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战长沙》是一部怎样的电视剧呢?

如题所述

《战长沙》中对于长辈,大爷和奶奶,他们是最淳朴的中国劳动人民的代表。大爷是典型的族长形象,也是我们常说的土豪。对内,他威严,家中不论大小事,都得经他判断裁决;他慈爱,对家中小辈,他的关心爱护溢于言表。对外:他无所畏惧,当国军来征粮,他义正言辞的拒接,因为他知道他的粮食曾经被他们低价收购然后高价卖于黑市;对于日军,他宁愿将囤积的粮食烧光也不留一粒米给他们。同教科书上灌输给我们的土豪劣绅相比,我更相信,是这样的大爷爷撑起了我们的民族。而奶奶同样用自己的裁缝手艺在离开胡家后,撑起了一家人。男主外女主内,在这样的传统观念下,奶奶更像是这个家的保姆,她把更多的关心放在了家里,放在了子女上。虽然电视剧对他们着墨不多,当时却让我记忆犹新,我想就算是现在,大部分的爷爷奶奶形象也是这样,威严慈爱。
  另外一对长辈,胡长宁夫妇。胡长宁是一个酸腐的知识分子,他饱读孔孟之学,一副臭老九的形象,连自己的女婿对他也是各种嘲笑和不服。但当最后时刻来临之际,他选择了舍生成仁,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这也是最高境界了。他最后同奶奶的一番话,确实有些让人心酸,在和平年代,他可以站在学堂之上,教书育人,但当战争来临之际,他手不能握刀,肩不能扛枪,只能用生命来证明他的气节,可叹可叹。
  还有个不得不说的人物胡小满,姐夫眼中,他跟姐姐是家里的混世魔王,成天无所事事,净给家里惹麻烦。他不懂得战争得残酷,成天围着金凤转,心中无家也无国。但当家破人亡之后,他从一个男孩变成了男人。男人就是这样,没有经历就不会成长,永远是个孩子。  最后来说说我们的主角,小夫妻顾清明和胡湘湘。这部剧的重中之重,一对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小夫妻。郎有心,千里报国,誓不杀敌不还家;妾有义,痴心不改,日思夜想盼郎归。不同于其他电视剧的红色夫妻,他们没有共同的革命理想。顾清明留学海外,回国后只为报效祖国,抗战杀敌,而胡湘湘与他的缘分开始只是因为家里人希望她能嫁人离开长沙,远离战火。长沙城很大,各种偶遇虽然戏剧性很强,但剔除这些因素后,你会觉得他们的爱情弥足珍贵,在大时代,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小情感深抓人心。顾清明不是什么英雄,他代表着千千万万为了驱除外敌,保家卫国的小人物,他没有什么太多的光辉事迹,最后他将第十军的事迹告诉大公报的记者。他更像这场战争的观察者,他还原了在这场战争的种种事件,让人们能客观的去了解他。而湘湘则从一个懵懂的少女转变成干练的女护士,她更多的心是放在顾清明身上。日夜照顾从战场回来的士兵让她更明白能从战场平安回来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战争不是一两个英雄的事迹,它是不计其数的中华儿女用生命堆砌起来的事件。  最后想说下,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表现国军正面抗战的电影和电视剧,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了,希望将来有更多好的抗战作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9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说实话,对国产抗日剧基本没有完整的看下来过,有些基本是秒弃,尤其近几年来,抗日剧不断朝“抗日神剧”方向发展,出现了各种神装,神剧情,各种超级英雄游荡在朴实的抗日战场上,上了战场,他们能力挽狂澜,夺敌人首级于千里之外;下了战场,他们又变身成浪漫先师,取美人心如探囊取物。战争中的爱情虽然难能可贵,但如果太狗血的话跟现在流行的“来自XX的XXX"有什么区别。我也知道战争剧如果太严肃的话会损失一部分观众,加入一些爱情戏码无可厚非,不过能不能别让主角们谈一些“超越那个时代的爱情”,真实的东西往往是最可贵的,也是我们最需要的。
  《战长沙》也算是一部集大成者,这里面有战争,有爱情,有亲情,有各种家国情怀,不过他确实没有太多的矫揉造作,至少我看下来没有因为某些莫名其妙的台词恶心到,而且我想说,这部电视剧淡化了各种男女主角,他应该算是一部群像电视剧,男女主角的感情更多的只是穿插在其中的一段插曲。  这部剧里最主要的应该算是长沙一家人的故事,里面的人物并不是为了映照男女主角而存在,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归宿,他们都能形成独立的一章。  接下来我就各个人物八一八,因为只看过一遍,如果有记错,大家见谅。
  先说下人气最高的姐夫薛君山,作为第一集就出现的主要人物,他一出场就给人很脸谱化的印象,典型的地头蛇,会来事。作为姐夫,当弟弟妹妹有些小差小错时,他板起脸来,说骂就骂,说打就打,而且毫不含糊;对自己的领头上司,各种溜须拍马说来就来,这种人不管在什么年代,都混的开。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作为城里的保安队队长,他通过各种“手段”捞钱,在城中能建起一座洋灰(水泥)宅子,保得一家老小平安,各种吃喝拉撒,各种生活花销,就连弟弟妹妹的婚娶,他都一手包办,确实不愧“中国好姐夫”的称号。就这一天不怕地不怕的地头蛇,唯一怕的居然是他老婆胡湘君。作为薛君山和胡家一家人的纽带,也是人气很高的角色胡湘君,她应该也能得到“中国好姐姐”的称号,对父母长辈孝顺,对弟弟妹妹关爱有加,对自己的丈夫也是尽心尽力,这应该算是典型的中国妇女形象,用衡量君子的忠孝礼义廉的标准来形容她也不为过。这样一对国民夫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代表了千千万万普通的家庭,也正是这样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构成了我们的国家。

