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阻抗高低对音质影响

百度上面有关于耳机阻抗的解释,原文是这样的“耳机的阻抗是随其所重放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而改变的,一般耳机阻抗在低频最大,因此对低频的衰减要小于高频的;对大多数耳机而言,增大输出阻抗会使声音更暗更混”。这就是说,在听音乐的时候,如果耳放功率是稳定的话,耳机阻抗在低频最大,那么低频电流就不那么容易通过耳机线圈,因此低音相对就会弱一些,阻抗越高的耳机低音也会越弱,低音会衰减得比高音更厉害。那怎么“低频的衰减要小于高频”从而“声音更暗更混”呢,应该是“更明亮更刺耳”吧,因为高频相对来说会变强。这明显有矛盾啊。
本人非小白,学过大学物理。知道耳机阻抗是由线圈内阻、容抗和感抗构成。而且我也知道内阻基本是固定不变的,容抗随着输入电流频率的增加而减小,感抗随着输入电流频率增加而增加。按照百度上所说,耳机中的阻抗应该是容抗在起主要作用,才会出现频率越低,阻抗越大。但我个人感觉,耳机中线圈匝数那么密,按道理应该是感抗在起主导作用才合理啊。本人没有去计算过,因为不知道一些耳机线圈的具体参数。求HIFI烧友,懂这行的给予专业性的解答。

  1.耳机的阻抗是其交流阻抗的简称,阻抗是指在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中,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单位为欧姆(Ω)。一般来说,阻抗越小,耳机就越容易出声、越容易驱动。
  2.一般的随身听耳机阻抗为16Ω-64Ω。一般耳机阻抗在低频最小,且低频的衰减要小于高频。对大多数耳机而言,增大输出阻抗会使声音更暗更混(此时功放对耳机驱动单元的控制也会变弱),但某些耳机却需要在高阻抗下才更好听。
  3.阻抗太大耳机的声音就会听起来有些混,而对于各种便携式随身听,例如CD、MD或MP3,一般会使用低阻抗耳机(通常小于50欧姆),这是因为这些低阻抗耳机比较容易驱动,同时注意灵敏度要高,就随身听、MP3、MP4、CD来说,灵敏度指标更加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3
根本之道——计算!
耳机线圈等于电感线圈,电感的阻抗XL=2*3.14*f*L,其中,f为频率,输出功率一定时,P=I*U,电压提供不变,阻抗XL变大,电流I=U/XL变小,耳机得到的功率变小,总音量降低(分析时假设不调整音量旋钮)。
总音量原始构成:(为了分析方便,原始声音频率从低到高均匀分布)使用标准耳机,声音频率分布均匀,提高耳机阻抗,电感L增大,由XL=2*3.14*f*L可知,L增加2倍,同频率的电感阻抗XL也增加2倍,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对于100Hz的低频XL=2*3.14*f*L=2*3.14*100*L;对于1000Hz的中频率XL=2*3.14*f*L=2*3.14*1000*L;对于10000Hz的高频率XL=2*3.14*f*L=2*3.14*10000*L。
分析中可以看出:三者是各相差1个数量级的,而高频阻抗最大,增加电感量,高频信号被阻,所以,听到的声音为中低频(发闷),还记得前面所提的“总音量降低”吗?其实是将原始的“声音频率分布均匀”里极大地减少了高音部(200倍),大大地减少了中音部(20倍),减少了低音部(2倍)造成的。
你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释?追问

亲,你的回答很正确,但这些我懂。但还是还有感抗么?况且百度上说“一般耳机阻抗在低频最大
”,而你只分析了感抗,得出与百度上相反的结论“阻抗在高频时最大”。你没读懂我的问题呀。

追答

我没有看到过耳机里装有电容,你说“知道耳机阻抗是由线圈内阻、容抗和感抗构成。而且我也知道内阻基本是固定不变的,容抗随着输入电流频率的增加而减小,感抗随着输入电流频率增加而增加。按照百度上所说,耳机中的阻抗应该是容抗在起主要作用,”电容哪里来的?耳放才会有电容吧,那就是一只隔直电容,出厂就定了,谁无聊换那玩意儿。

追问

线圈都是漆包铜线,铜线与铜线之间的绝缘层就是的电容呀。你的意思是不是说这种在线圈中电容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电感?如果是这样的话,百度词条就要改一下了。
另外是不是也说明了,如果耳放功率不够,推不动耳机的话,会导致高频部分的缺失,但低频还凑合的这种“昏暗”的听感,是不是?

追答

线圈之间有电容,此只是理论,前几天我还看到有人在问这个问题呢,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它。第一它的容量微不足道,第二那个线你让它排整齐它就排整齐了?你让它紧密程度一致它就一致了?研究研究罢了。至于分布电容对耳机的影响我还是认为没话找话说,谁能精确控制它?
功率不足确实会那样。

追问

呵呵,我确实是没事找事型的。这么一说,百度百科上一个错误了,我可以去改正一下了。

追答

谨慎行事,说不准我们说话间,的确有人花了几个亿摆弄出个名堂来了,一句话把你我噎死掉了,我们没有几亿来证明啊。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