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实施徙民实边有哪些经验?

如题所述

在长期的边疆经营实践中,中国历代王朝不断探索安边强边的有效途径,尤其在实施“徙民实边”战略方面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第一,注重从“强边固防”的战略高度实施“徙民实边”。“徙民实边”活动早在战国、秦朝已经出现。比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巩固北部边疆地区的安全,就曾经进行过大规模的“徙民实边”活动。但秦朝防御匈奴主要的还是依赖军事防范的办法,其所进行的“徙民实边”工作,没有系统可行的计划,更谈不上有成龙配套的政策,甚至是强行移民,所以,秦朝的“徙民实边”仅仅是防御游牧民族袭扰的权宜之计,而不是将其作为一项安边固防的战略举措来进行的。汉朝则总结了战国、秦对付匈奴袭扰的经验,改变过去单纯军事防御的办法,从安边固边的战略出发,将“徙民实边”纳入边疆经营的大系统之中,作为安定边疆的长远之计加以施行。这一新的战略举措,把建设边疆和保卫边疆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不仅从根本上大大改变了边疆形势,而且对以后历代边疆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后,历代大一统王朝基本上都能将“徙民实边”作为“强边固防”的战略举措加以实施。

第二,由政府盱衡全局,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出发,统筹兼顾地实施。中国历史上边疆地域广阔,边疆与内地在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有着巨大的反差,各边疆地区情况复杂,自然条件各异,经济形态不一。尤其是,中国古代边疆面临的主要的威胁大都集中于北方和西北方向,因此,能否在保证帝国中心腹地的稳定和发展的前提下对北方和西北边疆实施有效的经营,事关整个国家的安全稳定,也关系到大一统事业的成败。而只有从国家安全战略全局的高度进行筹划,才能使“徙民实边”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历代王朝均将经营北部和西北边疆作为边疆经营的重中之重,并从战略高度规划“徙民实边”工作,以西北和北部边疆地区为主要移民方向,从而既巩固军事胜利的成果,又使西北和北部边疆的一些地区成为建设边疆和经营边疆的战略基地,从根本上改变了边疆地区的安全形势。

第三,尊重经济规律,并制定种种配套措施,以保证向边疆移民的实际效果。这表现在:历代王朝往往将移民的地点选在具备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的边疆要害之地,以此来保证移民在边疆长期安家落户。

在历史上最早对“徙民实边”理论加以探讨并予以系统阐述的,是西汉的大臣晁错,他在向汉文帝提出“徙民实边”的政策建议时,就曾明确指出,“徙民实边”要取得成效,一个重要的前提就在于必须保证移民能够在边疆长期扎根:“臣闻古之徙远方以实广虚也,相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观其草木之饶,然后营邑立城,制里割宅,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先为筑室,家有一堂二内……此所以使民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也。”汉代的“徙民实边”实际上也遵循了这一原则。东汉的虞诩在《请复三郡疏》中指出,西汉在河西、西域的移民工作之所以成效卓著,原因就在于其所选择的移民地点非常适合农业生产:“《禹贡》雍州之域,厥土上下,沃野千里,谷稼殷积。又有龟兹盐池以为民利,水草丰美,土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因渠以溉,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军粮饶足。故孝武皇帝及光武筑朔方,开西河,置上郡,皆为此。”可见,政府的宏观指导和规划可以避免移民的无序流动,使移民工作取得更大的效益。

让农民离开世代生活的故乡而移居于边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认真组织,并以政策配套作为充分保证。历史上,秦始皇的多次强制性大规模移民边疆,虽然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开发也起了一定作用,但因为没有调动移民在边疆从事生产的积极性,所以不能持之以恒地实施下去,并且也只能收一时之效,而不能保证移民在边疆安家落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暴政如秦朝,也实行了对迁徙农户免除徭役的优惠政策。而从汉朝开始,统治者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实行“徙民实边”时,就更加重视对从政策上鼓励移民。比如汉朝政府对移民就曾慷慨投资:“皆赐高爵,复其家。予冬夏衣,廪食”;唐朝政府也明文规定,移民原籍的地方政府必须给招募到的移民(少数民族和汉人子弟)提供服装、口粮、种子、生活用具以及低息贷款,资助移居者安家落户。官方还有义务在各地收买耕牛,分配给移民,甚至招募手工业者与移民一起前往移居地,让他们在各军城修造武器、农具,为移民服务。等移民定居后自给之外有了余粮,国家还要加倍付钱予以收购,以奖励屯田,从而千方百计地在边疆地区扶植起小自耕农,使他们能安心地垦田生产。

挑选能干的基层官员组织移民生产,建立完善的乡里行政系统管辖组织,在边疆移民地区普及中原体制,也是历代移民的主要经验。比如汉朝政府就在边疆移民地区“营邑立城,制里割宅”,各移民地区普遍建立了基层组织。据《居延汉简甲乙编》,汉武帝以后乡里基层民政组织在边疆移民地区已普遍建立,仅张掖郡一些县所属的“里”就有99个,居延县下属的“里”有30多个。这样,中原体制被推行于边地各个适宜农业生产之处,移民已被置于郡县乡里行政系统管辖之下,在此过程中,边地不断变为内地,中央的行政管辖也逐步延伸到边疆各地。

在“徙民实边”过程中贯彻国防需求。晁错在上奏给汉文帝的《募民徙塞下疏》中就建议,政府在往边疆移民时,必须考虑到边防的需要:“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敌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复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步。要害之处,通川之道,毋下千家,为中国虎落(原注:虎落者以篾相连遮落也)。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及免徒复作令居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赎罪及输奴婢欲以拜爵者;不足,乃募民之欲往者。”这样做的意图,在于使移民点成为一个个边防城镇,成为抵御侵袭的战略据点。此外,边疆地方政府还要将组织移民进行军事训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历代的基本做法是将徙民按民防组织编制起来,利用其定居以后安土重迁的心理,进行适当的军事训练,平时守边,战时作为后备力量参加保卫边疆的战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