第2个回答  2017-11-09

从一年多前看到《战长沙》这部剧的片花,我便决定一定要好好追这部剧,从片花里头,我从故事、剪辑、演员和画面上都看到了很高的诚意。当片花播尽,片名出来,《战长沙》,底下便是这句: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都在热烈的生长。
我不会忘记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的震撼。战争片太多,缅怀活动不断,但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去看待这段残酷而悲壮的历史。生与死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仿佛是一个相悖的论题,既然结局都是死怎么还能有追求,既然对生有追求为何还要向死而行呢?
这部片子正是在告诉我们,没有人在求死,其实大家都是在求生,在求家园与民族的生。
正是这些热烈追求着的不屈生灵们,造就了民族的生存。
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
真实的战争,是如此残酷。我想在目前鼓舞人心的抗日片横行的年代,太难找出一部写战争与历史写得如此真实,真实到让人觉得憋屈的片子了。虽然整部片子没有正面地将每场战争罗列出来,但通过人物的命运它很真实地把这八年的历史勾勒了出来,这种真实的程度,甚至经得起我反复翻查历史去学习和考证。片子定位在长沙确实高明。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长崎并称为二战中损失最惨重的城市,八年的时间,长沙经历了文夕大火、四次长沙会战,有过抗日战争中最光荣的一笔胜仗,也闹出过自烧城门的愚蠢以及沦陷的屈辱。在战长沙中,其实我们透过如此悲壮的长沙,几乎看到的就是整个中国的命运。
这部片子很认真地给我们讲述了这段命运。它较真实地还原了两党的情况,国民党军负责正面战场,而共产党则负责后方游击,它难得地在这部描写长沙正面战场的戏中,真正地做到了只有国军的身影。它也还原了国军的样子,它让我们知道国军的确有腐败有无能,但同时也有太多忠义之士将日军抵抗在长沙外整整七年之久。
战争真正的残酷之处,那就是敌人真正的强大,自身真正的弱小。有军事迷考据过,这部片子对于日军装备精良以及优秀的战斗能力的描写是很符合史实的。全剧只正面写了两场真正意义上的胜利,一场是第三次长沙会战,作为抗日史上最光荣的胜仗,片中展现了军队对前方重创军的放弃式轰炸,展现两位主角的一死一重伤;第二场是最后的湘潭游击战,代价是湘潭乡民几倍于日军的牺牲。除了此二者,几乎只有不断的败仗、内斗、俘虏和沦陷。如此的憋屈,让我想起来姜文的那部《鬼子来了》。
但这就是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战争就是几比一的伤亡率打出来的,就是弱小的人民挣扎过来的。承认这样的历史并不可悲,反而,这样从屈辱中一路努力过来的民族才值得我们去自豪。

第3个回答  2017-12-11
良心好剧。剧本改编得好,导演拍得好,演员演绎得好。原著与电视剧是两个境界,后者充满正气、大气。霍建华的演技在细微之处彰显得淋漓尽致。
第4个回答  2017-12-18
我觉得虽然没有以前线战争为主,但是通过描写抗日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深入人心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且久久不能平静,一部好剧,他是经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