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意识流 详解: 这是一种心理描写的技巧。它的主要特点是打乱时间的逻辑顺序,以时间的错乱和颠倒来表达人的思想意识不受拘束的自由流动。它可以使人的思想添上想像的翅膀飞跃驰骋。 意识的这种自动性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传统的情节结构观念的改变。它不仅打破了那种围绕中心人物经历的贯串始终的情节模式,而且使无情节的作品成为可能。意识流也冲破了各个意识层次的界限,把艺术创作引向对人的下意识活动的描写。因此,它与传统文学基本上以理性为基础的心理刻画并不相同。它丰富了文学的心理描写技巧,特别适用于描写特殊的心理变态者、精神病患者、癔病人和正常人在特殊环境中的特殊心理活动状态,为现代心理小说和心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表现手段。 意识流的技巧多种多样,最主要是内心独白、内心分析和感官印象。内心独白是从思想或印象形成过程中的思维里的直接引述。像舞台上自言自语或者“向一旁”说话。内心分析也称间接的内心独白,这是把人物的意识汇总在作者的叙述之中,只与意识的一小部分,即语言领域有关,因此这是一种间接的叙述体,而且永远也不会脱离理性的控制,这种方法在传统艺术中也常用。感官印象也仅仅与意识的一小部分有关,但这是距离注意力中心最远的一部分,接近于无意识,常用破折号、 删节号、 大写字母、斜体字、新造词语、拟声词、不正常的句式、不断句等手段,接近于机械的书写。 西方文学评论界奉为“意识流”的百科全书的《尤利西斯》的作者是爱尔兰的小说家乔伊斯。 这部作品从1914年开始至1921年完成, 前后花了八年时间。作品规模宏伟,长达一千多页,翻译的中文版上、中、下三厚本。主要人物只有三个人:青年艺术家斯蒂芬·德达路斯,在某私立中学当历史教员;某报馆广告业务承揽员列奥波尔德·勃鲁姆和他的妻子莫莱。小说情节发生在都柏林, 时间是1904年6月16日早晨八点到深夜两点四十分。乔伊斯用象征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手法,把三个人将近十九个小时的活动组成一幅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式的图画。 乔伊斯极其详尽地把他们不受拘束的感情冲动, 复杂的本能欲望,通过意识流程提示出来。 青年艺术家斯蒂芬是个挣扎在泥潭里的知识分子。他对现实不满,但优柔寡断,烦躁不安。乔伊斯把斯蒂芬的这种精神状态解释为性本能的冲动结果:斯蒂芬对母亲有过情欲的爱恋,总觉得对不起父亲。母亲在弥留之际,他拒绝顺从母亲在宗教(天主教)上的要求,这成了他终生的内疚。他抱着负罪的感觉,渴望在精神上重新获得父爱、母爱。这天他刚好在妓院里与勃鲁姆相遇。勃鲁姆多年前失去儿子,性机能衰退,妻子对他不忠,精神上也受到重创。在妓院里,斯蒂芬喝得酩酊大醉,勃鲁姆细心照料,期间他们似乎都在对方身上找到了精神上需要的东西:一个找到了儿子,一个找到了父亲。他们一起到勃鲁姆家,勃鲁姆告诉妻子莫莱,斯蒂芬要和他们一起生活。莫莱是个头脑简单而性欲强烈的女人,她刚刚告别了情人,见斯蒂芬来临,使她朦胧地感到一种母性的满足,同时又混合着对一个青年男子的性欲冲动。最后,她入睡时又回忆起她与勃鲁姆年青时热恋的美好时光。 乔伊斯成功地描绘这三个人对性的追求和挫折造成的精神上的痛苦和不安,他们都失去了英雄主义的追求,无力摆脱精神的创伤,但又朦胧地向往某种比较合理的健全的生活。通篇作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没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和逻辑联系,整个叙述风格受到变幻莫测、稀奇古怪的意识流程所制约。特别是表现人物内心独白时,为了强调其思维、内心杂乱无章,常常用词、标点符号不规范,仿佛语言也在“流动”。他在准确再现人物的每一个精神活动的基础上,往往走向极端,令读者入迷宫不知往返。例如,勃鲁姆走向街头,目光偶然落在面前的男男女女身上,他的思想出现大幅度的跳跃,一下子想到脚上的袜子, 又跳到诗歌创作, 再跳到警察,再跳到老哈利斯家,又想到他的望远镜,这些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接连不断地涌现在勃鲁姆的意识之中, 反映出他漫步街头、无所用心的精神状态, 联想系列完全失去现实的基础,没有中介,完全是自由流动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