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丑、胖、知识少、能力差的人,该如何变得阳光自信起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你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解决不了问题?
你是不是经常仰望身边优秀的人,望尘莫及,越来越封闭自己的内心?
你是不是觉得很多东西自己不配拥有,非常胆怯地去追求一些东西?
你是否很在意周围人的目光,自己无形中就给自己打上了负面的标签?

这些都是不自信的表现,甚至走向了自卑的反面,这些问题我都遇到过,回顾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虽然没有大起大落,但是也遇到不少磕磕绊绊,久而久之,原来乐观开朗的性格,变得有些自卑阴郁。我写下这篇文章,就像揭开一个又一个陈年旧疤,虽然疤痕难看,但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疗愈过程。

从学校走向社会,我的主要经历了3个不自信的阶段:

1、对自己的“外形”不自信

小时候乃至上大学之后的我, 一直都是班级里的小胖子,虽然胖的不是很离谱,但是对于一个女生来讲,体重一度高达140斤,四肢粗壮,虎背熊腰,臃肿不堪。诺大的脸上只有2颗绿豆大的小眼睛眨巴眨巴的,看起来很不协调。用一句来总结就是“盘子脸、水桶腰、大象腿”。

因为这样的外形,经常遭受到同学的嘲笑,说我是“小胖妞”。如果性格可可爱爱的话,胖也没什么不好,比如辣目洋子,胖胖的身体配上有趣的灵魂,特别有性格魅力,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可我偏偏是非常较真的性格,每当听到有人这样说我,内心就好像被针扎了一样,渐渐的特别在乎别人的评价。每当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总会愁眉苦脸,一脸嫌弃的表情。

2、对自己的“学历”不自信

虽然自己的学历并不差,本科毕业后,边工作边考研,也取得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管理学硕士学位,但是这种不自信还是如影随形,因为我总觉得自己缺少很多知识,并变态的认为有了知识就有了能力。

在这种“缺乏感”的驱动下,我考了20多个证书,涉及不同的领域,包括PMP项目管理资格证、北京市英文导游证、深圳市教师资格证、会计证书、各种英语证书等等。考这些证书的过程并不轻松,需要塌下心来看书、学习、做题、所以我把别人做美容、看剧、逛街的时间都用来考证了,现在想想也没什么不好,毕竟是在自卑心态下的积极尝试。但是,也没好到哪里去,取得这些证书,只是一个敲门砖,不代表就有了相应的能力,更不代表自己就能应对很多事情。

有一次去贵州地区出差,某个市的市委书记来老板投资的那个项目上考察,席间,老板要我接待他,所以我就主动去敬酒了,可是傻了吧唧说了一句话:书记,您在这吃好玩好。我说的这句话是不是显得特别蠢,当时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说完就后悔了。

话音刚落,老板马上出来接话了:“人家书记怎么是吃好玩好呢?书记是来考察的,应该是考察顺利。”

可能是老板想要好好教训一下我,所以忽然画风一转,说:书记,您别在意,她平时被调教的少,我的贴身助理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我助理是英国海归,帝国理工大学毕业的硕士,英语很棒的,也很会来事……”

老板说完这一席话,场面一度十分尴尬,那位书记赶紧出来打圆场,他说“小尤的英语也是不错的,我们刚才还用英语对话来着……”。

后面这段对话就不了了之,大家各自回到座位上用餐。可是,此时我的脸憋得通红,内心非常慌乱,很想找一个地洞钻下去。

所以,我有时会后悔,自己大四毕业前,也是申请英国留学的,连OFFER也下来,当时为什么就放弃了,越想越觉的自己的不好,也愈加自卑。其实,我属于归因错误,这和出不出国、和学历都没啥关系,就是自己当时太嫩,被社会打磨的不够,所以说话不过脑子,处事不够圆滑。

3、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之后,我由胖变瘦,人也变得秀气很多,即便长相不是惊艳型的大美女,但是起码看起来也舒服顺眼,所以我不在焦虑自己的外形了。而在学历方面,我既不是在国企、也不在体制内,学历高低也不是晋升的主要考量,所以,对于学历的焦虑也缓解了很多。

但是,一波平了下去一波又起来了,我对自己的“能力”又开始不自信起来,而且这种自卑的程度貌似比以往都要深。

比如:别人接到一个工作任务后,很快就能梳理出流程,并且干净利落的把事情做好,而我总是缠绕在逻辑思维的混乱中,迟迟梳理不出步骤;遇到一些事情,我的反应能力也跟不上,总是“慢半拍”,好像脑子不够用一样,看起来很迟钝……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我有时候对自己也挺无语的,久而久之,就越来越不自信了。

通过回顾这3个阶段的不自信经历,我发现导致不自信的原因各种各样:长得丑、胖、知识少、能力差等,有的人也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是往下深层次去挖掘,可以归纳为2点:

这一点就表现在“自我效能感”低,认为自己不能胜任某件事情,潜意识觉得自己成功不了,在这样的思维下,渐渐的陷入到自卑和焦虑的泥潭,产生很大的“精神内耗”。而处理不好与外界的关系,往往就会令人处理不好与自己的关系。因为完美的标准在外界,而我们总会不自觉的依照外界的标准来做事。

举个例子:有个女生很喜欢也很擅长跳舞,小时候他的舞蹈经常受到夸赞。长大后,她发现自己的舞蹈跳的多么优秀,他总是得不到领舞的位置,后来,他渐渐意识到这是因为他的长相。

他变得很自卑,不愿出现在大家面前,即使有些舞蹈动作他做的很棒,老师让他给大家做示范,他也不愿意在大家面前展示。

而他依然喜爱舞蹈,只要看舞蹈的人看不到他的脸,他就愿意展示自己的舞蹈,每当舞蹈视频上传到各大网络平台,网友都会夸赞他的舞蹈,但是他从不愿回应网友对他长相的好奇。

这样的自卑心态,导致我们不喜欢自己,不接纳自我,常常自我挑剔。其实,想一想,内心深处的那个“我”还蛮可怜的,自己都不爱自己,还能指望谁来爱你?

