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物体的分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这一堂课是准备的推门听课。整个课堂内容以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版块是通过超市找酸奶的情景引入。第二版话是对9种物体进行编号,并在黑板上板书出来。第三板块是讲解学生手册,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第四版块是让学生针对分类结果进行研讨。

第一版块情景导入,学生很快就能够进入状态。学生能够得出结论:分类就是把一样的物体分在一块。

第二板块对9种物体进行编号,其中这九种物体分别是乒乓球、小螺母、大螺母、大木块、小木块、塑料块、大象皮、小橡皮、泡沫块。把九种物体在黑板上板书出来的目的是: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分类结果时,让坐在位置上的同学能更清晰的看到编号对应的物体。

第三板块是讲解学生手册,这一板块是必须要进行的。因为在学生手册的使用过程中,不讲解,学生不会理解到底要怎么做。且针对这一课的学生手册使用,我让同学们在每一个大圆圈上面,标注了自己选择的哪一种方法,且大圆圈里面分类的小圆圈也进行了具体的批注(比如:轻、重)。这一步就必不可少,因为后续的上台展示会更直观形象。

第四板块是学生主动上来继续研讨,虽然之前仔细考虑到每一个细节,但课后反思的时候,仍然发现这一部分存在很大的缺陷。在研讨部分中,学生出现疲软状态。研讨不吸引人,学生开始分心走神。想到的改进方法是:直接让上台来的同学在投影仪下面,展示实物分类,引起孩子的共鸣。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在同学上台展示的时候,将不同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这是为了引出这堂课的难点: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一样的答案;同一分类标准不同的人来分也有不同的答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