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内部是聚变还是裂变?

如题所述

太阳作为太阳系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其内部不断进行着核聚变作用。

目前的太阳是一颗步入中年期的黄矮星,内部主要发生“氢氦核聚变”,氢元素通过核聚变形成氦元素,通过核聚变反应点亮整个星球,向太阳系散发光和热。

随着太阳内部氢元素的消耗,氦元素的积累,最终太阳会同时进行氢氦核聚和氦碳核聚变,氦元素通过核聚变形成碳元素,更加剧烈的核聚变,会让太阳的温度上升,体积膨胀,太阳作为黄矮星的阶段也会正式结束,开始变成红巨星

为何太阳能够聚集大量氢元素,形成氢氦核聚变?

一颗健康的恒星,需要拥有大量的氢元素作为核聚变燃料,而这些燃料,基本都来源于形成星系的星云。

星云的形成,往往是由于超新星爆发而产生的剩余物质,超新星中包含丰富的元素,随着超新星爆发,比重较高的重元素会被扔到更远的地方,比如金元素;而比重较小的轻元素,会留在附近形成星云,比如氢元素、氦元素。

随着万有引力的作用,氢元素逐渐在星云的中心被聚集,形成原始恒星,而物质能量的聚集和相互摩擦,让原始恒星内部的温度逐渐提升,当温度到达氢氦核聚变的触发点,恒星就会正式诞生!

科学家一直以来都梦想掌握可控核聚变,如果可以在地球进行可控核聚变,那么就可以创造出属于人类自己的“人造太阳”,利用核聚变技术,可以从元素中直接获得能源,并且是非常庞大的能源,足以让人类进入到能源新时代!

然而迄今为止,可控核聚变一直是一个无法被攻破的难题,不可控核聚变的成果,就是我们熟悉的氢弹。核聚变会让元素逐渐向重元素发展,核聚变发展到钙铁核聚变,恒星就会面临最终阶段,坍塌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

整个太阳系,都无法创造出金元素:

生活中的贵金属——金元素,也是核聚变的后期产物。

比太阳质量大8-25倍的恒星,才能产生比铁元素质量更大的钴、镍等重元素,到达接近30倍太阳质量,经历红巨星后才有可能坍塌成大质量的中子星,在中子星内部,核聚变才足够剧烈,从而产生金元素。

随着超新星爆发,金元素等重元素被抛到宇宙的各个角落,行星诞生时,这些元素就会聚集到星球内部,成为星球内部的金矿。

相比初期就可以进行的氦碳核聚变,金元素要远远比碳元素珍贵,因此从宇宙的角度来看,黄金(金元素)应该比钻石(碳元素)珍贵的多,整个太阳系都无法创造出一个金元素。

然而在地球上,黄金的数量并不稀有,这说明宇宙中的超新星爆发非常常见,或者宇宙中有其他诞生金元素的方式,除了核聚变,或许宇宙还有其他非常激烈的能量反应,足以让金元素大量形成!但是科学家目前并没有发现其他能源形式,从大数据来看,超新星爆发在宇宙中也并非常见事件,金元素在地球的充足产量,是地球的一大谜团。

总结:

太阳的核聚变反应,为地球带来了充足的光和热,让地球处在一个相对适宜的温度环境下。

相比其他恒星,太阳不仅仅是一颗健康、年龄适中的恒星,还是一个非常温和、平静的星球。通过科学家的观测,宇宙中绝大多数的恒星都十分狂暴,耀斑反应经常发生,几乎可以灭绝整个恒星系的所有生物,但是太阳却非常温和,剧烈的耀斑反应非常罕见。

地球能够在宇宙成为一个“奇迹”,生命可以在地球上生存,是宇宙的馈赠,我们作为宇宙中的高级生命,也需要爱护宇宙,保护地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07
太阳内部的能量根本就不是什么核聚变而产生的,当然我不否认核聚变发生过,但它不是太阳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内部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周围行星对它的引力作用。我们知道电子也是一种物质,万有引力对它同样起作用,周围行星吸引太阳时,在太阳和行星相对的弧面上会形成一块电子密集区,这个电子密集区随着太阳的自转与行星的相对运动而形成了一种电子涡流,这种涡流叫作引力电涡流。由于任何导体都存在着电阻,在这种涡流的作用下会产生热效应,同样也会产生磁效应。这就是太阳能量的来源和星球磁场形成的原因。举例说明:我现在站在原地不动,太阳和月球是东出西落的,当太阳正午时分,太阳相对我是最近的,此时我脚下站着的地面区就是一片电子密集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电子密集区就会向西移动,我们知道移动的电子就是电流,这种电流就会产生地热。用右手定则判断,电子运动的反方向才是电流的方向,右手四指指向东方,拇指所指的方向即为北极,相对的另一方向即为地球的南极。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作用在水分子上表现为地球上的海洋潮汐,难道作用在电子上我们人眼看不到的电子潮汐就不存在吗?
第2个回答  2021-08-01
太阳的内部是核聚变,不会发生裂变的情况,太阳内部还是比较复杂的,但是它里面的变动还是比较简单的,都是核聚变。
第3个回答  2021-08-01
太阳的内部发生的是核聚变。太阳的热量是比较高的,内部发生的聚变能量也是比较大的。
第4个回答  2021-08-01
太阳其实就是聚变,因为聚变的力量远远比裂变所爆发的力量大,所以才能够有那么多的热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