我们人类又具备社会性,在长久的社会环境中,只是活在了“臆想中的‘别人的标准’”之中,我们觉得我们缺点太多,能力太差,觉得别人肯定会看不起自己,所以不敢去表现,唯恐做出让丢脸的事情。进入了错误的思想闭环,所以你会觉得痛苦,会觉得迷茫,会觉得没自信。

而且,我们又会常常以外在为参照物,总是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较,越比较就越觉得自己衰,不自信的感受愈加愈烈。之所以处理不好与别人的关系,是因为我们早已在潜意识中把别人当成“竞争对手”了,而不是合作伙伴。

该如何变得自信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2个方面入手。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念头”一转就柳暗花明了。所以,我们要纠正消极认知,植入积极认知。

首先,认识到自信分为整体自信和局部自信,所谓局部自信,就是你做某件事儿时的自信。举个例子,让我打 NBA 我肯定不自信,但让我写稿子,我就很自信,为什么?我在这个事儿上持续不断的积累的结果(一万小时?)。 很多人说自己不自信,其实是以全盖偏,找借口。 那些重要的事情,你只要努力做到想的足够清楚、准备的足够充分,就不会不自信。就像很多人说自己上台演讲不自信,为什么?因为真的准备不足,你要是在台下练了几十次,完全知道每个动作的细节,每句话的顿挫,你不会不自信。 所以,选择在某些事儿上精耕细作、准备到一百二十分,你至少在那件具体的事情上有自信。当你在许多环节上积累了局部自信,你就慢慢变成一个整体自信的人。

所以,自信这件事不是你有没有的问题,而是面对一个特定的任务和场景的时候,这件事的自信程度是高还是低。我们需要在字典里去掉一句话:我没有自信。

其次,放弃外在参照,如果人的自信建立在和别人比较的基础上,那么自信程度就会时不时地受到威胁,一个外部参照的人会把自信建立在出人头地,有房有车上,所以穷困的时候会自轻自贱,而一旦有了自信的感觉,却很短暂,因为有了新的参照做比较了,因此永不满足成了常态。

我们需要把和别人比换成和自己比,当我们的比较对象转向内部,一方面自己能少受点折磨,另一方面,目标能变得更加清晰。

再次,转变目标。

把竞争性目标转化为合作性目标,比如,你的舍友可能成绩更好,你的竞争性目标可能是“我的成绩要超过他”,假如你你比不过,就可能感到自卑,但假如把这个目标转变成【我要和他一起学习,分享知识点,然后哦共同进步】,这个目标变成合作性目标后,你会觉得,你们的关系更融洽了,你也不会那么焦虑了。

将目标多样化,比如将目标【我一定要考第一】这一个目标转变为多个目标,【我要认识很多朋友】、【我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当把目标多样化后,我们也不会执着于【最好】,从而避免陷入和别人比来比去的漩涡。

最后,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对自己说:太好了,又到了自我提升的时候了。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时,对自己说:太好了,我又有可以学习的地方了。

总之,超越自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我们转变了认知,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世界上总要面对一些课题,你才能成长。

有时候的不自信,是因为想的多,做的少。做得少又会让人很有失措感,就越来越缺少勇气去尝试。其实,很多事情不是你做不到,只是你以为自己做不到, 如果我们改变一下,去“做”,先完成再完美,反而会让我们更有劲头。

首先,展开行动,持续在自己能力圈边界附近做事,谨慎而聪明的选择所做的事情,尽可能做一件是一件,以良好的做事结果形成正反馈,不断强化【我行】的认知。让自己的自信不断增长。 让这些成功不断浇灌滋养你的自信,直到它长成参天大树。

其次,持续学习。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边界,当你不断的走出舒适区,做一些有自我提升作用的事情时,你的进步越大,形成的正反馈也越多,这是一个正面循环的过程,

举个例子:如果你持续学习英语,那么你将会能抓住更好的工作机会,或者还可能获得出国的机会,好的事情做得越多。你越能提升自信。

再次,做一些肢体动作假装自信。行为改变认知的速度,要远远大于认知改变行为的速度。对于“外在影响内在”这点,我解释一下吧,心理学上外在的表情,身体姿势,语音语调都可以产生内在心理变化。所以我们每天练习手臂张开呈V字形,帮助我们假装建立自信。

最后,挖掘自己的优势,曾国藩当年混混沌沌一身坏毛病,天天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却怎么也干不成。后来心理学大师唐鉴告诉他:若不静,省身也不密,都是浮的,最是静字功夫要紧。自此以后,他养成了每天静心半小时的习惯,果然戒掉了好色好烟的老毛病,也赢得了生前身后名。

那么,我们可以从有以下3个方面去挖掘自己的优势:

从自己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做喜欢的事情,这件事有大概率能做好。

从他人的评价:就像一个人从小到大被夸文笔好,那么他大概率能够做好文学方面的工作,例如当编辑,当作者。

从以往的成功经验:自你出生以来,肯定有那么一段做事情比较顺风顺水的岁月,想想那段时光,你做过什么,好好梳理一下,然后往这方面发展,很大概率上能做好。

希望,我们都能在前行的路上获得“自信满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