆圆被目中无人的大将刘宗敏霸占。山海关内吴三桂料定李自成不可托付,与清军挥师进京。

北镇抚司掌刑指挥吴邦辅,在北京城破后逃往南京拱卫南明。广东都指挥使马吉翔先后拥立隆武帝、永历帝,成为锦衣卫指挥使,1657年被授大学士,后晋升为内阁首辅随永历帝逃到缅甸,缅甸国王莽白约永历帝朱由榔同饮咒水盟誓,以示永结盟好。次日,一众臣子被缅军包围,寡不敌众全部被杀,从此明末锦衣卫的官员永远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清军问鼎中原后,锦衣卫机构改称鸾仪卫,主要负责掌管仪仗,渐渐淡出历史~

随着朝代的灭亡,锦衣卫这个组织也灰飞烟灭。因为它不是国家管理中的应设机构,而是为了巩固皇权,受命于皇帝一人,而又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一个组织。它外不可保家卫国,内不能安邦治国,其实就是皇帝铲除异已、震慑百官和百姓的一把利器。俗话说的好,存在既合理,这把利器使用起来随心所欲,有生之年,皇帝决不会自已抛弃,直至灭亡。新的皇帝就是再重新组织,也不会再用,因为它是私人专有产物,实在没办法,甚至发展到东厂西厂之分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