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人如果犯了死罪,什么方法能够救命?

如题所述

自古以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在清朝的官场里,杀人偿命,虽然,也是人们都认可的准则,但是,为此偿命的人是不是杀人犯,这可就说不清了。

据说,当时福建的漳州和泉州可都不是什么温柔富贵乡。当地民风凋敝,三天两头就有人跪在县太爷的门口告状。当然,多半儿告了也是白告,人家那些腰缠万贯的人,就算犯下了杀头的大罪,花上几个钱也没有什么了解不了的。

若是花钱买通了县太爷,此人所犯之罪只能算得上道德败坏。但是,若人家是花钱找人来顶罪,只要出够了价钱,活罪死罪都会有人愿意顶替,这可就是丧尽天良了。在当地,这种习气被称为“宰白鸭”。

史载:当时仅福建漳州、泉州两府,每年因“宰白鸭”而枉死的人命案“不下百数十起。”

据《清实录》记载,道光皇帝在批点刑部呈送的有关“宰白鸭”案件的奏折时,曾怒发冲冠,拍案而起,严厉痛斥这种不法行为,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要坚决杜绝这种非法行为的蔓延滋长。而出现这种情况更多的则是:判案的官吏收了有钱有权人的黑钱后,相互勾结而故意错判的。

这在我们看来也太荒诞不经了,若是在今天,肯定没有人会出卖自己的性命给别人当替罪羊的。可是,那时候的穷人有多穷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光看穷人家卖儿卖女就知道,要不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谁能愿意骨肉分离?

这些替罪羊也是一样,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父母妻儿饿死。自己去顶个罪,自己家人可就是下半辈子都吃喝不愁了。

这种草菅人命的行为,还真有人大力响应呢。

相传,一位朝廷大员奉命前往福建调查一件凶杀案。一看案卷,可是把他自己给吓了一跳,死者五大三粗,而嫌疑犯却是个年仅十六岁弱不禁风的翩翩少年。这可真是一桩清奇的案件,死者身上分明有大大小小十六处伤痕,很明显并非一人所为。

就这个小孩儿,能被这个壮汉一只手就拎起来,说他杀人,论谁都不能信啊。这还算是个不辱使命的官员,觉得事情有问题,就又一次提审了这位少年。可是,这个少年再次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与原判决书上的说法一字不差。

这可奇了,这孩子记性未免好了点儿,连自己上次说的什么话,都能记得一字不差。朝廷大员又让他再说一遍,他依然将判决书上的内容倒背如流。这一下子仿佛让人明白了,这位少年不过就是个替罪的“白鸭”,他是将罪状逐字逐句地背下来的。

这个朝廷大员可不是什么荒淫之辈,他再三逼问少年真相,可是,这个少年就是一口咬定自己就是杀人凶手。他又耐心地劝导少年:“说你看你这么年轻,为啥要替别人定罪啊?你只要说出真相,这件事情就与你无关了,你好好回家过你的日子不好吗?”

少年终于被感动了,眼含热泪告诉青天大老爷自己是冤枉的。于是,朝廷大员将案件驳回县里,要求重新审理。

出人意料的是,县里居然维持原判,这位少年又被扭送到了朝廷大员的面前。这一次,无论朝廷大员怎么询问,他都只有一句话:我与那人有不共戴天之仇,杀他是为了泄愤。朝廷大员一看,这固执的孩子算是救不回来了,最终,只好从了县里的判决。

第二日,这位朝廷大员在路上遇到了少年的囚车,少年邀请朝廷大员近前来,他有一事相告。

少年含泪告诉朝廷大员,自己被送回县里之后,县太爷因为他翻供而对他严刑拷打。之后,父母又跑来火上浇油,说:“卖自己的钱都已经花完了,自己若是现在改口,家里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出钱还人家了,肯定会被人家逼上绝路的。所以,自己思前想后,既然横竖都是死,还不如自己认了罪一死了之,至少不会连累家里人。”

朝廷大员听过之后,深感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是,又自知仅凭一己之力是无力回天的。

这个故事只载于野史而不见于正史,虽然,它的真实性存疑,但是,它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不容置疑的。其次,也该责怪少年的父母,分明就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却为了生存不惜送他走上绝路。后来,少年得到了重生的机会,他们又毫不留情地将它夺走,实在枉为父母。

最后,当然就是少年自己了,是他自己不拿自己当回事儿,为了钱就去替别人顶罪。他难道没有想过,自己和那个有钱的杀人犯一样,也是活生生的人吗?

“宰白鸭”这事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长期存在,到晚清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历史小说《康熙皇帝》中就有写了这样一件事:一个恶贯满盈、强奸少女的恶霸,被康熙下令处死。在斩立决的当天,康熙正好在刑场附近的茶楼里喝酒,但他发现正要被斩首的却是另外一人。

康熙皇帝不明白其中缘由,直到茶楼里的老板向他解释说:“皇帝爷不知,在如今,有些有钱人家的大户,他们犯了法,却又不想被处死,便会花钱找寻替身为自己顶罪,这就叫做‘宰白鸭’,基本都是穷苦人家的百姓,因为生活极度困难,只好拿命去换钱。”

因为,“宰白鸭”事件使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逃避法律的制裁,所以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清朝政府的坚决反对。所以,康熙当即下令:“严查此事!”

这些都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可是,在这些悲剧里,我们又该责怪谁呢?那些真正触犯罪行的人首当其冲,自己杀人罪无可恕,却用金钱去让别人为自己卖命。这种视人命如草芥的人,实在是泯灭人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6
古代的奖惩政策也十分有原则,比如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但很多规则都能够用金钱买通,比如你犯了死罪,但是花钱找关系买别人的命,替你去死,这种方法用的也挺多
第2个回答  2020-10-26
一是提出一个皇帝无法拒绝的要求,二是戴罪立功,三就是花点钱让官员通融一下
第3个回答  2020-10-26
古时候的人如果犯了死罪,能够救命的方法花钱找一个人去代替你去死,这也是很常见的,还有就是你直接花钱去免除你的死罪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