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生有哪些别称?

如题所述

古代书生别称有儒生、书簏、书库、书淫等。

儒生,指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后来泛指读书人。

“簏”本义是指用藤条或柳条编结的圆形盛器。“书簏”用以讽喻读书虽多但不解书义、获益甚少的人。书库喻博学饱识之士。

书淫,“淫”有“过于沉溺”、“越过常度”之义。“书淫”誉称好学不倦、嗜书入迷的人。书癫,喻指读书入迷、忘形似癫的人。如陆游在《寒夜读书》一诗中曾用“书癫”一词自我解嘲。

扩展资料:

一般中了秀才以上的人可称儒生。中了秀才可称小儒生,中了举人可称(中)儒生,中了进士可称大儒生。因为,在过去不熟读理解儒家的《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名著,不要说考取进士,就连考取秀才也是望尘莫及的。

所以,科举之人皆可称儒生。进士的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一般中了举人、进士就可为朝廷做官,做文官的科举之人一般习呼儒臣,做武官的科举之人一般习称儒将。

中国的儒称现象,是在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历史社会的正统思想意识形态,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体后出现的,自汉以来,儒士、儒臣、儒生、儒史、儒吏、儒将、儒相、儒医、儒商等概念相继出现,这些概念不仅标明正人的身份,而且无不含有矜夸的韵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15
晚辈 在下 小生 晚生 小子 小可 学生(对比较有名望的人说话时用) 但是还是学生和小生用的比较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8-02
秀才,举人,儒生等等。
书生,汉语词语,泛指读书人,古时候指封建社会的秀才,也比喻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践,脱离实际的知识分子。在现在也被广泛运用,如用来注册商标,电视剧中的角色,歌曲等。出自 唐临 《冥报记》卷上:“大起房廊为写经之室,庄严清浄,供给丰厚,书生常数十人。
秀才别称茂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汉武帝改革选官制度,令地方官府考察和推举人才,即为察举。元封四年(前107年),命公卿、诸州每年各举荐秀才一名,意为优秀人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名讳,遂改称茂才。三国曹魏时沿袭察举,复改称秀才。至南北朝时,举荐秀才尤为重视。隋代始行科举制,设秀才科。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称秀才。后废秀才科,秀才遂作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宋代为士子和应举者的统称。明代曾一度采用荐举之法,亦有举秀才。明清时期,秀才亦专用以称府、州、县学生员。
举人,为一种士人的身份,等级在“生员”之上。雅称为“孝廉”,俗称“老爷”。对入京师参与会试的举人雅称为“公车”。举人有时也被称为乡进士。
儒生,指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后来泛指读书人。见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云间有儒生 莫后光见之。”
第3个回答  2015-05-15
秀才 举人都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5-15
在下或者晚辈
相似回答