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华北平原是怎样形成的?

如题所述

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总面积约有31万平方公里。它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依燕山,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

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带来的泥沙逐渐向东冲积,从而形成了华北平原,其又称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以黄河为界,分为两个部分,南部叫黄淮平原,属淮河流域;北部叫海河平原,属海河流域。

黄河、海河和滦河等河流由西部和北部山地和平原上流出来,挟带着黄土高原冲刷下来的大量泥沙。在山前堆积起来,形成了一系列冲积扇。冲积扇的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上,由于其地势高,坡度比较大而且易排水,因此有利于农业生产。像是河北、河南两省的一些比较古老的城市,它们大多分布在这条地势较高的冲积扇带上。

黄土高原由于有黄河的经过,土质疏松,挟带的泥沙最多,所以形成冲积扇规模也是最大的,并且地势也高,横于华北平原的中部。因此,以黄河冲积扇为中心的华北平原的地势向东、南和北方向微微倾斜。地势更为低平的冲积平原处在冲积扇带的外缘,海拔一般只有30米左右。临近海岸的地方就是滨海平原,也是就冲积平原的外围,是由河流的三角洲相连而成。北平原上多低洼地,凡是冲积扇与冲积扇之间,河流与河流之间,都是地势比较低洼.湖沼较多的地区。

长期以来,洪水、内涝、和干旱,特别是春旱以及盐碱和风沙等自然灾害一直危害着华北平原,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华北平原的人们治水患,改造黄河,使华北平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