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地导弹为战略轰炸机等作远距离突防而研制的一种进攻性武器,主要用于攻击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军事指挥中心、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等重要战略目标。多采用自主式或复合式制导,命中精度高,最大射程可达3000千米,弹重数吨,速度可达ma3以上,通常采用核战斗部。从技术发展看,它大致经历了三代。第一代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装备使用。如美国的“大猎犬”agm-28、苏联的as-5、英国的"蓝剑"等,其特点是体积大,笨重,命中精度低,突防能力较差,一架载机只能携带一枚或两枚。这一代导弹装备量不大,基本已退出现役。第二代在60年代中开始研制,70年代初开始装备使用。如美国的“近程攻击导弹”agm-69a,苏联的as-6等,其特点是摆脱了机型结构,体积、重量大大减小,最大速度为ma3,增强了突防能力,仍采用惯性制,远射受精度限制。第三代在70年代初开始研制。其中一类是亚音速的,如美国的agm-86b,苏联的as-15,均已装备部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飞行高度低,精度高,射程远等特点;另一类是超音速的,如法国的中程空地导弹asmp,除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等特点外,还具有地形跟踪和半弹道式飞行弹道等多种突防能力。装备歼击轰炸机、强击机、歼击机、武装直升机、反潜巡逻机等机种,用以攻击雷达、桥梁、机场、坦克、车辆及舰船等战术目标。动力装置一般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方式多采用无线电指令、红外、激光或雷达寻的等。射程大多在100千米以内,弹重数十至数百千克,通常采用常规战斗部。
多用途的战术空地导弹能攻击多种目标,如美国70年代初开始发展的“小牛”系列,按模块化多用途原则设计,有电视型、激光型、红外成像型,其战斗部按反舰、反坦克和对地堡、桥梁实施攻击的要求设计,已大量生产。法国有采用激光制导的as。30l空地导弹,以用来攻击坚固目标。美国的agm-130导弹,由电视和红外成像制导的gbu-15制导炸弹加装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而成,既保留了原来的低成本、高精度的特点,又能在防空区外实施远距离控制。从航空器上发射攻击舰船的空舰导弹,有的可用于攻击陆上目标。
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的导弹采用无线电高度表控制飞行高度,以数米高度差作掠海飞行,末段采用雷达主动寻的制导。空舰导弹主要有法国的“飞鱼”am。39、美国的“鱼叉”agm-84a、联邦德国的“鸬鹚”as。34、日本的asm-1、英国的“海鸥”等。机载反坦克导弹大多是把地面的反坦克导弹装备到武装直升机和某些轻型飞机上,载机相应地加装瞄准、悬挂和发射装置,能机动灵活地对坦克等装甲目标进行攻击,弹重数十千克,最大射程数千米,主要有美国的“陶”、“狱火”,联邦德国、法国合制的“霍特”等。
空地反雷达导弹主要用以攻击地空导弹制导雷达和高射炮瞄准雷达,这类导弹主要有美国的“百舌鸟”agm-45a、“高速反雷达导弹”agm-88a,法、英合制的“战槌”as。37,法国的“阿玛特”,苏联的as-9等。空潜导弹是专门攻击潜艇的导弹,它同反潜鱼雷相比,具有速度快,射程远等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首先研制并使用hs293导弹击沉过许多商船,还曾将v-1导弹装在飞机上,用以袭击英国伦敦。战后,随着地空导弹等防空兵器的使用和发展,为了有效地攻击目标和减少对载机的威胁,美、英、苏联、法等国研制和装备了多种空地导弹。
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初,已有10余种战术空地导弹分别在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以及海湾战争中多次使用,战果显著。实践证明,空地导弹与其他攻击武器配合使用,能提高突击效果。空地导弹将主要朝着增大射程和速度,进一步提高抗干扰,全天候突防和攻击多目标的能力以及一弹多用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