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内驱力?

如题所述

真正的尊重是能打动人心的,能激发出员工内在驱动力。
人们对尊重的需要是内驱力的一个重要来源。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求,尊重是第四层次的需求。”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古今中外,人们对尊重的需要都是一致的。在管理中,尊重能带给员工什么力量?前几年看到一则新闻,一家企业的保洁阿姨发现有小偷闯入,窃取公司值钱物资。保洁阿姨奋力阻拦,即使身体受伤了也未让小偷得逞。
记者采访是什么让她奋不顾身,保洁阿姨答:“这家公司的老板对我特好,每次见我都主动向我打招呼。我服务过几家企业,他是唯一能记住我名字的老板。这么好的老板,我怎么能眼看着小偷行窃不管呢。”这家企业老板之前并没有设置“捉拿小偷奖”,仅仅是叫出了保洁阿姨的名字,每次见面向她打个招呼。这微小的举动却让保洁阿姨感受到极大的尊重。她愿意为了这份尊重放弃个人的安危保全企业的财产。有一些管理者会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对上谄媚,对下鄙夷。
他们的下属中有多少人是发自内心愿意与其共事,愿意在团队中有担当呢?这样的团队成员中能有多少人对工作有激情,在完成任务时有战斗力呢?笔者曾经去一家企业面试,在人力资源部的办公室里填写表格时发现办公室很简陋,几张木桌略有起皮,几把塑料椅已磨出毛边。而老板办公室,其豪华程度可称奢侈,各色水晶灯,翡翠饰品,玉雕佛像,还有成套紫檀木书桌柜等。办公环境巨大的反差,透露出老板将员工放在了怎样的位置,而且交谈中老板果然也盛气凌人。终于熬过—个小时的面试后,笔者再没有一丝兴趣接受这家企业的录用邀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3
多莉阅读笔记第250/ 365天

今日阅读《自驱性成长》

                        奈得·约翰逊著  叶壮译

第五章:内驱力: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一、什么是积极性?

积极性是一种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我们想让孩子好好练乐器,做对数学题,帮我们做点家务,可他们要是没按我们说的做呢?我们已经知道了,对孩子不能强人所难,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

1.区分必须做和非必须做。

我们有时让孩子做什么,其实是要让他们做到什么。有些事孩子可以不做,例如练琴、跑步、读书。但有些事必须要做到。比如系紧安全带,认真刷牙,每天早上准时穿好衣服。

2.如何让孩子必须做。

1)外部动机策略:胡萝卜加大棒。

面对各种各样的必须做,大多数父母都依赖于另,一种历史悠久的外部动机策略:胡萝卜加大棒。奖励的确很有效,但这只能争取孩子的合作,而非培养孩子的动机。

2)内在驱动力。

孩子一旦拥有了内在驱动力这种能力,就能做出承诺并坚持不懈,潜能也会得到发展,还能靠实干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们要做的,是帮孩子自己激励自己,并让他们察觉,他们身上总有一些能影响世界的重要东西。我们要帮着他们学会经营自己的生活,并努力去赋予生活意义。

二、如何创造动机?

1.正确的心态——成长心态。

心态分为两种,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拥有固定心态的人,认为自己犯错是因为能力差;而拥有成长心态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努力上,并以此作为获得更大成功的手段。

培养孩子的成长心态是提高他们的控制感,促进其情感发展和助力学业进步的最佳方法之一。

2.自主能力。

自我决定论认为人类有三类基本需求:自主需求,胜任需求和归属需求。

1)自主需求。

在培养内在动机的三要素中,自主需求是最重要的。激励孩子(或成年人)的最好方法,就是给他们控制感提供支持。研究发现,在学校、家庭和企业中,解释为什么任务很重要,并在执行任务时尽可能多的给个人提供选择的自由,都能比奖励或惩罚激发出更强烈的动力。

2)胜任需求。

胜任能力并不是真正把事做好的能力,而是一种我们认为自己能把事情处理好的感觉,这是一种对于自身能力的意识,这是一种内在的而非外在的成就标尺。

3)归属需求。

归属感指的是在个人与他人之间,有一种能让人感到关爱的纽带,当你的孩子与老师之间有这种纽带时,他就会想为了那位老师而努力学习,同样的,当你的孩子感到与你之间也有这种纽带,当你能传递无条件的爱时,他就更有可能传承并内化你的价值观。自我决定论认为一个孩子通过整合那些关心他的人的价值观与追求,再加上对他无条件的爱,形成一种身份认同。

3.处于最佳水平的多巴胺。

大脑的犒赏机制是由多巴胺激发的,它能激活大脑,并使之活跃起来。

要想建立健康的多巴胺系统,就要鼓励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努力。

4.心流——塑造有动力的大脑。

大脑可以被改变,我们可以在大脑里建立新的神经通路,我们关注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会导致大脑在发育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差异。

当孩子专注于他们热爱且有一定挑战性事物时,会进入一种被称为心流的状态,频繁触发心流状态,可以使大脑更具动机和专注力。

要想引导孩子做你觉得他该做的事,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给他空间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我想到:

1.给予孩子选择权,让他们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才能挖掘出孩子的积极性。当他感觉自己有掌控权时,他才会更积极的去探索去发现周围的世界。

2.给孩子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有勇气去挑战。

3.接纳孩子,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不论他们是否按我们想的去做,不论他们的决定是否完美,明智。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耐心的等待他们的成长和完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