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智取威虎山是大陆片还是香香港港片吗

如题所述

智取威虎山》:香港与大陆

   【红色电影】国产电影(准确说是“大陆出品”)为世界电影类型片极大丰富做出的贡献,除了武侠片或功夫片外,也许还应加上“红色电影”的片种。尽管红色电影所宣扬的红色主旋律基调,不被其他很多国家特别是西方电影主流所接纳。但红色电影的制作与发行,不仅影响了数代中国观众最本初的观影趣味与价值标准,还创造了一系列世界影坛无法企及的奇观。例如《大决战》中人山人海的群众演员规模与不计成本的服装道具焰火特效、《建国大业》与《建党大业》数以百计的明星客串阵容,包括好莱坞在内的其他区域电影都无法望其项背。
   【落寞之道】但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在世界各地电影加速市场化的融合交流与价值观碰撞的大背景下,红色电影因其过于浓烈政治色彩下的功利教育与近乎偏执的意识形态表达,越发凸显出生存艰难的市场窘境来。深究红色电影落寞之道,是诸多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互联网高速发展下国际优秀影片资源极大丰富压缩了红色电影生存空间、经营模式落后造成的国营电影片厂不计成本与收益下滑,更重要的是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前期红色电影塑造的男女性主角形象,刻意拔高道德标准下个性僵硬;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敌我悬殊斗争方式,因岁月的久远偏离了最初真实的土壤;尤其是极度丑化日军或国民党军队,更是无法自圆其说的得不偿失。如果日军都像《举起手来》那般弱智滑稽,中国军人又怎会丧失大片国土?好在近年来公映的一些红色影视作品都努力地予以修正。2005年公映的《太行山上》平型关战役有一个镜头,日军面临弹尽的红军毅然下令卸掉子弹对拼刺刀,就极富感染力。同年开播的电视剧《亮剑》,剧中那位恩怨分明、不按常理出牌的李云龙一角血肉丰满,改变了红色影视作品一贯的男主角形象,深入人心。
   【香港电影基因】香港电影的基因是偏居夹缝失去双向身份认同的情感焦虑,不中不西的尴尬双生身份造就了香港文化天然的自卑感。武侠片就是国力不足的心理补偿,王朔就认为喜欢舞枪弄棒是自卑的表现[1]。将武侠片的时代背景设置在现代,就是浪漫主义黑帮电影,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就在此列。武侠片中“你有科技、我有神功”的自嘲、与小马哥“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自己拿回来”的自励,都是近乎偏执狭隘的呐喊。武侠电影与黑帮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大多是杜撰的,就算有真人未必有真事,就算有真事可考但也极尽夸张。不同之处在于,武侠电影的着力点在家国情怀,而黑帮电影则是兄弟情谊。但无论如何,武侠电影与黑帮电影都必须勾勒出超脱现实世界的情感乌托邦,东方不败的高来高去与小马哥永远用不完子弹的手枪,能够承载观众虚无的自我陶醉。
   【香港导演执导红色电影】有人说红色主旋律电影是香港导演攻克内部市场遇到的最后一座堡垒,寓意香港导演回归祖国文化认同感的迫切心态。但如果沿着之前的思路分析,意外发现红色电影与香港武侠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红色电影天生的主旋律代言教育性质,与香港电影基因虽然方向不一致,但所承载的文化宣泄功能类似;前者对敌军无下限的嘲讽,与后者天内生自卑感并无二致;我方部队“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与东方不败举手投足以一敌百之间,差别仅在于身份的不同;更别提双方都不可或缺的家国情怀。所以让擅长武侠电影的徐克执导红色电影,并无突兀。本是同根生,又何来回归与认同呢?但如果换作成龙导演或主演,可能就会产生障碍。一来有碍红色电影的严肃性;二来成龙的功夫喜剧打斗风格与武侠片浪漫主义色彩极度不符。
   【《听风者》尝试】但徐克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首当其冲的应该是麦兆辉、庄文强2012年作品《听风者》。《听风者》故事内核就是一个武侠片的构架。天赋异禀的懵懂盲人阿兵(梁朝伟饰)得遇贵人点拨一战成名,顺风顺水却遭遇重大打击后重塑巅峰。但麦、庄二位擅长的并非武侠片,而是黑帮电影。所以家国情怀被无意识地弱化,阿兵所秉持的信仰并非救国自强,而是对张学宁(周迅饰)似有似无的爱情。试想如果不是张学宁的死去,能否激发他自残双目的果敢?格局其实是香港导演的通病,麦、庄后来作品《关云长》,还有陈木胜导演的《新少林寺》,都是如此。但《听风者》在传统红色电影不断改进中还是做出了贡献。共产党人变得时尚,丝丝情愫的穿插缠绵也不再沉重。
   【杨子荣角色】徐克显然吸取了《亮剑》与《听风者》对男主角形象个性设置的经验,采用张涵予饰演杨子荣一角。张涵予粗犷的外形与深厚的台词功底,自身拥有强大的气场方可在土匪窝里不被埋没;卧底经历造就的娱乐精神,会唱二人转与宴席主持;如此亦正亦邪的性格杂糅,人物顿时拥有了立体感。为辅助这个角色,徐克还专门设计了首长203不信任杨子荣的桥段,这也是传统红色电影所不及之处。杨子荣角色是整部戏最核心角色,张涵予的成功奠定了整部电影的雄性气质与表演层次。
   【题材窠臼】与张涵予相比,其他角色的发挥余地和丰满程度显然差了许多。无论是解放军中的首长203与军医小白鸽,还是座山雕旗下的八大金刚,都极具脸谱化,这也是徐克无能为力的地方。红色电影必须坚守“政治正确”的底线,所以才有了三十人的小分队击败三百人的土匪队伍、端了上千人的老巢的主线戏份;脚踩雪橇飞身插上鹰嘴岭的场景,很容易恍惚回到徐克早期武侠电影中飞来飞去的威亚魅力。原著与样板戏的珠玉在前,徐克在情节把控上也显得不温不火,应有的几处高潮并未实现预期的张力。
   【3D特效】自《龙门飞甲》伊始,徐克运用3D摄影技术愈发得心应手。《智取威虎山》3D体验毋庸置疑,子弹横飞的镜头极易造成身临其境的视觉错觉。据说徐克还专门邀请《少年Pi》的特效团队制作了那只老虎,成就了整部电影视觉效果最耀眼的片段,建议胆小者勿视。徐克电影中诸如此类为特效而特效的镜头,越来越多。包括座山雕的那只雕,以及狗尾续貂的飞机大战,与整体情节有脱节之嫌。
   【结语】《智取威虎山》符合国人一贯直来直去的观影习惯,采取年轻人回忆还原长辈故事的方式铺开剧情,都旨在打造一部老少咸宜的贺岁档合家欢电影。但由于种种思维限制,徐克发挥个人想象力的地方不多,但也延续和拓宽了红色电影未来之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24
大陆电影,根据真实事例改编,京剧里也有这一段。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